2017年2月25日 星期六

生命的價值


8:28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有一次去聽一個教育界的一位長輩演講,原以為他要為一生投入教育所成就的傲人成果好好的告知後進,沒想到他卻用三件他認為失敗的事來訴說他的一生職志:入錯行、生錯時代、娶錯老婆!非常讓人驚訝的人生結論? 起初原以為他是以身為教育家的深沉反省,但他卻用埋怨的言語來講他四十多年在這三件事的過程,現場不太容易抓到重點,只是一連串訴說生命的無奈,有點和所羅門王所寫的傳道書呼應,但所羅門王除了感慨生命的有限外,卻告訴我們耶和華神是我們的答案。這位學者有一個失敗的婚姻,所以他認為婚嫁是一種交換條件;他更認為身不逢時,所以有志難伸,他有滿腔熱血,期盼改變社會與國家,若是身在民國初年那種所謂的大時代,他應該就是革命青年了。他羡慕人間四月天所描述的民初的文人、文學與社會發展,以及那個時代對現代的影響,他欣賞徐志摩的愛情故事,與三位女性的夢幻關係,有元配張幼儀,心儀的林徽音,以及最後的伴侶陸小曼的浪漫愛情故事。他也認為他選錯了行業,他從事教育,卻是一項應用學科-建築,建築是要被蓋起來才算建築,沒有蓋起來的建築叫紙上建築,沒有價格,也沒有價值,所以大部分學建築的人都會當建築師去蓋房子,解決居住的品質與問題,只有少數的人會去當純學者,這也台灣特別的教育制度限制,當老師就不能當建築師。全世界的建築科系都是教與職相連,也就是老師本身就是建築師,歐美很多建築名校系主任都是聘請專業的建築師來擔任,因為我們頒發的文憑是專業的職業學位,不同於一般的工程學位,所以要唸五年。現在美國很多建築科系漸漸從大學部改成第二學位,也就是大學畢業後才能唸,就像醫科、藥學、會計和律師一樣,既使在中國建築科系都配有建築院,直接從事實質的建築案,系上的老師都要去工作,所以他們都有兩份薪水,一份為教學、一份實務。所以台灣建築科系的老師大部分都沒蓋過房子,他們都只會說房子。這位資深的學者認為他對他的本行沒有實質的被實踐出來,虛渡了專業的一生。建築師不蓋房子就不是建築師,建築師的工作是一輩子的,最高的境界是活到老做到死,也就是死在圖桌上。
   
    入錯行、生錯時代、娶錯老婆…. 這一生不就白過了? 我在業界工作了二十年才轉換碼頭回到學校教書,是少數有實務經驗的老師,所以才有機會到學校總務處負責十億的新建工程管理。在不同也不多的職業生涯中,建築與教育,我碰到很多做那一行怨那一行的人,也就是埋怨自己所做的,也有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另一伴,女人喜歡用死鬼來形容她的丈夫,抱怨丈夫不夠體貼溫柔,而男人都喜歡用那口子形容老婆,也就是喋喋不休。

    而說自己生錯時代的人的確很少,很少人會有這種體認,其實這是比較特別的想法,很多人會抱怨現今的處境不好,政治不好、空氣不好、經濟不好、食物不安全、交通亂七八糟、社會沒有公義…. 但我們只有口頭說抗議,卻都會默默認受,全然接受。能夠遠走高飛、移民逃避的卻不多,而想像自己應該生在某個時期的應該更少,因為無濟於事,一切都是夢想,也就是所羅門王所謂的虛空,我們社會說的阿Q精神。

    其實我們的國家社會不可能完美,世界上找不到烏托邦,理想國,或美麗新世界。共產黨原本就是一個理想的公平社會,但卻行不通,後來換了另一個理想政治,就是所謂的民主社會,卻是一個脫虛的社會。我們身為基督徒如何面對一個不完美的社會? 傳道書9:7-10說:你只管去歡歡喜喜吃你的飯,心中快樂喝你的酒,因為神已經悅納你的作為。你的衣服當時常潔白,你頭上也不要缺少膏油(喜樂的表現)。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神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分。凡你手所當作的事要盡力去作,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所以我們在世上應怎樣呢?我們這些蒙神悅納的人,需要喜樂及享受生命,不讓不熟悉的奧秘防礙我們享受生命的豐盛,並且趁著還有生命的時候,把握機會,盡力而爲,因死亡臨到時,我們就不能再作工了。

    約翰福音9:4說: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所以我們要感恩,感謝所擁有的,而不是一味不滿,提摩太前書6:8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前兩天我們有一個座談會,主要針對大四即將畢業的學生,內容討論假如我再唸一次大學? 我從東海能帶走什麼等等可以讓即將離開校園的同學有些反思,有些同學說要好好讀書、也有同學要談一埸戀愛、更有同學要轉系;他們能帶走什麼? 除了一張文憑、一堆記憶,大部分的同學都認為帶走一群友誼,無可否認的大學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精采的一段歲月,很多的思想與生命的價值會在此階段培養成熟。我也在想,大學五年我帶走了什麼? 一個專業、一位太太、一個信仰、對音樂一竅不通到可以彈琴組樂團,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到一群打拼的同伴…. 東海帶給我的很多,數不儘的恩典。那台灣呢? 我也很慶幸身逢台灣的轉變,經歷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蔣介石過世、十大建設、黨外掘起、民選總統、政黨輪替…. 親眼見證了台灣的民主化過程,今身還有什麼遺憾? 年輕時候,我們總是滿腔熱血,期盼改變世界,年歲漸大,發現連要改變自己的小孩都沒辦法,也就算了,反而珍惜現在才是最重要的。

    剛剛提到的傳道書接下來說: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貲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原來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魚被惡網圈住,鳥被網羅捉住,禍患忽然臨到的時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 (傳道書9:11-12)。人的成就不在乎智能,乃在乎神的安排。人並非常常能夠得到他們努力與期望的結果,即使是人看來必然成功的5種人也會失敗:就是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貲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

生命的價值就是能夠認識上帝,成為基督徒,我們的潛能才能被發揮出來,就像門徒彼得,因為將生命交給上帝,人生跳了很多級,漁夫到門徒、門徒到大使徒、大使徒到教會領導,最後成為教皇。

最近晨更在讀傳道書感觸很多,也許是年齡稍長,體會較多,箴言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箴言9:10)。但傳道書卻說: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傳道書1:18),這看起來好矛盾? 一說智慧是上帝所賜,我們要努力追求,另一說卻是智慧帶來愁煩,其實聖經裡所提到的智慧和我們世界上所提的智慧是不一樣的,就像一開始所說的那位資深學者,雖然學識淵博,但生命中沒有上帝,就容易將萬事看成負面,這跟將萬事看作冀土是不一樣的。將萬事看成冀土是超然態度,將萬事看成負面則是悲觀人生,可能演變成精神疾病。
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17),所以在基督裡我們都是新造的,也就是和以前不一樣,以前身在福中不知福,現在因為在基督裡,連受苦也看成有益的,哥林多後書4:17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凡事都是恩典,所想的都是正向的。通常正向思考能感染給旁邊的人,我們都可以成為有影響力的人。

十二門徒的多馬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在一個當時很有影響力的團體裡擔任重要的角色,有舉足輕重的權力,聖經中六次提到多馬,我們來看到多馬在重大危機時的反應。

第一個危機是拉撒路死的消息傳來的時候,耶穌計劃從約但河外往猶太地拉撒路那裡去,但門徒知道猶太人要置耶穌於死地而勸阻耶穌不要去,約翰福音11:8記錄:「門徒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裏去嗎?」但耶穌不為所動,當時多馬很清楚全盤的狀況,就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吧(約1116)。多馬雖然深深地認同這個團隊,看起來他置自己的生死於度外,而願意與耶穌共患難。但也透露出他的悲觀及負面思想,要死大家一起死吧!而不是相信耶穌可以勝過一切,化險為夷,或提出一個可以克服或避開障礙的計畫。

第二個危機是在主耶穌被賣的那個晚上,門徒們的心都非常沉重,主耶穌安慰他們,對他們說:你們不要憂愁,我去為你們預備地方,然後再來接你們。多馬代表眾門徒問耶穌:「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往哪裏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有其他的譯本是:「對不起,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裡去,當然更談不上知道那條路了?」耶穌回答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當時腓力插嘴說:「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足了。」耶穌對他說:「腓力,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你還不認識我嗎?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說:『將父顯給我們看』呢? 可見耶穌的門徒雖然已經到大四快要畢業了,還不了解耶穌的整體計劃,也就是究竟主修內容是什麼也不清楚。多馬在這個重要的關頭顯示出他的不安情緒,其實他要知道耶穌是萬能的主,他雖然會被釘死,但他卻已為大家準備好了地方,機票也訂了,簽證也下來了,多馬可以放心。

第三個危機是主耶穌被釘十字架而受難之後的幾天,大家渡過了政治緊張期,全國通緝,掃除黨餘,門徒都躲起來、大門深鎖、或到外地避風頭去了。終於第三天門徒聚集在一起,卻群龍無首。他們沮喪,害怕,因此把門關得緊緊的。耶穌突然向他們顯現,但多馬並沒有在場。我們不曉得多馬不在場的理由是什麼? 多馬為甚麼缺席? 馬可樓的人知道如何聯絡到大家,相信也會聯絡上多馬,但當時現場獨缺多馬。往後的門徒碰到多馬,門徒就對他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

多馬有個稱呼,就是「多疑的多馬」,不輕易接受及相信他人,他在耶穌死後極大的悲痛中拒絕了耶穌帶來的復活盼望,耶穌的復活是我們得救生命中就大的祝福,多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直到8天後,門徒們又在屋裏聚集,這次多馬終於也和他們同在,門也都關上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多馬說:我的主!我的神!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翰2026-29)。我們可以很有福氣的生活在上帝的恩典中,也可以像多馬一樣雖然有主卻沒法享受主的恩典。

經過與耶穌直接接觸,多馬生命改變,據教會傳統說法,多馬後來去到印度傳福音殉道。傳說他是被矛刺死的。古代教會用一支矛與一柄木匠曲尺為標誌,來象徵多馬的忠心與犧牲。他最後失明,是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的第一代宣教士。

    當然也有人批評教會太過鼓吹正向能量,包括了生病生意失敗都要積極面對,有知名基督徒醫生說:憂慮是犯罪,因為是「不信」。有一本書「失控的正向思考」就是在描述這種現象。舊約先知耶利米,一生癲沛流離,何曾展現笑顏?就連耶穌自己在客西馬利園禱告之時,也憂傷難過,幾乎要死!我們又怎可避免呢。但負面的思考更容易讓人俱喪。過度的樂觀、無可救藥的正向思考,只能造就了做夢、不行動的空想。有科學家提出WOOP方法,讓空想變得實際,就是提出一個你認為有可能在一定時間內實現的願望(W-wish願望) ,再想像願望實現的美好結果(O-outcome結果) ,接著深入思考攔阻你前進的真正原因(O-obstacle障礙),你要怎麼做,才能克服或避開障礙(P-計畫),就是要看到阻擋我們的障礙是什麼,如何能克服或避開。這非常符合聖經的原則,主禱文中: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馬太福音6:13)。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各書2:17)

    我們的耶穌在我們生命中的角度如何? 耶穌帶來正面與積極的態度,而我們有下載多少?


    

生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