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數算恩典

  
         年底是感恩的時間,我們全家人可以坐下來好好數算神在這一年給我們的恩典,然後作一票選,選出十件最大的恩典,若能年復一年的進行,就會越滾越大,越來越多,這就是上帝給我們最大的財產。數算恩典永遠不遲,今年開始,明年的今天就會有二十件,我們會看到上帝在我們身上的能力,是多麼豐富精采,恩典滿溢。

         這學期與六位跨科系的老師共同開了一門「溝通技巧與關係建立」的課,有一百多位同學選修,每位老師分配到十多位學生,是很適合討論的人數,我們為此門課預備了很久,暑假還去培訓,拿到證書,才能參與開課,而在學期中,每星期二中午還有討論會,大家相互分享上課狀況及討論接下來要如何進行,相信不只學生有收獲,老師也大有獲得,我們將之看成是互學課程,教學相長。因為是討論課,所以每次上課大家都需開口,分享作業與感受,上課方式都是看一些錄影帶,接著分組討論,再合組分享。而每次上課一開始就是要分享存款情況,也就是你在那位朋友或親人身上做了積極正面討好的事,像替媽媽洗碗、替同學買便當…. 都算是存款,漸漸的同學發現透過存款練習,親子或朋友關係得到改善,關係變好也帶來的意外的收獲,有同學回家洗了幾次碗,就發現存款簿裡的零用錢變多了,原來母親很感動孩子分擔家事,自動加薪。所以存款練習成為一件感恩的事,上帝也是如此,當我們走在祂的旨意上,祂會帶來祝福及出人意外的恩典,腓立比書四6-7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美國蓋堤博物館是美國第六大博物館,卻是一間私人收藏豐富的博物館,收藏超過五萬件作品,品質皆屬上乘,包括梵谷的名畫鳶尾花等、還有塞尚和雷諾瓦的作品也不少,而且完全免費參觀,開車去只需15元停車費。創辦人保羅蓋堤是位石油大亨,卻熱心於藝術,對藝術品收藏更是執著,他說:一個不愛好藝術的人是一個沒有完全開化的人,意思就是一個人只有真正熱愛藝術才能稱得上是有教養的文明人。有一次他要收藏一副名晝,成立了專案小組去搜尋,當時還沒有谷歌與奇摩,專案小組就從美國開始,透過各大小美術館與畫廊,甚至藝術品黑市中介,仍然遍尋不著,於是將搜尋範圍延伸至歐洲,但還是全無消息。專案小組的負責人有一天在舊的蓋堤美術館用餐,因任務沒完成心情非常鬱悶,碰到了蓋堤的管家,就與管家聊到此事,沒想到管家說這件名畫早就躺在地下室儲藏室,於是他們跑下去看,果然好好的躺在那裡十年了。

這件有趣的事告訴我們,我們常常覺得神恩典離我們很遠,也沒什麼值得感恩的,但當我們成為基督徒開始,上帝的恩典已早深植在我們心中,只是我們不查覺,就像剛才的尋畫故事,我們常做無謂的努力,其實上帝的恩典隨處都在,只要你認為是上帝的恩典,就是上帝的恩典,既使你不認為是上帝的恩典,但它也一定是上帝的恩典,只是現在不覺得,希伯來書十二11 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

         路加福音十七章11-18有一個故事,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經過撒瑪利亞和加利利。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痲瘋的,迎面而來,遠遠的站著,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耶穌看見,就對他們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神,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這人是撒瑪利亞人。耶穌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裡呢?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神嗎?

         這就是我們的寫照,很多事幾乎是理所當然,我們生病了,看了醫生吃了藥就好了,這是醫生高明。我沒看醫生也沒吃藥,但病也好了,是我的體質好,抵抗力強! 但很多病可以不看醫生不吃藥就會好,因為上帝給了我們身體有免疫力,這是上帝的恩典。

         路加福音十八章10-14還有一個故事,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稅吏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很臭屁的法利賽人,他將上帝恩典看成行為與物質,是因為他行的正坐得直,不為非作歹,也按禮數禁食奉獻,但他忘記了上帝的恩典是沒有條件的,不是我們做的有多好,而是上帝所賜予,恩典英文就是禮物的意思,禮物是不用錢的,贈送的。我們也常如此,以為盡到諸般的義就夠了,上帝要我們不僅守住禮數,行為正直,還要我們謙卑,就像耶穌,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二7-8)

         我很喜歡的電影:屋頂上的提琴手,描述了十九世紀末在俄國烏克蘭的猶太人故事,一個家庭三位女兒如何打破傳統猶太教的藩籬,追求自己的幸福,年級越大,看這部電影的就越有感覺,孩子長大了,我們要面對的是一些不按牌理出牌的、卻是從小看他長大的孩子如何去尋找他們的將來、編織他們的夢想。電影中的父親,當老爸泰維皺著眉頭,痛苦卻又無奈的喃喃自語:我怎麼能接受他們,我怎麼能否認自己的信仰,我怎麼能背棄我的信念,再退讓下去,我會崩潰的……大女兒拒絕了媒妁之言、二女兒嫁給革命份子、三女兒要嫁給外邦人這位老爸也很想致富,他的招牌歌曲:If I were a rich man….
    
        如果我是個有錢人,整天悠閒,
          如果我是個有錢人,我就不必辛苦工作,
 歌曲一開始他唱到:
          親愛的上帝,祢製造了這麼多的窮人,
          
當然,我知道貧窮並不丟人,可是也不光彩啊 !
          
所以,如果我能發點小財,那又有甚麼大不了的呢?
          
        這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禱告詞,他的祈求有理,他只是不想貧窮,他所求的只是發點小財,他不貪心。
         這首歌曲讓我想起好像自己也有過同樣的想法,當然上帝回答我的是:上帝創造獅子和小羊,頒佈了獅子和小羊的樣子與角色,同樣的,也創造了我應成為現在的樣子。如果我是個有錢人,也會破壞上帝偉大的永恆計畫。當然我們可以努力賺錢賺得第一筒金,但也有很多見證告訴我們,努力在上帝的國裡傳揚福音造就信徒,上帝卻讓他不僅衣食不缺,反而樣樣充足有餘。
    
        有一位宣教師,從加拿大到台灣傳教,先在大學裡當教授,趁此機會與學生接觸,幾年後人數越來越多,他就辭掉教職,專心在學生事工中,於是離開了學校免費的宿舍,在校外租了間房子,一家六口住在一起,開放家庭,家裡門庭若市,學生進進出出,成為了福音基地。但在幾年後,房東告知要賣房子,這位老師就向在加拿大的朋友借了一筆錢,答應在退休離開台灣時連本帶利還給朋友。時間過得很快,他看到台灣的同工可以接棒台灣的事工時,就是他離開台灣的時候,這是很多宣教士的宣教概念,本地人出來,外來者就要退位。那房子就要賣掉還錢,沒想到房子卻漲價一倍,他不僅還清了債務,還有錢在台灣買了一棟房子給接棒的台灣同工當辦公室與招待所。他沒有花一點功夫在炒房上,也沒有理財,他只專心在上帝的事工,上帝一點都沒有虧待他。買房會不會只賺不賠? 當然,當房子變成買賣的商業行為,不再只是「耕者有其田、住者有其屋」的需求,房子只是商品,有供需要求,就會有賺有賠,接下來台灣的房市要走入低谷,會變成什麼樣的局面?十年前的房市是凄凉的,斷頭! 賠售! 拍賣! 腰斬都是當時的口頭禪。所以時機是掌握在上帝手中,這位宣教士剛好在適當的時機買賣房子,雖然有賺了錢,但他沒有變成富翁,他沒有帶走任何物質東西,他說他只帶走大家的祝福,然而上帝對他的祝福卻便是滿滿。因為他在台灣找到一群為耶穌基督福音努力及獻身的人,而且還延綿不斷的將事工擴展,這就是最大的財富。屋頂上的提琴手最後一幕就是沙皇突然下了一道命令,三天之內所有猶太人必須遷村離開,他們沒法帶走房子,政府也沒有任何對土地與房子的補償,所以猶太人不喜歡投資房地產。得人的靈魂比得到有形物質更形重要。

         馬太福音六25-31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裏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哩!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裏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裏,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哩!所以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讓我們為我們現在的樣子,也為上帝賜給我們的塵世旅程而感謝祂。

         我們每天所面對的生活仍會遇到失敗、挫折與苦難,我們難免會陷入埋怨、批評的低沉當中,不容易覺得對這些逆境有什麼可以「感恩」的地方。然而基督徒在信仰生活中面對這些挑戰時,與其不斷的責怪自己、他人、上帝或環境時,何不心懷感恩,那麼「感恩」就可提供我們另外一個抉擇的選項,也是扭轉我們心情的關鍵,因為「感恩」的同時,就是深深的相信天父的慈愛與信實時時刻刻同在、且永不改變。

         現在的教會,我們不會將我們的土產拿到教會來表達感恩,像拿米飯、水果、蔬菜、牛羊雞鴨到教會獻上感謝,我們改用奉獻金錢和服事來象徵我們對上帝的感謝,但我們也可以拿食物來款待朋友。在節慶中,像感恩節或聖誕節,不妨邀請不信的朋友到家裡來晚餐,趁機會分享我們的信仰。很多弟兄弟姊妹對請人吃飯會有很大的壓力,因為要整理家裡,還要有豐富的食物,我們通常太在意這些外在的因素,其實用外買的方式也可以,主要的是氣氛,提供一個優質安靜的場域(台灣的餐廳太吵了),也不會這在外國社會裡常常請客只有一道菜,他們會說這是最好的食物;但在台灣,滿桌的食物也會說「沒什麼吃的,不好意思」。這樣我們就會失去很多與朋友的機會,要知道,被請到家裡用餐的意義是被接納與尊重,是最高貴格的禮數。

        準備一張感恩卡,表達對上帝的感謝,在這一年當中你最感謝上帝的是什麼事情?寫下來,全家一起分享。教會也可以準備一個地方,貼上我們的感謝,彼此分享這一年來,獻上感恩的喜悅。這也是一種回應上帝的方式。

         我們要感謝上帝這一年帶領我們經過人生的每一個路程,我們為順利的情況獻上感謝,而在不順利的時候也要學習「等候」,等候主的旨意。也求上帝時常提醒我們,在生活中學習等待與感恩,讓我們每一天,都是一個有力量的開始。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戰爭的烙痕 記越戰的反戰歌曲


時間長達二十年的越戰 (1955-1975),是由美國支持的南越,與受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支持的北越之間的戰爭,死亡人數有110萬, 60萬人受傷,33萬人失蹤。美國的軍事花費至少2500億美元,造成當時美國嚴重的經濟衰退,許多年輕人莫名其妙的被送上遠方的戰場卻可能從此長眠在異國土地上。1960年代,美國人民開始了大規模的反戰抗議活動與街頭暴動,情緒高漲,甚至漫延到歐洲的英國,也因此造就了反戰歌曲的一代盛世。   














/戰爭帶來的傷痕是一輩子的痛楚下列網站可以看到很多越戰的真實相片
http://www.nydailynews.com/news/vietnam-real-war-marks-conflict-50-year-anniversary-gallery-1.1474566?pmSlide=1.2203454
/美國掀起了大規模的反戰示威下列網站也可以看到很多當時的示威現場相片.
http://www.vietnamwar.govt.nz/memory/john-miller-anti-vietnam-war-protest-photographer

        當時的反戰歌曲反應出美國民間對於當時諸多社會議題普遍不滿的情緒,也出現了一群自稱「嬉皮」(hippie)  的年輕人,他們除了反戰,也反抗傳統習俗和當時的政治,他們提倡非傳統宗教,批評西方國家中層階級的價值觀,也因為他們迷失在一連串沒法認同的主流社會價值體系中,他們開始放縱身體,藉由吸食迷幻藥來達成精神上更高層次的提升,並徹底地性解放,高呼口號「只做愛,不作戰」(Make Love, Not War)。這種被稱為次文化的嬉皮哲學在胡士托音樂節 (woodstock) 達到高峰,為其三天(1969.08.15-17),在紐約的Bethel舉行,原本計劃五萬人的聚會卻來了五十萬名追隨者,被公認為是流行音樂史上最重要的時刻。















1969年的胡士托音樂節 (woodstock), 32位音樂家及50萬的群眾參加被譽為「50個改變搖滾音樂歷史的時刻」之一可上官網查詢更多資料. http://www.woodstock.com

      
反戰歌曲的創作很多,而且跨越英美兩國,時間也很長,不同時期的歌曲也象徵着那段時間的現象。當時美蘇處於冷戰狀態,兩極的對峙,軍備競賽的升級和局部地區的衝突和爭奪不斷,使得戰爭的陰影非但沒有隨著二戰的結束而消散,反而加深了民眾對核戰的恐慌,在這樣的社會心理影響下,就出現了不少宣導和平的歌曲,他們用較溫和的語調來陳述戰爭的可怕,像Pete Seeger的「花落誰家」Where Have All Flowers Gone (1962) Bob Dylan的「隨風而逝」blowing in the wind (1963) 就是代表冷戰時期的創作,用敍事性的民謠歌曲方式吟唱, 曲調温柔,意義含蓄且深遠。接着美國對越南的戰事逐步升級,沉重的軍費包袱和軍隊傷亡數字的不斷增加使得美國國內反戰運動的聲勢越來越大,爆發了數次參加人數超過十萬的反戰遊行和示威,人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政府竭力粉飾的這場戰爭背後的非正義本質追求東南亞的霸權,以及它對美國人民造成的巨大心靈創傷,此時的反戰歌曲也隨著國內日益聲勢浩大的反戰運動一起變得目標更加明確、態度更加尖銳、表達更為犀利直接,控訴政府的謊言。反戰歌曲也因此經歷了演變的過程,從含蓄到熱烈,搖滾樂式的曲風開始進入了歌曲的創作,而英國披頭士(The Beatles) John Lennon的「給和平一個機會」Give Peace a Chance (1969)   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的「幸運的兒子」 Fortunate Son (1969) 就是在這段激烈的反戰期間的代表曲子。當然還有很多好聽又深富意義的反戰歌曲,其實這些分類只是以時間排列,而從歌詞中所表達出的方式,卻是不盡相同,前者于迥,後者直接。
  Bob Dylan  blowing in the wind /Peter, Paul and Mary Leaving on a jet plane/Tom Jones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      


1967 John Denver 寫的「我將乘噴射客機離去」Leaving on a jet plane,由Peter, Paul and Mary演唱,是一首描述情人分離的歌曲,要離開愛人的那種愁悵與不捨表露在整首曲子裡……我不想為了道別而叫醒你,但天已破曉,計程車在等著,我是如此的孤單我即將搭乘噴射客機離去,不曉得什麼時候才能回來….當我回來,我會為你戴上結婚戒指…….作者用一個故事的情節道盡分別的孤寂與無奈,破曉時分是一個事情即將發生的時刻,需要搭乘飛機就是一段近的距離,何時才能回來就是到一個沒有把握可以回來的陌生國度, 只盼望會有一天能回到故鄉,帶着婚戒,親手為那等待我回來的戴上……. 當時多少美國青年被徵召出征,他們除了要與親人分開,一班一班的飛機將他們帶往遙遠的東方,還要打一場完全搞不清楚的戰爭,戰死沙場就是大多數人的下場。

「碧草如茵的家園」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鄉村歌曲,原唱者是美國搖滾歌手 Jerry Lee Lewis,作曲者Curly Putman 創作於 1965 年,後來Tom Jones 將歌曲帶到英國,受到廣大回響。這首歌曲分成三段,第一二段都在描述回家的時候,故城景色依舊,老屋如昔,老橡樹還在,父母迎接,女友雀躍,故鄉碧草如茵……。第三段卻是宣告這是一場夢,夢醒後,望望四週,都是冰冷灰牆,但見衛士,還有隨軍老牧師,手挽著手,走在破曉之中我將再次輕觸那片故鄉如茵的碧草

整首歌曲的主角就是一名陣亡的兵士,在破曉之前由牧師與衛士將屍體運送還鄉,埋在老家旁的老橡樹下,陣亡的兵士就能再次輕觸家園那如茵的碧草……。這與前面的那首Leaving on a jet plane類似,把一首歌轉換成一個感人的故事,極具戲劇效果,帶出來的是極大的震撼,也看到戰爭的無奈。這也是冷戰時期的反戰歌曲含蓄的表達方式,他們以敍述故事的方式去傳遞一件重要的議題,也因此讓聽者能有不同的詮釋與感受。

約翰藍儂 (John Lennon)Give Peace a Chance則顯得活潑俏皮,歌詞以一連串押韻的字彙疊組…..agism Shagism  Dragism   Madism  Ragism  Tagism (手袋主義、蓬亂主義、拖拉主義、癫狂主義、戲弄主義、緊隨主義….) 象徵著人類製造出的「規則」,藍儂不斷在歌曲中表達「消弭規則」的概念,他認為戰爭是起因於這些無謂的名詞限制,人類不必要為所謂「共產」與「民主」開戰,且戰爭不過是政治人物用各種名目操弄人民的手段。而反復出現的副歌「give peace a chance」才是真實意圖的體現,對戰爭的憎惡和厭倦全然表達在副歌中。當時藍儂本人與其妻小野洋子進行「床上靜坐」的活動,藉由非暴力方式讓世人理解和平的觀念。直到1971年他們推出的兩首曲子「想像」Imagine 和「聖誕快樂戰爭結束了」Happy Xmas War Is Over,藍儂的和平宣言哲學被完全貫穿,直指出由於戰爭的摧殘,和平、愛和理解已蕩然無存。藍儂的歌曲比任何形式的武器都來得更直接、更鋒利、更徹底,宣告了戰爭在大眾心目中的完全破產。


John Lennon   Give Peace a Chance      Happy Xmas War Is Over   Imagine

      最後要介紹的是由美國民歌元老Pete Seeger所譜及原唱、後來被Peter Paul and Mary唱紅的Where Have All Flowers Gone,這是一首烏克蘭民謠,歌詞的內容則是取材自俄國小說「悠悠頓河水」(And Quiet Flows The Don),可以說是1960年代最重要的反戰民歌之一。這首曲子像一首詩歌般的優美,歌詞用輪迴般的邏輯訴說着戰爭的荒謬,人們永遠不能從中學得智慧,控訴著戰爭的無情。……花兒到哪裡去了――被姑娘們採走了――姑娘們到哪裡去了――嫁給了年輕的小夥子――小夥子到哪裡去了――當兵上了戰場――士兵們哪裡去了――被埋進了墳墓――墳墓到哪裡去了――上面覆蓋了鮮花…..這樣一個輪迴 (cycle)的邏輯概念將整首歌聯繫在一起並層層推進,文字質樸無華,語調深沉委婉,曲風緩慢舒展,在低沉的吟唱中控訴着戰爭奪走人們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愛情,體現了對生命的關懷。











/Pete Seeger Where Have All Flowers Gone. /Peter Paul and Mary Where Have All Flowers Gone日文黑膠唱片/2003年四位在紐約的音樂會上合體並演唱此曲團員中唯一的女性Mary Travers2009917日因白血病過世,享年72.
長達二十年的越戰還有很多著名的歌手與歌曲,沒法一一描述,這些歌曲也許年華已逝,早就少人吟唱,但卻始終是歷史的最佳見證,雖然是傷痛的烙痕,但歌曲總是較易撫平心中的憂傷、而時隔四十年,仍能感受到歌曲的能量,這群曾憾動世界的嬉皮,也早就成為另一群社會的精英雅皮(yuppie),相信他們永遠都忘不了當年的吶喊,如今卻轉換成對社會的妥協。蔡康永曾說過:美國的戰爭電影大都標榜美國戰士是英雄,高舉美國人的光榮傳統及為國奮戰的精神,但越戰電影卻重寫的戰爭意象,變得極度灰暗,是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可見美國民間對越戰有深切的反省。台灣,也曾在越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除了中繼站與後勤基地,也直接派出軍隊支援美國與南越政府,清泉崗機場與大洋油庫就是提供美軍在越戰期間戰鬥機及轟炸機的飛機所需而構築。

野心與知足


         提摩太後書3:16-17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保羅說: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4:11)。保羅在寫給提摩太的信也提醒提摩太:……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提後6:6-8)。從這節經節中好像看到保羅身心保守,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只要生活維持的最基本需求就夠了,知足了,就不需要奮鬥了! 難道保羅只有如此小的信心? 但看他的一生,卻是精采無比,他征服了歐洲,建立了無數的教會! 這好像有矛盾之處,一邊叫人知足常樂,一方面自己卻不甘被困在耶路撒冷,遠渡重洋並且冒著生命危險去開拓教會,這究竟是什麼一回事?

         保羅原本是位很積極的猶太教信徒,在當時最出名的猶太教學者大師迦瑪列門下學習,得到了與現在博士級一樣的學位,接著他加入了當時最重要的政黨:法利賽人政黨、是當時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也是當時猶太教的四大派別之一,另外三大派別為撒都該人、艾賽尼派和奮銳黨。法利賽意思是「分離」,指一些為保持純潔而與俗世保持距離的人,並成為了日後傳統猶太教的典範,也是今日猶太教所有教派的根本。
  
         當時也是為了要淨化猶太教的純正,壓迫當時被視為異端的的基督教徒,但後來耶穌向他顯現,他成為了基督徒。接著他在阿拉伯半島的曠野待了有十年的時間,獨自與上帝交通,得著啟示,然後回到耶路撒冷加入教會。但當時的很多教會信徒對他有疑慮,不過他得到彼得耶穌的兄弟雅各的接納與支持,成為教會的一份子,並與巴拿巴同工,展開了佈道旅行。雖然後來與巴拿巴分道揚鑣,但保羅很清楚他的呼召,就是要將福音帶到外邦人,他立志要成為外邦人的使徒。

         當時由於猶太教領袖迫害基督教徒,他們在耶路撒冷鼓動猶太教徒抓住保羅,但因為保羅有羅馬公民的身分,得將其送往羅馬政府,要求處死。於是保羅在羅馬被軟禁兩年,在看守下仍然繼續傳褔音,根據其他歷史傳說,保羅的第四次旅行佈道是到西班牙與英國,後來第二次被囚在羅馬監獄,於西元67年,羅馬皇帝尼祿在位時殉道
  
          保羅窮其一生努力傳揚福音,栽培後進,也受苦受害。他有高深的學問,且享有羅馬公民的特權及崇高的社會地位,但他都當作有損的,為得著基督,願意丟棄萬事,以耶穌基督為至寶。所以保羅確實不是安於舒適的人,而是個有著很大企圖心的人,他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4:12-13)

         保羅是個帶職的傳道人,他一直都很努力的工作,織造帳篷來賺錢養活自己,也支持他的同工,讓他可以在旅行佈道中活不致匱乏。因此他認識了從義大利來的猶太家庭亞居拉與百基拉,他們因是同業,就一起同工。保羅的職業算是不錯,是以安哥拉山羊毛來織造帳篷,這個的技藝可能是家族傳承的,這是非常高檔的帳篷,因為羊毛可以有效防水,也能防寒,而且表面光滑,具有天然色澤,不易起毛球,容易清洗,並且可以染成鮮艷色彩,算是現在的豪宅。保羅大可好好發展事業,剛好他有心拓展歐洲,是不是也可以將帳篷事業配合宣教帶到歐洲大陸,推廣移動豪宅? 但他沒有如此做,因為他是以職業配合宣教,而不是以宣教配合職業,也就是說,宣教是最主要的,職業是配合的,但職業不只是糊口,也成為他接觸人最好的管道。當時他都會到猶太人的會堂佈道,但保羅的對象不只猶太人,而是千千萬萬的外邦人,工作的方便也讓他碰到更多的人,工作也讓他有好的見證,保羅看到帖撒羅尼迦教會有很多人因耶穌快來而甚麼工都不作,他們不按規矩而行,專管閒事,伸手吃閒飯,保羅勸戒這些人,要安靜作工,吃自己的飯(帖後書3:11-12)。上帝也祝福保羅,讓他事業有成,事工也有結果子。

         我們的野心在那裡? 保羅清楚的告訴我們,在生活上有衣有食,就當知足,但在神的國度上,卻是看到世界最大的需要:耶穌基督的福音,這促使保羅放下知足的生活去迎接挑戰,這也是主耶穌的命令: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28:19-20)

         聖經中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像雅各的兒子約瑟,如何從外籍勞工變成一國宰相,有船有雇工、漁獲豐富的四位漁夫(約翰、雅各、彼得、安德烈) 變成改變世界的耶穌門徒,而尼希米更是一個在外邦國家混得不錯的人。尼希米波斯政府中擔任酒政,也就是管理國家所有酒的生產與銷售,就像現在的公賣局,當然也要負責皇帝所飲用的酒。尼希未身居要位,是皇帝的親信大臣,更是最接近皇帝的人。他的工作相信很多人都很想要,每天嘗遍天下美酒,並且還知道吃什麼要配什麼酒,這是多麼幸福的工作,所以尼希米的舌尖很敏感,味蕾讓他成為成功的政府官員。法國人很懂得食物,吃噸飯餐前餐中與餐後的配酒都不一樣,食物使人愉快,酒更使人痛瘋狂,所以管酒也應該是份好工作,而能當公賣局長那更是不得了了。

         尼希米勝任這份快樂的工作,這和他與皇帝的互動看的出來,有一天他在為皇帝準備酒的時侯,皇帝看到他面帶愁容,但身體卻是好好的,於是就問他是不是心中有愁煩。從這點看到尼希米的工作是愉快的,他每天工作都要帶著笑臉,因為喝酒原本就是愉快的事。也因尼希米與皇帝的互動很好,他要求回國去整修城牆的事就被皇帝同意,而且還提供了所需材料以及派了軍長和馬兵護送。

         我們看到尼希米在他工作上的盡心,他一定非常取信於老闆,原本他只是想請個假,後來要求有多次出入的簽證,接下來他提出需要材料協助,老闆不只全部答應,還派了專車護送。尼希米的工作態度讓他得到老闆信任,他並沒有私下計劃退休之後要成立酒廠與老闆競爭,雖然他在製酒的專業上是專家,他了解酒的文化,也知道飲食與酒的關係,但他只想當一位稱職的員工,但這不代表他沒有野心,他的抱負是在他的信仰上,上帝是要他在工作上專心,因為在軍中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提後2:4),但卻要他在信仰上作大,就像上帝對耶利米所說: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33:3)。尼希米在工作上專心也得到回報,他的工作帶給他的是很多的支援,但當他捨棄朝廷中的高位,回到故國帶領百姓修建城牆十二年之久,他不接受自己有權得到的物質供應,他除沒有吃省長的俸祿,也不像以前的省長加重百姓的擔子抽重稅,而且還供應飯食。上帝沒有虧待尼希米,才52天城牆就修完了。

         也許我現在的工作還不錯,收入還好,也有不少的挑戰,因為已經熟悉了整體作業,也不會太累,所以大概就是這樣過下去,而我也習慣了;我的工作不太需要動頭腦,而且每天所做的都一樣,重覆性非常高,薪水不差,退休後還可以拿到九成的月退捧,其實不用太努力,我很滿足,不會想換工作,只想趕快退休。

         另外也有人在工作上表現亮麗,工作成為他的生活重心,每天工作超過十小時,當然在追求金錢之外還會追求到自我肯定與社會接納的價值體認,也因如此,他的家庭與信仰又如何平衡?其實我們每天幾乎最多的時間就是花在工作上,一天工作八小時,通勤兩小時,就已十小時,睡覺休息另外八小時,剩下六小時還要扣去吃飯洗澡上廁所,再分給家裡與自己,但可悲的事,你後面會有一群排隊等著你的那份工作,隨時都會被取代,當老闆也一樣,你的同行想儘方法要踩你下去。雖然工作有社會責任,但值得我們賣命嗎?

         我也有一些朋友認為上帝給他有創業賺錢的才幹,他也可以專心賺錢然後大方奉獻,但他們漸漸發現在上帝的國度裡根本不缺錢,而是缺工人,耶穌的呼籲:莊稼熟了,做工的人少,從兩千年前到現在仍然如此,耶穌重來沒說過他缺錢,保羅也是如此,他們一直都缺工人。

         上帝已給了我們不錯的工作與待遇,不愁吃穿,有衣有食就當知足。但有沒有看到上帝給我們那又大又難的事?他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4)。這萬人得救就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一生的職志,沒有退休年齡,是參與全世界最大的企業,這企業產品單一,卻保證正字標誌,兩千年來成萬上億的人使用過,效果特好,口碑載道,無後遺症,完全免費,市場最大,員工最多,分公司遍佈世界五大洲,公司資產無法計量。
        
       現在就邀請你加入這企業行列,我們的訓練資料雖然不多,但已使用過兩千年了,如今仍然有效,就是唯一的聖經,因為提摩太後書3:16-17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生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