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重返校園

兩年前的聖誕節, 東海團契在銘賢堂主辦了一個由每個團契小組輪流上台獻唱詩歌的活動,因我一直都有參加建築系尼希米小組的聚會, 是由建築系上一位愛主的弟兄負責, 我只是參與聚會跟配搭而己; 在等待上場的時候, 突然間聽到長青團契要獻詩, 頓時讓我掉進了二十多年前的歲月回憶, 長青團契不就是長老教會的學生團契嗎? 還存在校園裡啊? 那不過只是一個小組而已! 竟然存活至今, 反而當時有五六個小組, 快兩百人的倍加團契在那裡? 心中一陣難過, 什麼時候這個曾是倍加團契的搖籃, 竟停止了搖動, 人到那裡去呢?
回想自己在倍加的服事, 當時在台中市的一間建築公司上班, 晚上卻要在東海校園裡做福音事工, 這是兩個完全沒有關係的事情, 不同的場域, 不同的人群, 我也深知自己的重點是事工而不是工作, 所以下班後都匆匆忙忙趕回東海, 也因此對同事是陌生的, 對工作場所也是不熟悉的,每天忙碌的奔波兩地, 兩邊都不討好. 工作需要被要求花很多時間, 而事工花很多精神卻不一定有果效, 加上家庭也得花時間, 三頭同燒, 實在是無力感, 直到最後一位同工畢業了, 事工感到後繼無人, 後繼無力, 因此事工也漸漸的停下來了. 剛巧當時教會有一位弟兄接了小組長, 希望我能在聖經上幫助他, 我就說若能多幾個人一起, 效果會更好, 於是教會的弟兄查經班開始, 後來演變成弟兄會, 事工開始移轉空間, 換湯不換藥, 倍加的觀念沒有改變; 但社會事工談何容易, 一方面要配合教會策略, 一方面大家都在打拼, 能參加聚會已經很了不起了. 李老師每次回台都問: 倍加沒? 實在不知怎麼樣回答.


聖誕節詩歌事件之後, 也讓我重新思考局內人事工的意義, 後來我回東海專任教職, 局內人事工應該就在東海, 責無旁貸. 我也搞不清楚東海的倍加事工什麼時候停止了? 我不是一個喜歡翻箱倒櫃的人, 我開始尋找還在東海的倍加人, 感謝主, 既然有十二位舊日的同工分散在東海不同的單位(也許不只十二位), 兩位老師與十位職員, 於是在陳哥家辦了一個聚餐, 希望凝結大家力量, 計劃如何東山再起, 但可惜只有三位到場, 發現我們的每位昔日同工都早有不同的服事事工, 已經沒有多餘的時間了.


痛定思痛, 內心呼召沒有因此停止, 禱告中神很清楚提醒我, 只要與神同行, 就可以開始. 剛巧有一次跟一位大一的基督徒學生聊天, 告訴他能否找到一些人查經, 沒想到我們就開始了查經, 學期結束, 有兩人受洗, 但過了一個暑假, 六人的查經班回來的只有兩位, 於是又補了兩位,完全不能控制的局面, 但靠著神, 我們開始了一個局內人事工-一個沒有時間表的計劃.


有一次與一位美國校園同工聊天, 他說他願意投資生命在大學事工上, 因為大學是一個被各種學說, 理想與熱情充斥的場域, 很多的大學生會在這段時間作出他一生重要的決定. 這讓我想到劍橋七傑等很多十九世紀福音廣傳時, 很多的大學生被呼召成為海外宣教師. 而我們很多出去植堂成立教會的同工, 他們的服事團隊同工裡也有很高的比例是初期學生事工時所結的果子.


妻子也在最近回台定居, 她也支持局內人事工, 希望女生查經班也能很快成立.


現在教書壓力很大, 研究教學服務輔導幾乎將人壓倒, 舊的事工還在進行, 又要加上一個新的事工, 就像摩西所說: 我獨自一人怎能擔當得起呢? (申1:12) 我們需要同工, 也需要你的代禱支持, 求主撐著我們, 好讓我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 凡事都能作.(腓4:13)

生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