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盡在不言中


慶祝孫全文恩師2010年成功大學聘為榮譽客座教授

在求學過程中有兩位成大的老師深深影響著我, 就是賀老與孫老, 這兩位老師雖屬不同時代,卻同時間在我大學中出現, 但他們之間也有很多相似處, 都是近代建築史的專家, 我也有幸上過他們的史課, 也上過他們的設計課, 不同的賀老有做設計有蓋房子, 還跟賀老做過比圖, 而孫老,我印象最深的是常跟他在夜靜的東海走路聊天, 看著他的身影消失在往教職員宿舍的路上, 寂寞孤獨好像就是我兩的縮影.


當時孫老一個人在東海(台灣)教書, 我也是一個人在台灣唸書, 上完課孫老就會邀請我們跟他一起吃飯, 但常跟他去吃飯的只剩我一位, 後來也習慣了兩人在學生餐廳吃飯, 孫老話少, 但也總會有聊聊的時候, 我也試著拼湊這些碎片的言語, 知道孫老是韓國華僑, 到成大唸建築, 研究所畢業後到東海教書, 正準備到德國進修…….其實孫老話匣子一開, 也是很能談, 而且會問問題, 讓對談不會只是單向; 有時也會沉默一段時間, 雖然沒語, 但心中不覺得冷場, 相信兩個年代不同的師生會感受時被支持的關懷與溫度.


我修過不少孫老的課, 大二設計, 近建, 中建, 史論…….而孫老在上課時言語也是不多, 所以講的都是重點, 講課時也沒什麼形容詞, 記得有一句孫老常說的名言: 跪下來的感覺. 是孫老在講解歐洲的教堂建築時最常用的形容詞, 他將震撼人心的宗教空間用老百姓的角度來詮釋, 這也真是當時教堂設計者與宗教領袖的想法, 讓進來崇拜的人感覺上帝的偉大, 心中由生敬畏, 雙腳自然跪下, 而這與我們面對上帝時的形況也是一樣的, 摩西在西奈山上遇見上帝, 不只脫鞋雙膝下跪, 還要將頭蒙住不得看見榮耀的上帝.


常跟孫老吃飯, 吃完飯走在校園裡散散步, 聊聊天, 孫老會很關心我的生活起居和學習狀況, 我想到同樣是遠離家園出國留學的遊子, 孫老走在前, 很能體會隻身在外的心情及孤寂, 以期說我陪他, 應該是他陪我, 以填補思鄉的情緒, 孫老是很用心的在經營這塊在課堂上不容易經營的區塊, 仰或是不經意的呈現出來的關懷? 不管如何, 這也成了日後教書時懂得去關心隻身在異鄉的遊子, 特別是從國外來台的僑生學生, 孫老做了很好的典範讓我學習.


這五六年家人都在美國, 我隻身在台, 上課後就會邀請同學一起用餐, 吃飯聊天, 接著就會帶著沉重的腳步回家, 因為家裡也是沒有人, 此時就常讓我想到孫老消失在黑夜的背景, 帶著寂寞與孤單, 回家的路雖然長深, 但心中對人的熱情卻不曾減弱.


孫老教我的不只近建, 是他對學生的關懷. 雖然言語不多, 但盡在不言中.

恩賜與禮物


香水與把愛找回來
有兩部電影, 香水與把愛找回來, 都是談到人的特殊天份, 香水的主角鼻子很靈, 有驚人的嗅覺, 能聞到別人沒法聞到的味道; 而把愛找回來的男主角有很好的聽力, 能聽到別人沒法聽到的聲音, 甚至能將噪音化為樂譜, 以12歲之齡得到朱麗亞音樂學院的青睞, 進入學院就讀, 並在春季演奏會中演奏他的曲子.


他們都有天生的本領, 一個會聞一個會聽, 他們有同樣的開始, 但卻有不同結局. 同樣的開始是因為他們都知道自己有與生俱來的特殊天份, 後來都碰到貴人協助, 讓他們發揮天份, 但一個因為走火入魔而用殺死女人來抽取女人的香氣來作香水, 最後的結果很詭異, 因他太香了, 被眾人吃掉. 故事是很有名的小說, 背景是很臭的巴黎, 那時香水還沒普及, 都還只是皇家貴族的專利, 所以當身為平民的香水男主角將香水在眾群中散播時, 人民瘋狂到忘我的境界, 迷幻了在埸的所有人, 甚至脫光衣服, 香水的魅力就像很多香水廣告中所強調的是擋不住的, 是致命的, 更是誘惑的……但他墜落強化這種嗅覺的天份, 他的個人慾念讓他更強烈的追求嗅覺的滿足,於是他殺人, 抽取處女體液來提煉更香的香水, 而且一個一個殺, 他也被百姓神格化, 個人榮耀化, 但後來被吃掉, 於是這位原本就得到上帝恩寵的先生, 因為不榮耀上帝, 也沒有人可以幫助他, 他的結局是悲劇性的.


另一部電影把愛找回來, 電影中的男主角有很好的聽力, 能聽到任何聲音, 雖然他在孤兒院長大, 不知道父母是誰, 但電影有很戲劇性的進展, 在他離開孤兒院去尋找父母時碰到一位街頭賣藝的混混經紀人, 被他發現他天生的音樂天份, 成為很熱門的街頭吉他藝人, 後來為逃避警察而跑到教會, 牧師就轉介他到朱麗亞音樂學院, 在春季演奏會中與父母意外團聚, 一家原本四散的家庭終於團圓, 喜劇收場, 這也是美國佇立不搖的家庭價值觀.


把愛找回來的男主角謙虛, 順服, 樂觀, 願意學習, 也懂得把握機會, 後來他用他的音樂天份成就了他尋找父母的心願.


他們的天份, 嗅覺或聽覺, 就是我們所謂的恩賜, 與我們聖經中所提的恩賜是一樣的, 因為都是只神所賜的, 只是聖經裡將一些特殊的恩賜分別出來, 被稱著屬靈的恩賜.


恩賜就是禮物
恩賜, 英文的意義就是禮物(gift), 屬靈的恩賜是spiritual gifts, 是上帝送的禮物, 是免費的, 是大家樂於接受的, 我們不太容易拒絕, 當然也會期待. 我們的天份, 就是我們天生的某些特殊才幹, 是上帝特別賜予的, 那當然就上帝送的禮物, 也就是恩賜. 像我兒子有絕對音感, 是天生的, 加上後天的努力, 他才能主修音樂作曲, 我認識很多學音樂的, 不是每人都有這種天生能力, 他們可以在努力中補足, 但卻要花更多時間與精神. 勤能補拙, 這是不看重上帝特別賜予的恩賜, 原本就拙, 那還幹嘛要加強, 因為你怎麼樣加強也比不上那些天生就好的, 像我們學外文, 怎麼樣能學的比外國人好呢? 我早就放棄了, 連母語都講不好, 那又怎麼樣學好外語, 除非你有語言天份, 像我妻子, 他講英文, 很多人以為他在美國出生, 他講日文, 很多人以為他是日本人, 我講國語, 你們一定知道我是外地人, 我在香港或廣州時講廣東話, 他們都認為我是台灣人, 我講英文, 別人一定知道是外國人講英文……當然也有例外, 像英國首相丘吉爾, 他年青時掉光前上齒, 說話沒有自信, 一說話就臉紅, 結結巴巴, 後來他裝了假牙, 幾經磨練, 練就了鏗鏘有力的演講風格, 從此,他說話不再漏風, 他演講時的措辭, 語調和手勢中處處透出非凡的勇氣和力量, 維基百科全書1 介紹邱吉爾是英國政治家, 演說家, 軍事家和作家, 195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2002年, BBC「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 邱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屬靈的恩賜
聖經裡的屬靈的恩賜在三本書裡有詳細的描述, 新約有32個經文提恩賜, 大部份在羅馬書2 , 哥林多前書3和以弗所書4 , 有很多不同的分類, 也有很多測量的方法與表格, 更有不同的解釋, 所以很多的測量都限制在這三本書的框架內, 大概可歸納成20點, 四大類, 第一類有智慧的言語, 知識的言語, 辨別諸靈, 勸勉, 佈道, 教導…是屬於超然領悟的恩賜; 其次是超然行事的恩賜, 有信心, 醫病, 行異能5 , 第三類為超然說話的恩賜, 有作先知, 使徒, 說方言示和翻方言. 第四類是管家的恩賜, 有牧養, 金錢奉獻, 幫助, 憐憫, 款待, 領導, 管理…等, 這些屬靈恩賜主要的目的,是要叫人得益處,並建立基督的身體, 也就是教會; 但保羅在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卻提到屬靈的恩賜造成分門結黨, 甚至出現不和的狀況, 造成弟兄姊妹的距離與競爭. 但在現在的教會中, 也難免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 例如教會認為講道的恩賜大過接待的恩賜, 帶領敬拜的恩賜大過於關懷的恩賜, 甚至有說方言才是聖靈充滿的記號等等, 這都給教會弟兄姊妹帶來困擾. 聖靈的恩賜原本是要對眾人有益處, 結果竟然成了弟兄姊妹之間彼此相爭.


很多資料顯示教會對這20種恩賜的維護與堅持, 捍衛其重要性和獨特性, 除此之外, 均不能稱作屬靈的恩賜, 當然只能叫作一般或普通恩賜, 它們不一定是屬靈的, 我也同意此種說法, 很多音樂家他不會將他的音樂恩賜用在屬靈的事上, 甚至他還不是基督徒. 所以屬靈恩賜不是天賦才幹, 雖然二者都是從上帝來的, 天賦才幹與個人興趣有關 , 屬靈恩賜與神國有關, 為要服事神, 肢體互相服事和在基督裡榮耀上帝的特質. 而兩樣都是可以被上帝使用的; 屬靈恩賜是服事的能力, 不是屬靈的果子; 屬靈恩賜與基督徒應有直接的角色關係, 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去服事神. 所以屬靈恩賜與「一般恩賜」的差別是一般恩賜」沒有用在屬靈屬上帝的事上, 所以屬靈恩賜之前就是恩賜, 就是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 我們不必要被狹義的屬靈恩賜限制, 記得第一次做測量時, 發現我都沒有這些特別的恩賜, 牧師說可以從天賦與經驗來選擇, 我發覺自已完全沒有超自然的恩賜, 像辨別諸靈, 醫病, 行異能 ,作先知, 使徒, 說方言示和翻方言等, 也沒有知識的言語, 所以更不會有智慧的言語, 沒有智慧的言語, 那就一定不會有勸勉, 佈道, 教導這些要用到嘴的恩賜, 我也沒有什麼信心, 更不懂牧養, 也沒錢, 怎麼樣有奉獻的恩賜? 幫助, 憐憫, 款待, 領導, 管理也不是我的習慣, 所以很沮喪. 所以我是個沒有恩賜, 沒有屬靈恩賜的人, 當時我有一位朋友安慰我, 說我有行異能的恩賜, 他說我常常將垃圾變成可用的東西, 我就想到國中時家裡買電視留下來的盒子與保麗龍, 原本母親要我拿去丟, 我竟然將他們變成一副拼貼畫與儲物櫃, 這種本領一直跟隨我到現在, 東海湖的計劃很大部份就是廢物再利用, 下學期有一個跨系教學實驗計劃也是帶著工設景觀和建築系的學生用廢棄物做成街道傢俱. 但這跟聖經裡耶穌將水變酒, 摩西將柭變蛇的行異能的恩賜是不同的, 但若我將此本領用在服事上, 用在傳揚上, 就可以成為幫助人, 或管理的恩賜了, 因幫助人解決垃圾的問題, 也算一項好管理.


上帝送給你的禮物是什麼?
所以屬靈恩賜之前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恩賜, 我有什麼特別過人之處, 這也是父母與當老師的責任, 我們要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長處. 我們有五種感官, 視覺, 聽覺, 嗅覺, 味覺和觸覺, 加上感覺和聲覺, 共有七種, 若你有很靈的鼻子, 可以嗅到大地的芳芬, 於是你可以回應柛, 去製造很多香膏來醫治心靈受傷的人, 更可以讓空氣改善, 你可以體認到上帝造花草樹木不僅是視覺效果, 更是對人有直接所益處, 可以用, 可以吃, 可以聞, 可以醫治人, 更可以改善地球的氣候, 所以你有好鼻子, 你可以幫助別人分辨味道, 你可以將你馨香之氣讓別人聞到, 這就是幫助人的恩賜. 若你有很好的眼睛, 可以洞察是非, 看穿人心, 甚至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你可能就是使徒或先知; 若你有很好的聽覺, 你可以將萬物的聲音轉化成美妙的樂音, 可以讓世界更美好, 也能藉著音樂化解仇恨, 安慰與醫治人心, 大衛的音樂就醫治了掃羅的精神疾病. 若你有很好的味覺, 你可以成為大廚, 有人吃飯結果是拉掉, 有人吃飯結果是寫了很多書, 師母健康私房菜一書就是以聖經的原則做出天然風味, 無煙烹飪健康食物,作者郭香吟, 沈師母就有幫助人, 款待人, 領導與管理的恩賜; 若你有很好的觸覺, 你可能就有醫病與行異能的恩賜; 若你有很好的感覺, 你可能就可以成為心理學家, 有幫助人與憐憫人的恩賜; 若你有很好的聲覺, 你就是先知, 使徒, 說方言示或翻方言, 傳福音的, 牧師和教師的恩賜.


更大的恩賜
哥林多前書12:31你們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賜, 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 最大的恩賜就是愛, 為甚麼呢? 彼得前書4:10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 彼此服事, 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所以恩賜是彼此服事, 建立教會, 是耶穌再來之前的應許, 耶穌再來之後, 除了愛, 其他的任何恩賜與屬靈的恩賜都不必了, 包括各種的系統神學, 聖經神學, 因為在新天新地我們只要讚美神, 彼此相愛.


明白自己的恩賜
以弗所書4:7我們各人蒙恩, 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 救恩就是最大的禮物, 不要局限在傳統的屬靈恩賜範圍中, 好好發掘自己的恩賜, 被上帝所用.

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8%A9%E6%96%AF%E9%A1%BF%C2%B7%E4%B8%98%E5%90%89%E5%B0%94&variant =zh-tw
2.哥林多前書12:8-10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 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 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 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 又叫一人能行異能, 又叫一人能作先知, 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 又叫一人能說方言, 又叫一人能翻方言……
3.羅馬書12:6-8按我們所得的恩賜, 各有不同; 或說預言, 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 或作執事, 就當專一執事; 或作教導的, 就當專一教導; 或作勸化的, 就當專一勸化; 施捨的, 就當誠實; 治理的, 就當殷勤; 憐憫人的, 就當甘心…..
4.以弗所書4:11-12他所賜的, 有使徒, 有先知, 有傳福音的, 有牧師和教師, 為要成全聖徒, 各盡其職, 建立基督的身體….
5.行異能, 希臘原文直譯是勢力和炸藥, 可見這種恩賜是神的能力的釋放.





緊急和重要

雲科福音中心2008年10月份講道

約翰福音11:1-7提到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她姊姊馬大的村莊。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她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吧。

這裡看到耶穌接到一個簡訊:拉撒路病了。


而拉撒路是耶穌所愛的,也包括拉撒路的家人,像馬大和她妹子馬利亞,耶穌是曾是他們家的客人,上次拜訪他們家時還讓馬大和馬利亞發生誤會,馬利亞坐在耶穌腳前聽他的道,馬大忙著煮飯整理家裏而包怨馬利亞不幫忙,耶穌就說: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就是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 1。所以馬大和馬利亞的觀點不一樣,一人看重家務事,一人看重精神層次,家務事是緊急的事,有客人來,要整理家裏,馬上就要吃飯了,是十多人要吃飯,是有時間性的,不能拖延,不然會開天窗。而馬利亞坐在耶穌腳前聽他的道,這吃完飯再聽也沒關係啊!但耶穌卻說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所以耶穌認為那是重要的事,雖不是緊急的事,卻要先處理。想想看,晚一點吃飯又怎麼樣?既使不吃飯,也沒什麼?到時買個便當就好了,但我們卻常常忙著處理緊急的事,忙到焦頭爛額,而忽略了重要的事。


拉撒路病了,耶穌過了兩天才過去,對耶穌來說,這事件是好像不是那麼緊急的事,所以耶穌沒有馬上動身。而從拉撒路的家人來看,卻是重要的事也是緊急的事,馬大和子馬利亞都向耶穌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


當時眼前最迫切的需要是什麽? 很明顯的是使拉撒路脫離死亡。但是在耶穌的眼中看爲最重要的,卻是要拉撒路從死裏復活,耶穌不是不知道拉撒路死了,耶穌是要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以及預示祂極重要的宣告: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2。所以耶穌要在拉撒路死了才過去,不是病得醫冶,而是死裏復活。耶穌知道拉撒路事件是重要事件而不是緊急的事件。


那耶穌認為什麼是重要事件?


馬可觀察到耶穌每天一早就起起來,到曠野去禱告3 ;在耶穌差遣門徒兩個兩個出去傳道叫人悔改的短宣之後4 ,耶穌聚集他們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 5,他認為與門徒在一起檢討禱告分享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他們是還沒時間吃飯,聖經說他們連吃飯也沒有工夫。但當時更有很緊急的事,因為很多人從各城步行,一同跑到耶穌那裏6 。他們需要聽耶穌講道、他們需要病得醫治、他們需要吃飯….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這件事很重要,有五千個男人等著耶穌來滿足他們,但耶穌知道重要順序,他選擇了先與十二個門徒相處,才出來處理五千人的問題。

我們都很容易活在緊急與重要事件的雙管壓力之下,但重要的事很少是很緊急的,很少是今天或一兩天必須去作的,如延長禱告和查經的時間,詳細讀一本重要的書或準備一篇講稿,甚至很多都可以往後推,像全家旅行,身體檢查;然而緊急事務卻必須馬上去作,所以這些無窮盡的要求常壓迫著我們,常常有很多電話中傳來緊急的要求,學校要我們整理資料申請卓越計劃,教會開了人際關係的課報名人數太少要去找人上課…..這些緊急事件的似乎無法推辭,而又「事無緊要」,卻耗用了我們不少的精力。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它們的「緊要」隨著時光的流逝會漸漸削弱了。一想到我們很會把基本而且重要的事棄之一旁,像犧牲睡眠去趕申請案,就會産生一種失落感。久而久之,我們就這樣成爲所謂緊急事務的奴隸了。


當我們靜下來省察時,就會發覺到我們的困境,實際上是重要順序的問題。艱難的工作並不會使我們受損,我們投入重要的工作行列,我們需要我們全心全意,並長時間的奮鬥努力才完成的,工作後身心的疲勞,卻會被所得的成果和喜樂沖淡。所以絕不是那艱辛的工作使我們憂慮不安,乃是回顧一切未完成的工作,使我們感受到壓力,忽略了該做的事常使我們難過,因滿足別人無休止的要求已將我們擠入了受挫折的境地。我們發現一些需要做的事沒有做,不該做的卻做了許多。


緊急和重要的觀念的是美國時代周刊選出25位最有影響力的美國人之一的史蒂芬。柯維(Stephen R.Covey)在1989年 出版的《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7 一書中所提出:「重要事」和「緊急事」的差別是人們浪費時間的最大理由之一,因為人的慣性是先做最緊急的事,但這麼做會導致一些重要的事被荒廢掉。


耶穌也很努力的工作,他忙碌到連飯也顧不得吃,在船上雖經歷狂風暴雨和驚濤駭浪還累得沒法醒來 8,可見耶穌當時是多麽的疲倦。但祂的生活並非是高度忙碌的,祂也有和人交談的時間。祂可用數小時的時間單獨與一個人談話,像在雅各井旁與撒瑪利亞婦人的交談,祂的生活顯現出一種「均衡」。祂的行動也具有時間觀念,當祂的弟兄們要祂上猶大時,祂回答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9 。耶穌不會因匆忙而破壞祂的恩賜,最後祂戰勝了死亡;使祂三十多年短暫而又突然離去的生命,變爲一個「完成」的一生,約翰福音記載祂在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前一夜,祂作了一項令人震驚的宣告,祂向父上帝禱告說:祢所交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 10。耶穌怎麽可以用「成全」這個詞呢? 祂在世上三年的事工顯然是那麽短暫,雖然一個妓女在西門的宴會裏,罪得赦免並且獲得新生命 ;但當時在街上還有許許多多的其他的人,還未曾得赦免和獲得新生命11,並且那十個肌膚萎縮的痲瘋病人痊癒12 ,卻有數以百計同樣的人得不著醫治。很明顯的,仍有許多的工作未完,許多的迫切需要未曾供給。但耶穌在被釘死的那一個晚上,祂確有平安。因爲祂清楚的知道祂已完成了上帝所交托祂的一切事。


但緊急和重要有時並不那麼容易被界定,那個跟比爾蓋茲說再見轉去google上班的李開復說事情大致可分為四類︰緊急而重要、緊急但不重要、重要但不緊急和既不重要又不緊急,很有系統卻不容易明白,反而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將我們的生活分成需要、責任和服務來判別其重要性和重要順序,就像一棵樹的成長,一開始它只有需要,它需要陽光和水份,接下來它就有責任了,它的責任就是要讓樹幹長得夠堅強,可以抵抗颱風,長成大樹後,它就能提供乘涼的服務,甚至提供果子,這是比喻成我們的成長也一樣,一開始,我們只需要吃奶,接著要上學,這是責任,然後有能力後服務社會。但當需要、責任和服務發生衝突時,就按著需要、責任和服務的重要順序來做決策。


需要就是吃喝、睡、運動….,不滿足需要是會要命的,而屬靈的需要就是讀經禱告,沒讀經禱告靈命一定失衡。


責任則是沒盡到,會影響到別人,若你是老師沒有好好備課,又常常請假,那學生會受到影響;若你是學生沒有好好讀書,又常常蹺課,那你的父母會受到影響,你的同學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成長到一個階段時,責任就會接踵而來,藉著責任,我們培養負責任的能力,學習盡責任的態度,就像樹幹要負起讓整棵樹長得堅強的責任,它要支撐著整棵樹。


服務則是我們最終的目標,好像國父孫中山先生說過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但當你還有很多責任要負擔時,你卻接了一大堆的服務,像有一個學生,有讀書的責任,有當父母的孩子的責任,卻參加了很多社團,又很喜歡接幹部,還拒絕不了網路的誘惑,過多的責任與活動讓他曠廢了課業,犧牲了睡眠,後來被二一退學,也弄壞了身體。當老師的也好不了多少,我們的評監是教學研究輔導服務四項,教學是責任,輔導是間接責任,因為我們不是專業輔導,而研究卻不一定是需要,服務則是接了一堆校內外的顧問與委員,但還有當孩子的責任,丈夫的責任,父親的責任…..所以很多老師賠上了需要,就是身體,大學教授已是過勞死的高危險群了 13。所以服務是人生成熟度的表現,但不是在自身難保的狀況下。


一位母親的職責是盡不完的,老師的傳授,學生的學習和牧師的教導,他們職責也都是盡不完的,好像在未來的歲月裏,也無法有空餘的時間讓我們趕上;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加,就越需要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去照顧他們;在工作或教會服事中若越有經驗,就越有更苛求的工作加上來,所以我們總發覺自己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增多,而能從中得到的樂趣卻減少了。


所以要有重要順序的觀念,輕重緩急的做法。


拉撒路病了,耶穌沒有急著過去、耶穌說馬大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卻沒有選擇那上好的福分,但人是受教的,耶穌再次去拉撒路家時,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他 14,馬大改變了,她不再為雜事煩惱,而是需要耶穌,從她與耶穌的對話中,看到馬大變了: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


有人曾說:利用一分鐘的時間來計劃,就能在執行任務時省下三至四分鐘,只顧忙碌於工作而忽略了計劃的人,其下場將是被善於計劃的人所取代。如果一個基督徒因太忙碌而不能停下來檢討自己屬靈的裝備及領取上帝的指示,那他已成爲緊急事件的奴隸。他可能夜以繼日地不斷苦幹,以取得自己和他人都感到滿意的果效,但卻始終無法完成上帝所託付給他的工作。


所以讀經與禱告將是我們最重要的事,也有人說過,最大的罪就是沒有禱告,當我們不肯敬虔的等候上帝的指示和力量時,我們已經以行動(雖然沒有用語言)表明我們不需要上帝了。多少時候,我們的態度也是一意孤行?


敬虔的禱告和思想與等候上帝話語的習慣是極其重要的,好比一場球賽中的休息,在休息時,我們能調整呼吸和商討對策。同樣的,在上帝前面等候祂的指示,必能把我們從緊急事件中釋放出來,因為真理。


所以我們要以靈修默想上帝的話和禱告,作爲一天的開始,將會使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與上帝的關係上。一想到隨後而來的一天時間,就很自然地將自己完全交托在上帝的意旨中。同時在這清晨寧靜的時刻,我們可以順序列出一切要實行的事務;就好像一個胸有成竹的將軍,絕不會在衝鋒陷陣之際才來策劃戰略,總是在遇到敵人之前作好戰鬥準備。他的策劃也會隨機應變,以應付緊急的需要。當我們要開始繁忙的一天時,應該努力去履行作出的計劃,但是要隨時準備面對緊急事務的打擾或意想不到的人物到訪。除了我們日常的靈修生活外,我們也應養成以下的習慣:就是計劃在一天之內用10分鐘來檢討自己整天的生活,包括屬靈、工作和家庭的情況;再在一個星期內用一小時去檢討,寫下你的回應;同樣也嘗試保留一個月有半天的時間,來做類似的長遠檢討,記下有關上帝的教導,同時也策劃將來的目標。


我們求神在我們到了最後的日子時,能確信我們已經完成上帝所託付我們的工作。

1路加福音10:38-42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家裏。她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裏忙亂,就進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 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

2約翰福音11:25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3馬可福音1:35 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裏禱告
4馬可福音6:7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也賜給他們權柄,制伏污鬼;
5馬可福音6:30-32使徒聚集到耶穌那裏,將一切所作的事、所傳的道全告訴他。他就說: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多,他們連吃飯也沒有工夫。他們就坐船,暗暗地往曠野地方去。
6馬可福音6:33-36眾人看見他們去,有許多認識他們的,就從各城步行,一同跑到那裏,比他們先趕到了。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天已經晚了,門徒進前來,說:「這是野地,天已經晚了,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四面鄉村裏去,自己買甚麼吃。
7「高效能人士的七種習慣」是史蒂芬。柯維最著名的一本著作,自1989年問世至今,曾高居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長達7年之久,在全球70個國家,以28種語言發行,總銷量超過了l億冊。這本書在美國成年人中極具影響力,號稱是“美國公司 員工人手一冊的書,美國政府機關公務員人手一冊的書,美國官兵人手一冊的書。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幾乎成了美國企業界和政府管理部門的一本「聖經」。書中七種習慣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知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8馬可福音4:37-38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了他,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
9約翰福音7:6耶穌就對他們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你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
10約翰福音17:4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你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
11馬可福音14:3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痳瘋的西門家裏,坐席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
12路加福音17:12-14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痲瘋的迎面而來,遠遠地站著,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耶穌看見,就對他們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
13過勞死是積勞成疾,醫學界對過勞死的成因,是界定在極度的心理及生理的壓力負荷下,潛在脆弱的人體器官,全然崩潰而急速致死的現象。洛桑管理學院曾公布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報告,台灣勞動力人口每年工作時數達2282小時,是工作時數最長的國家。台灣過勞耗竭者激增、心臟疾病患者眾多、離婚率快速上升、人際關係緊張、親子之間特別疏離等。之前交通大學,有幾個青壯教授猝死,他們都是長時間工作、壓力大,以及工作時間不規律。據統計,中高階主管,辦不完案件的業務員、勤務過多的警察與醫護人員、律師、建築師、高科技工程師都是過勞死的高危險群。
14約翰福音11:20-27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他;馬利亞卻仍然坐在家裏。大對耶穌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神求甚麼,神也必賜給你。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馬大說: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

倍加學院──異象與傳承

2008年第7次倍加事工研討會

教育是生生不息的工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耶穌的事工主要也在教育:
1提醒百姓要反省過去的律法(羅9:31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義,反得不著律法的義。)
2告許百姓他來是要拯救我們這些失喪的人(太18:11人子來為要拯救失喪的人。)
3教育門徒要使萬民作門徒(太28:19-20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4也教育我們要按照對的方法使萬民歸主(提後2:2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
5要我們時時記得他的話語(箴4:20我兒,要留心聽我的言詞,側耳聽我的話語,)


我們大部分人花最少12年受基礎教育(小學6年、中學6年),佔生命的1/6(以70歲計算),若將幼稚園(3年)與大學(4年),共19年就約佔生命的1/4,若加上研究所(碩士2年、博士3年)共 24年則佔了生命約1/3,而且很多人活到老學到老.台灣現在所有的就學人口有5百37萬人,包括了幼稚園到博士班及有立案的成人進修班,佔總人口數23.61%。(2005年6月台灣人口2千2百75萬多)其中大專生90萬、碩博士16萬,約佔總人口的5%。


全國學術研發佔GDP2.6%(GDP=生產毛額、2004年每人14217美元、約47萬台幣)、每人每年花在學術研發平均約NT$12200,相對與政府的整體稅收只佔GDP13% ,顯得我們很看重教育。


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學習?
裝備自己,學以致用,貢獻社會.而在知識爆炸的今天,學習已不再有時間性,而成為生活習慣.在信仰的過程中,學習更是我們一輩子的功課。


導航會的學習方式,是從做中學、行中學、查(經)中學,像在不同的查經班和各種活動中認識及應用神的話、神學知識、聖經歷史、也了解人…透過訓練會與工作營了解團隊精神、宣教、委身…,感覺好像沒有清楚的系統,但卻很紮實。


所以受過導航會訓練或栽培的弟兄姐妹,只需在D(門徒disciple)階段的已經可以體會到此種能量,因為他們已有習慣晨更、查經、背經、聚會、傳揚、依靠神,在MD(同工ministering disciple)階段的更能發揮此種能量,他已開始帶查經、關心人、陪跑…,而這些訓練讓他們日後在自己的教會時都會被重用;在DM(工人disciple maker)時,他已經帶隊打仗,可以獨當一面,這些寶貴的經驗與資料,以前都是零零落落,現在倍加學院已將這些資料整理出來,希望較有系統的提供訓練,一方面也對應這個時代凡事要清楚告知的責任,一方面按步就班,在計劃中接受訓練,但課程並不能帶來事工,我們需要直接藉著課程開始事工,所以倍加學院提供下列服務:


1. 在你的教會的成人主日學裡開課。
2. 在你有帶的查經班裡開課(成為查經的資料)。
3. 你有幾位要好的弟兄姐妺朋友想在業餘進修、裝備屬靈生命,我們都可以提供課程。
4. 你的教會需要有短期特會,是屬於門徒訓練的,我們也可以開課。
5.國內外也可以。


以上的機會,我們希望你就是授課老師,我們協助你成為儲備師資,當然開始時我們會一起同工。而我們的課程可以頒發修業証明,當累集到一個課程數時,你可以向倍加學院申請畢業證明,倍加學院可以授於畢業證書。


課程一覽:
從內容來看,我們分成三部份學習:
1與神關係Relationship with God
2品格的成長Relating to growth in character
3事工技巧Ministry skills


而從階段來看,則分成4階段:
1門徒(disciple)
2同工(ministering disciple)
3工人(disciple maker)
4領袖(leader of disciple maker)


門徒基要
信徒>門徒 屬靈領袖
導師>領袖

與神關係
門徒的定義
輪子
基督為中心
順服
讀經的手
晨更
傳揚
得救確據
奉献
地方教會
品格的成長
學習者
時間安排

工人裝備

門徒>工人
與神關係
聖潔
忠心
大使命
品格的成長
僕人
高標凖
全心
父母
接納
事工技巧
栽培
帶福音查經班
面對面事

門徒訓練導師
工人>導師
與神關係
聖靈
果子
謙卑

品格的成長
受教
牧養
可及性
順服
人的價值
事工技巧
倍加異象
確信為何傳揚與造就
男/女生宿舍事工


與神關係
基本信念
自我定位
思賜與呼召
應許
品格的成長
領導
權炳
夫妻關係
親子關係
事工技巧
招慕
原動力
團隊合作
揀選
抉擇

選修/最少6項課程
1新約綜覽
2舊約綜覽
3國內宣教(選擇地方)
4國外宣教(選擇地方)
5查經法
6實用釋經學
7社區事工
8專題研究


必須參加課程/
1.講座/配合導航會同工培訓會舉辦短期專業講座、修業期間必需參加4次以上。
2.專題/ 配合教會或機構所開的課程、可抵內容相似的一般修習課程。
3.學術研討會/ 每年舉辦學術研討會1~2次、學生最少有2份論述在此研討會中發表。
若要成為正式學生,請聯絡導航會總部辦公室或上網查詢。


倍加學院的4個階段:1門徒D、2同工MD、工人DM、4領袖LDM,就是導航會事工的主軸,門徒階段是養成階段,重點是預備被主使用,他必須有很多裝備,所以與神關係是這階段最要緊的,我們要用兩學期的時間學習門徒階段的課題,培養對神的信靠與仰望,若你曾經歷過這階段的訓練,我們也會重新複習,因為很重要,像背經、晨更、作見証……,都是一輩子需要被提醒的;而開始事工則從同工階段起步,我們會協助每一位同學開始一個屬於他的事工,就是成立一個福音性的查經班,是在他的生活圈裡的查經班,像在公司裡、社區中、教會中……,若已有查經班的,我們就繼續,計劃如何倍加繁衍;工人階段已經是有成功經驗帶領一個查經班,並裁培出門徒;領袖階段則是可以帶領一群同工進行不同階段的事工與查經班,就像學生事工時的家長。4個階段的循環作業,生生不息,息息不斷,這就是上帝創世以來賜給我們的自然成長繁衍的法則。


倍加學院的成立其實與導航會事工的發展有緊密的關係,二三十年前我們曾接觸過的學生在畢業後大部分都分散在台灣的每個角落,甚至世界的很多地方,而值得感恩的是他們都在各地方教會服事,担任執事同工等要職,甚至當傳道牧師的也不少,但他們大都忙着教會的事工,滿足教會的需要,而較沒法做到倍加,如何在這方面提供支援就成了我們這幾年所討論的議題。所以計劃要建立一個後援基地來幫助我們的同工做到倍加,但我們人力、物力、財力都有限,倍加之友(畢業生)原本也只是一個鬆散的小組,長期靠不定期的時間與地點招集分散在不同教會的畢業生聚集聯誼,效果是有限的。所以倍加學院的成立希望可以彌補這個需要, 倍加學院也可以解決單向栽培的限制,所有的同工資源都能交替應用,對團隊合作掛帥的今天,我們更能有效的發揮出團隊精神。


倍加學院與一般神學院有什麼不一樣?我們參考了華神、基督門徒訓練學院和但以理學院,而華神與門訓類似,分成聖經、靈命、實踐、神學四大主題,而以聖經、實踐、神學三部份為學習重點,很多神學課程為必修,以全時間奉獻,專業傳道人為主;而但以理學院則較活撥,學生來自不同職場與教會,培植與訓練信徒領袖,建立上班族福音宣教團隊的事奉為主軸,以實踐性課程像如何建立福音小組、家庭與事奉等,分有初級、中級及進級共90個課程,共180小時,從門徒到信徒領袖,以帶職服事者為主要訓練目的;但以理學院並與華神合作,將來學生到華神進修可抵部份學分。倍加學院與但以理學院在學生訴求上類似,但以裁培與倍加門徒為主,並以信仰階段為訓練主軸,課程循規蹈矩,完成主的托負。而在課程設計中以協助每一位同學開始一個屬於他自己的事工是最重要的,這事工可以在他的教會、辦公室、社區等地點開始,而事工不會因為他畢業而停止,而是會繼續下去;關於國內宣教與國外宣教課程,我們不只討論理論,同學也必須要選擇實習地點(包含國外),親自配合當地事工,為當宣教士作預備 。


我們歡迎想要建立倍加事工和認同倍加異象的弟兄姊妹來就讀,我們不要求是否全時間的學生,我們看重雙職牧者的角色,耶穌說: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約17:15)。所以不管你在那一個岡位,你都能夠成為倍加學院的一分子,也是耶穌門徒學校的一分子。我們的目的:在失喪者中,活出基督,倍加門徒,推展天國福音,使萬民得福。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店頭教會與流動教會

 2007 年倍加第6次倍加事工研討會邀請函 /台中

倍加學院每年一次的事工與學術研討會,巳在李亮欽校長來台的九月中旬舉辦完成,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建立教會,由兩個實際例子-雲科倍加中心和高雄導航團契的成立來作為引言,雖然名稱不是教會,但實質上是有教會的功能-主日崇拜與聖餐洗禮等儀式,會中除引言人外,也有回應人出另一類的觀察,而參加者也有眾多討論。
用建立教會的模式來推廣事工在這十年間也有不少案例,像台南的東平教會、臺北倍加中心、彰化倍加中心和東海靈糧堂的前身等,都是由倍加同工所建立,並且不隸屬於任何差會,幾年下來也看到不錯的果效,除人數增長,也有植堂的,也更能有效減低與地方教會之間的問題,可見以教會方式作為倍加事工據點的模式已漸漸被接受與採用。


除了上述所提到自行建立的教會外,倍加有很多同工都被聘請去負責或牧養教會,像峰銓弟兄在衛理公會雅各堂擔任主任牧師、嘉逸弟兄在惠來里聚會處、靜淵弟兄在台北林森南路禮拜堂當長老……例子很多不一一記載,而協助教會植堂的也不少,像嘉逸弟兄從惠來里聚會處開始,現在已有另外三個聚會點-南台中聚會處、中科聚會處和雲科倍加中心,而沈金標弟兄協助東海教會成立了文心教會……這些例子說明瞭兩件事情:第一,我們的屬靈訓練是被肯定的,証明了1970年代就開始的倍加學院前身,導航會的栽培訓練是有效的,第二,而以教會為據點的事工是被神祝福的。其實以前的倍加小組就已經是有教會的模式了-一群被基督耶穌蒙召且有異象的人經常在一起聚會,但當時我們的小組沒有主日崇拜與聖餐洗禮等儀式,而為了要過平衡的基督徒生活,大家還得去找一間地方教會,而地方教會卻希望我們有很多的配搭事工,但我們因已有查經或個人栽培的事工而拒絕教會,因此與教會之間容易被誤會,教會不明白我們的事工是屬誰的? 導航會? 倍加? 或地方教會? 我相信以倍加事工從非基督徒開始到門徒到工人的訓練過程,我們被教導看重普世教會甚於地方教會,這就是與地方教會的張力導致成建立教會的模式。


雲科倍加中心和高雄導航團契的建立是兩種不同的模式,一與地方教會配搭,而另一則始自以學生團契。


雲科倍加中心在兩年前由幾位在雲科任教的老師所成立,而且有老師提供免費的店面作為據點,但因這幾位老師都在他們的教會有服事,而雲科倍加中心的功能就無法被彰顯,後來嘉逸弟兄帶進惠來里聚會處的資源和協助,雲科倍加中心才開始有固定的主日晚崇拜,也透過雲科大信望愛社團和由雲科基督徒老合開的通識課程接觸學生,在週間也開始了查經等聚會。現在主要的同工除嘉逸弟兄,就是任教於雲科大空設系的賴明茂夫妻。


高雄導航團契由任教於正修科大的李小新夫妻負責,原來只是正修科大的學校社團,後來轉變成自稱為流動攤式教會。而小新弟兄原本所參加的教會、外國牧師於十多年後要回國述職,希望小新接棒,但小新在協助教會聘牧完成後離開教會,教會已開始快一年,有五六十位弟兄姊妹參加。他們每雙週有主日聚會,週間同工查經,主日聚會地點分佈在校園、公園、或海邊,沒有固定地方,男女老幼一起參加,可以攜帶任何朋友和寵物,聚會內容敬拜與分享,會後就地發福音單張。


流動教會與店頭教會就是這次研討會的討論議題,以教會來推展倍加事工的可能問題在那? 在討論過程中有三點值得深思:1.異象容易被糢糊。因為教會事工是看重廣度,而福音機構是需要深度,所以會忘記倍加法而只停留在加法;2.定位不清楚。若教會成員都是學生那就不會有問題,但若是畢業生就會被問:我們屬於誰? 社會規範告知我們需要被定位,包括了家族、受教育的單位、工作的單位、甚至扶輪社今獅子會等公益團體……,我們不鼓勵參加一個定位不清楚的宗教秘密組織,而我們樂於告訴別人我在長老會或國語禮拜堂,但這點導航會可以有完善的授名計劃;3.資源問題,也就是教會在那可以受到屬靈供應? 這也是大型教會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名嘴講員、名牌主日學、完整與有系統的硬軟體設備,而且是有品牌的,有強而有力的五重執事(弗4:11-12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而小教會就沒法有這樣的豐盛,像雲科倍加中心和高雄導航團契的負責同工都是帶職,原職業都已夠忙了,又如何有其他時間與力量牧會呢?在這部份,導航會或倍加學院就可以補足這些需求,我們可以提供各樣的造就課程和訓練項目。


我們的key note speaker李亮欽博士也提醒我們,有了開始就需要好好經營,倍加學院需要有全時間的同工投入才能有效的擴展事工,才具有影響力,所以請為此代禱。


倍加事工近幾年也走上多元化發展,像倍加學院的成立、局內人事工推展、教會事工建立、東亞事工的配搭….. 等在在顯示神給我們諸般的智慧去傳揚他(西1:28),但就像上述,在拓展新的服事工場時也很容易忘了我們的異象─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並且要去尋找那些能忠心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所以我們需要彼此相顧,彼此勸勉,彼此提醒。倍加學院就是在倍加事工裡的各位,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我們也樂意提供服務,。


備註/
倍加學院過去的研討會
2002年第1次倍加事工研討會/台北/討論議題:配搭教會/彭康健;
2003年第2次倍加事工研討會/台中/討論議題:學生事工/李小新;配搭教會/彭康健;成立教會/曾嘉逸.
2004年第3次倍加事工研討會/新竹/討論議題:書房事工/申仲柔;配搭教會/林守仁.
2004年第4次倍加事工研討會/新竹/討論議題:配搭教會/陳學平;倍加學院/李亮欽.
2006年第5次倍加事工研討會/台中/討論議題:大陸培訓計劃/陳增韡;推廣教育計劃/陳潭;博士班福音推廣/黃惠民;課程計劃/彭康健.
2007 年倍加第6次倍加事工研討會/台中/討論議題:雲科福音中心的成立模式/曾嘉逸;高雄導航團契教會的成立模式/李小新.

2005年04月台北/簡單神學講座/ James I. Parker、與華神/校園/加拿大維真學院共同主辦;
2005年09月台北華神/成立感恩禮拜;
2006年10月台北/台中/ Jerry White/如何在B計劃中活出A計劃。

後記
2008年第7次倍加事工研討會/台中/主題:異象與傳承/彭康健
2009年第8次倍加事工研討會/台中/討論議題:倍加學院在東亞的機會與限制/ 陳增韡;倍加學院c-d課程內容檢討與修正/
吳豐霖,林守仁;倍加學院d-md課程內容介紹與修正/彭康健;倍加學院計劃/陳潭.

2010年第9次倍加事工研討會/台中/主題:NEXT/討論議題:中國夢/李亮欽老師;海外中國人的事工/曾嘉勉弟兄;倍加學院東亞小組的東亞的事工/陳增韡牧師;蠻牛與蝸牛/彭康健
2011第10次倍加事工研討會/台中/主題:inbetween/ 討論議題:中國大學生事工/曾嘉勉弟兄;大陸事工現況報告/陳增韡;中國異象/李亮欽老師;inbetween/彭康健









生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