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遲到的聖誕禮物

20101226雲科福音中心講道

馬太福音廿五章35-40節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甚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裏,來看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聖誕節已成為了交換禮物的一個重要節日, 在歐美更是一個經濟消費力的指標, 大家都利用這段假日回家團圓, 帶著大大小小的禮物, 通常都是個人禮物, 他們會很花心機的列出送禮名單, 再用心思想接受禮物的人需要什麼? 或什麼樣的禮物是讓他感到興奮的. 我們過年過節也有送禮, 只是我們較不會送禮給個人, 而是一個家族或一個團隊, 在企業界也是送來送去, 沒任何個人色彩的節慶禮盒就是我們的特色, 百貨公司與量販店, 甚至便利商店都可以看到各種應景禮盒, 像洋洒啊! 茶葉啊雞精啊! 這+年來,聖誕節的個人送禮也流行到台灣, 成為一種消費文化, 年輕人也趨之若鶩, 交換禮物的派對也多了, 無論是教會, 社團, 學生, 家庭都有類似活動, 熱熱鬧鬧, 大家都期待能收到一份貴重的禮物, 或是一份自己想要的禮物.


記得孩子還小時, 我們都會為他們準備一個大襪子掛在客廳裡, 告訴他們聖誕老人會在聖誕夜晚上送禮物給他們, 所以孩子們都帶著盼望入睡, 第二天起床時也都會收到禮物, 孩子小時的禮物都是玩具, 我也忘了什麼時候開始, 孩子知道聖誕老人不會來了, 我們就沒有再玩這樣的遊戲, 而直接送禮物. 現在孩子不在身邊了,禮物也省了. 孩子小時我們甚至還預備了25份小禮物, 每天問他一個問題, 問題答案就是放禮物的地方, 從12月1日開始每天都有一個驚喜, 一方面討孩子的喜歡, 一方面增加親子關係, 很有趣, 但還是蠻累的.


你曾收到過最貴重的禮物是什麼? 有一個人說他收到一份價值5萬5仟美元的禮物, 大小很高爾夫球一樣, 在亞馬遜買不到, 也沒有蘋果的標誌, 所以不必排隊, 這份禮物也讓他有兩個月的假期, 什麼事都不必做, 接到很多過去很少聯絡的親朋好友的電話, 吃不完的健康食物, 收不完的信件與美麗的花, 但最重要的是他重新了解生命的意義, 生活的重心, 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 自己的家人, 也重新體會到什麼是挑戰, 快樂, 謙卑, 軟弱與有限, 這份禮物改變了他—腦瘤, 當意外臨到, 將他看成是禮物, 你會因此改變.


stacey kramer the best gift i ever survived


有部短片, 叫「第四個博士」, 片子描述我們所熟悉的三位博士之外的另一位博士的故事, 他叫阿塔班, 他是一位住在東方的王子, 也是因為觀看星象知道人類的救主降臨而與其他三位博士一起結伴到以色列去尋找救世主. 他預備三顆寶石( 藍寶石, 紅寶石, 珍珠) 要送給耶穌, 而其他三位博士則分別帶著黃金, 乳香, 沒藥作為賀禮.


一開始時阿塔班就在路上見到一位受傷流血的老人躺在路旁, 無人拯救, 於是他將他帶到旅館, 為了代付旅館費與醫藥費, 他只好將「藍寶石」給了旅館主人, 為了拯救受傷的老人, 他也錯過了與其他三為博士會合的行程, 也因此錯過了耶穌降生的時刻, 但他仍然前往伯利恆城要去找耶穌.


當他帶著僅存的兩個寶石到達伯利恆時, 因當時的希律王下令屠殺城中兩歲以下的嬰兒, 約瑟正帶著馬利亞和耶穌逃到埃及去了. 而阿塔班卻在軍隊搜查嬰兒時因為要拯救一個男嬰免於被殺, 將他手中的「紅寶石」給了兵丁, 為了拯救這一個孩子的性命, 他再失去了一份禮物, 他也再次錯過了見到耶穌的時機.


阿塔班跟著到了埃及, 到處尋找那位新生王耶穌, 卻尋找不著, 途中經過一個痳瘋病人聚居的村落, 他停下來醫治一個接一個的病人, 又教導痊癒的人耕種和其他知識, 讓他們能夠自力更生.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 一星期, 一個月, 一年….他甚至忘記了自己怎樣來到這裡? 他如此在埃及地過了三十年, 有一天, 一個自稱見過拿撒勒人耶穌的男子來到村裡, 告訴他耶穌在耶路撒冷, 於是阿塔班馬上拖著老邁的身體, 動身前往耶路撒冷, 要去見耶穌一面, 雖然禮物已經剩下一份, 而且已經遲到, 但他仍堅持要親自將那顆僅存的寶物「珍珠」呈獻給耶穌.
好不容易到了耶路撒冷, 他又聽說耶穌被人帶到城外, 背著十字架前往各各他地去, 這時的阿塔班已經病重, 但他仍堅持跟隨前往, 在往各各他的路上, 他遇見一位他小女孩, 哀求著說: 救救我! 因父親欠債被殺, 她要被賣給人做奴隸償還父債. 阿塔班為了救這個小女孩, 把他手中僅有的寶物「珍珠」給了那人作為贖金, 讓那小女孩得到自由.


在這時一陣狂風刮起, 地大震動, 他遠遠的看見耶穌已經被人給釘在十字架上, 他難過地往各各他山的方向走去, 要見耶穌的最後一面, 但當他趕到時, 耶穌已經氣絕身亡, 並被人領走埋葬, 他最後依然沒有見到耶穌,只看到空空的十字架.


他傷心失望的下了山, 當時的阿塔班已經病重, 在臨終之前, 耶穌忽然在榮光中向他顯現, 他驚訝的說: 我主啊, 是你嗎? 主啊, 我找了祢好久, 求你原諒我, 我本來有貴重的寶物要獻給祢, 但現在我已經一無所有了.


耶穌對他說: 阿塔班, 你已經把禮物送給我了.


阿塔班疑惑的問主耶穌說: 主阿, 我不懂?


耶穌接著說: 因為我餓了, 你給我吃, 渴了, 你給我喝; 我作客旅, 你留我住; 我赤身露體, 你給我穿; 我病了, 你看顧我; 我在監裡, 你來看我.


阿塔班說: 沒有阿, 我的主, 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 給你吃, 渴了, 給你喝? 什麼時候見你作客旅, 留你住, 或是赤身露體, 給你穿? 又什麼時候見你病了, 或是在監裡, 來看你呢?


耶穌回答說: 凡做在最小的一個弟兄身上, 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馬太福音廿五章35-40節)


阿塔班聽了淚流滿面, 心中再也沒有任何遺憾的離開這個世界.


欣賞這位博士跟隨耶穌的執著, 也佩服他願意無悔的幫助有需要的人, 他用盡他的一生要尋找心中的救世主, 為了要奉獻寶物給他, 雖然最終已經一無所有, 但耶穌卻說: 我已經收到了禮物, 因為他為最小最卑微的人所做的, 也就是為耶穌所做的.


有時我們會發現, 我們是很容易「用嘴巴說說」的基督徒, 我們對信仰的虔誠只表現在嘴巴上面, 而無法將信仰落實在行動上. 我們只會呼口號, 唱高調, 雅各書二章15-17節說:「若是弟兄或是姊妹, 赤身露體, 又缺了日用的飲食; 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 平平安安地去吧! 願你們穿得暖, 吃得飽; 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 這有什麼益處呢? 這樣, 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唯有我們將愛心付諸於行動, 才能提供真正有幫助.


片中的阿塔班為耶穌預備了他認為是貴重的禮物, 但耶穌所認為貴重的禮物是我們有一顆幫助人的心, 也包括了堅持真理的態度. 阿塔班曾多次的被他的隨從阻止, 也曾多次的碰到困難與危險, 更是常常心灰意冷, 但堅持要將最好的禮物獻給耶穌, 並且要親自見到耶穌獻禮物給他, 這種堅持是我們要學習的.


因為最近的忙碌, 使我反省自己是不是常常在做一些瑣事反而忽略的我所堅持的目標與理想, 雖然有這些瑣事讓我缺乏耐心, 但是阿塔班也在生活中出現了這些瑣事, 他以短暫的人生陪伴這些需要的人們, 是我們認為最沒有價值的事情, 最後竟被耶穌所肯定.


親愛的朋友, 你是否想到, 馬槽的嬰孩, 是為你而來; 親愛的朋友, 你是否了解, 最好的禮物是人子主耶穌….「一件禮物」的曲子讓我們知道耶穌是上帝給我們人類最好的禮物, 那我們給耶穌最好的禮物是什麼呢?


那就是我自己.
今天是1226, 聖誕已過, 但耶穌不管我們是否遲到, 就像阿塔班一樣, 三+多年了, 他仍然接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NNyT9Sl4q4&feature=youtube_gdata


後記

每年東海大學校牧室都主辦聖誕節裝置藝術比賽, 每次的主題都是聖誕老人, 聖誕樹, 麋鹿, 雪花….今年卻有兩件作品是禮物, 其中一組提到的禮物是指東海給予學生很多知識的禮物, 他們帶著感恩的心. 所以接受禮物的感恩, 給禮物的也感恩, 因為感謝別人對他的付出與關懷, 用具體的行動回應, 記得孩子小學時會送禮物給老師,是因為他對咱們孩子關心有加, 生病開刀時為了謝謝醫生救了一命也會送禮報答, 這就是授與收的關係. 我最記得的禮物是父親在我小學四年級時送我一支瑞士錶, 我開始對時間有了自主的感覺. 而印象很深刻的是到台灣唸大學時有兩位長輩送我派克鋼筆, 一支刻了我的名字, 一支刻了金榜題名, 因為他們沒有對我有什麼特別的要求, 我也沒有為他們做了什麼事, 他們純綷是祝福我. 耶穌為我們也是如此, 不是我們做了什麼, 而是他為我們的罪犯被獻為祭, 替我們作了贖罪祭.




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三個喻言故事

20101010雲科福音中心

森林裡的變色蜥蜴
森林裡住著三隻蜥蜴, 其中一隻看一看自己的身體和周圍的環境大不相同, 便對另外兩隻蜥蜴說:「我們住在這裡實在不太安全, 要想辦法改變環境才可以.」說完, 這只蜥蜴便開始大興土木起來. 另一隻蜥蜴看了說:「這樣太麻煩了, 環境有時不是我們能改變的, 不如我們另外找一個地方生活.」說完, 牠便拿起包袱走了. 第三隻蜥蜴,也看了看四周, 問道:「為什麼一定要改變環境來適應我們, 為什麼不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呢?」說完, 牠便藉著陽光和陰影, 慢慢改變自己的顏色, 不一會見, 牠就漸漸在樹幹上隱沒了.


這三隻變色蜥蜴對所待的環境與處境都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也做出了三種不同的反應.


第一隻認為環境不好, 計劃將環境改變成適合自己所居住的, 看起來他要大興土木來改造環境, 但他只限於自己生活的場所, 他要蓋一個屬於自己的安全城堡, 讓自己與外界隔離, 他要在人群中孤立自己, 他採取了隔離政策, 不願意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


另一隻認為現在的環境沒法改變, 他要出去尋找一個夢想中的國度, 那裡沒有危險也不必太辛苦, 於是他漂洋過海, 離開熟悉的環境, 他要尋找一個安樂土.


第三隻則希望能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 於是他改變自己的顏色, 他漸漸在樹幹上隱沒了, 與環境完全溶合一起.


這三隻蜥蜴有不同的求生方式, 第一隻不願意出於汙泥而不染, 他從環境中孤立起來, 他給自己畫了一個圈圈, 他拒絕與環境結合. 這就好像我們信主後發現世界非常的險惡, 需要一個城堡來保護, 於是搬進了教會的環境, 與以前的環境切割, 不再與過去的再接觸, 看起來是「分別為聖」, 符合聖經的教導, 但如此行之後, 我們以前的朋友怎麼樣有機會認識主呢? 四福音裡有很多人被耶穌醫治, 只有少數人耶穌要求跟隨他, 大部分都是耶穌要他回到本鄉本家去, 將耶穌的作回告訴他的鄉親朋友, 路加福音5:24, 耶穌就對癱子說:「我吩咐你, 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路加福音14:4, 耶穌就治好那人, 叫他走了….耶穌要我們仍然在我們原本的社群中, 為他作見証, 這些我們原本所熟悉的人才有機會聽到福音, 主揀選了我們, 就是因為主要我們在原本的族群中為他作鹽作光, 這個責任, 捨我其誰?


稅吏利未信主後的表現: 耶穌出去, 看見一個稅吏, 名叫利未, 坐在稅關上, 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撇下所有的, 起來, 跟從了耶穌. 利未在自己家裏為耶穌大擺筵席, 有許多稅吏和罪人與他們一同坐席, 法利賽人和文士, 就向耶穌的門徒發怨言說:「你們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呢?」耶穌對他們說: 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 有病的人才用得著; 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 乃是召罪人悔改 1.


利未信主後主動帶耶穌到他的社群裡, 介紹他的豬朋狗友給耶穌, 而且公開宣布他信主了, 這是一個積極且有效的態度, 將耶穌帶到人群裡, 但現在我們所常做的是將人帶入教會, 而不是將教會帶到人群, 意思是我們可以將主耶穌帶入任何的時間與空間, 場所與環境, 我們的前輩利未已給我們作了美好的榜樣, 信仰是日常的生活, 不是其些特別的節日. 這是我們的迷思, 但主耶穌早就告訴我們, 因為無論在哪裏, 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 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2.


所以第三隻變色蜥蜴則以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 將自己與環境完全溶合一起, 這與「分別為聖」好像背道而馳? 其實心中的「分別為聖」遠比行為上的「分別為聖」更重要, 法利賽人就是看重行為上的聖潔而被主耶穌痛批: 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 心卻遠離我; 他們將人的吩咐, 當作道理教導人, 所以拜我也是枉然3 . 當第二隻變色蜥蜴嫌棄原有的環境不好, 自己也沒有能力改變時, 他選擇了離開, 去尋找一個適合他的環境, 這在台灣不是新聞, 台灣曾經有好幾次的移民潮, 中美斷交, 退出聯合國, 1995年潤八月, 政黨輪替…..很多人覺得台灣危險, 機會不再, 環境不好, 所以要出去尋找一個理想的國度, 其實我們的理想國度耶穌早就替我們預備好了. 而世界上任何的角落都差不多, 美國好嗎? 社會秩序與道德問題嚴重, 加拿大好嗎? 讓人變得懶懶散散, 澳洲好嗎? 大氣層的破洞導至致癌率偏高…..樂園在那裡? 除了在教會, 那裡都會有問題, 甚至教會也有很多問題, 所以第二隻變色蜥蜴大概不會找到一個理想國度, 只會毫盡元氣.


第三隻變色蜥蜴就像我們說的局內人, 我們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裡關心與我們生活在一起的人, 幫助他們認識主, 幫助他們在主裡成長, 因為除了我們大概沒有人可以做這些事, 因為我們是局內人, 我們原本認識, 甚至一同成長, 了解他們的習性, 知道他們的想法……


在美國曾經有過一個實驗, 有一個中產社群的教會, 幫助一群貧民區的孩子, 培養他們唸大學, 成為社會的精英, 再要他們將福音傳給他們貧民區的族群, 這個計劃最後失敗了, 原因是開始時他們將那些孩子從貧民區抽離出來, 但當他們成為中產階級的一份子時, 他們回不去了. 若之先是在貧民區裡成立教會, 結果會有很大的不同.


感謝主我們都在年青時就信主, 我們對自己的原生族群有一個責任, 就是在他們中間為主作見証, 帶領他們信主.
面對自己與環境的選擇, 我們的態度是如何? 是改變環境還是改變自己? 善於放棄是勇氣, 適應環境更是智慧.

第一個喻言我們談了與環境共渡的局內人觀念, 第二個喻言「天使的翅膀」, 我們要來談如何有效的將福音從生活中帶出來.


有一個小男孩背上有兩道非常明顯的疤痕, 這兩道疤痕, 就像兩道暗紅色的裂痕, 從他的脖子一直延伸到腰部, 上面佈滿了扭曲鮮紅的肌肉, 所以這個小男孩非常討厭自己, 也非常害怕換衣服, 尤其是體育課. 其他小朋友發現了他背上的疤, 反應都是:「好可怕喔!」「怪物!」「不跟你玩了!」…天真的小朋友無心的話往往最傷人, 所以他不敢在教室裡換衣服, 也不上體育課了. 這件事發生以後, 小男孩的媽媽去找班導師:「這小孩剛出生的時候就生了重病, 幸好有位很高明的大夫願意嘗試動手術挽救這生命, 經過了幾次的手術, 好不容易他的命留下來了, 可是他的背部也留下這兩條清楚的疤痕.」媽螞轉頭吩咐小男孩:「來, 把背部掀給老師看.」小男孩遲疑了一下, 還是脫下了上衣, 讓老師看清楚這兩道恐怖的痕跡, 也是生命奮門的證明. 老師訝異地看著這兩道疤痕, 心疼地問:「還會痛嗎?」小男孩搖搖頭:「不會了.」媽媽雙眼泛紅,「這個小孩真的很乖, 上天待他已經很殘酷了, 現在又給他這兩道疤, 老師, 請您多照顧他!」老師點點頭, 輕輕摸著小男孩的頭:「我一定會想辦法讓同學都喜歡你.」


第二天的體育課很快就到了, 小男孩怯生生地躲在角落裡, 脫下了他的上衣, 果然不出所料, 所有的小朋友又露出了訝異和厭惡的聲音:「好噁心喔!」「他的背上長了兩隻大蟲!」「好可怕!」小男孩雙眼睜得大大的, 眼淚已經不聽話地流了下來. 這時候,老師出現了, 幾個同學馬上跑到了老師面前說: 「老師, 你看他的背好可怕,好像兩隻超大的蟲!」老師走向小男孩, 然後露出說異的表情:「這不是蟲喔!」老師瞇著眼睛, 很專注地看著小男孩的背部:「這是一個傳說, 每個小朋友都是天上的天使變成的, 有的天使變成小孩的時候很快就把她們美麗的翅膀脫下來了, 有的小天使動作比較慢, 來不及脫下他們的翅膀, 這時候, 這些天使變成的孩子就會在背上留下這樣兩道痕跡!」


「哇!」小朋友發出驚歎的聲音:「那這是天使的翅膀?」「對啊!」老師露出神秘的微笑,「大家要不要檢查一下對方, 還有沒有人的翅膀像他一樣, 沒有完全掉下來的?」所有小朋友聽到老師這樣說, 馬上七手八腳地檢查對方的背, 可是,沒有人像小男孩一樣, 有這麼清楚的痕跡.「老師, 我這裡有一點點傷痕, 是不是?」一個戴眼鏡的小孩興奮地舉手.「老師他才不是, 我這裡也有紅紅的, 我才是天使!」突然, 一個小女孩輕輕地說:「老師, 我們可不可以摸摸看小天使的翅膀?」「這要問問小天使肯不肯?」小男孩鼓起勇氣, 羞怯地說:「好.」小女孩輕輕摸了他背上的傷痕, 高興地叫起來:「哇,我摸到天使的翅膀了!」女孩這麼一喊, 小朋友像發瘋似地, 每個人都大喊:「我也要摸天使翅膀!」


一節體育課, 一幅奇特的景象, 教室裡幾十個小朋友排成長長的一排隊伍, 等著摸小男孩的背. 小男孩背對著大家, 聽著每個人的讚歎聲, 羨慕聲, 還有撫摸時, 那種奇怪的麻麻癢癢感覺. 他的心裡不再難過了. 小男孩驗上淚痕還沒乾, 卻已經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一旁的老師, 偷偷地對小男孩比出勝利的手勢, 小男孩忍不住, 格格地笑了起來.


多麼熟悉的故事, 這是作為一個領袖的特質, 如何發掘人的「潛力」, 將缺點轉換成優點. 我們要有效的將福音從生活中帶出來,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重每一個人, 欣賞他們的優點與特質, 因為我們最重要的兩件事: 神的話和人的生命, 耶穌捨了自己的生命就是要救贖我們, 所以我們與人接觸就得先看到別人的優點, 欣賞別人,接納別人, 別人才會願意跟我們來往, 我們才有機會將他們帶到主裡.


這種風範, 猶太人有很好的傳統, 有一個故事:


拉比向他的門徒說:「人怎麼知道晚上過完了, 白天來到了?」門徒回答說:「在人能分得清楚遠處的牲口是羊還是狗的時候, 那表示是白天了.」

「不對!」 拉比說.
「那麼,怎麼才對呢?」門徒反問.
「是在人能看到別人的臉, 而且看清他們是你的弟兄和妹妹的時, 因為如果你不能看到這個的話, 不管是什麼時候, 都還是夜晚.」


猶太人的「塔木德」說: 謙虛給人們帶來力量, 盡量隱藏自己的優點和功績, 就像是隱藏自己所做的壞事一樣.
假如所遇到的人比自己年長, 他們就認為他比自己更優越, 因為他行善的機會比自己多.
假如遇到的人比自己年輕的, 他就認為他所犯的罪比自已少, 而同樣尊敬他.
假如別人所過的生活比自己富裕, 他就認為他比自己做過更多的努力.
假如所遇到的人比自己貧窮, 就認為他嘗過自己沒有經歷過的痛苦, 所以比自己便有修養.
假如他遇到比自己聰明的人, 就對他的智慧表示敬意.
假如所遇到的人沒有自己聰明, 就認為他他所犯的錯誤比自己少.


猶太人說:愈是果實累累的葡萄, 愈會垂下頭來.
所以我們要把那兩條疤痕變成「天使的翅膀」, 然後帶天使回家.

1路加福音5章28-32節,

2馬太福音18:20因為無論在哪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
3馬太福音15:8-11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耶穌就叫了眾人來,對他們說:你們要聽,也要明白,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

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一個身子-人的價值

保羅在寫羅馬書時還沒去過羅馬, 當時他在第三次佈道旅程中, 在哥林多寫了此書, 而他的東方佈道的工作已快完成了, 他一心計劃往西走, 開拓新的西方事工, 而羅馬將是他新佈道工作的根據地, 保羅在他到訪之先, 以書信陳明他所傳的福音真理, 讓教會認識並支持他的福音使命.


有關羅馬教會的起源, 聖經未有記載, 唯提及五旬節從各地來到耶路撒冷的客旅中, 有從羅馬來的 , 可能是由這些人將福音的種子帶回羅馬1. 羅馬教會是一個外邦人佔多數的教會, 但也有不少猶太人, 所以保羅開宗明義地提示了「因信稱義」的福音真理, 是為普天下的人預備的, 證明普世人都在罪惡之下, 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稱義.


保羅看重每一個人的價值, 可以從羅馬書最後一章第16章看出來.


讀經:羅馬書16章
1我對你們舉薦我們的姊妹非比, 她是堅革哩教會中的女執事, 2請你們為主接待她,合乎聖徒的體統. 她在何事上要你們幫助, 你們就幫助她, 因她素來幫助許多人, 也幫助了我. 3問百基拉和亞居拉安, 他們在基督耶穌裏與我同工, 4也為我的命, 將自己的頸項置之度外, 不但我感謝他們, 就是外邦的眾教會, 也感謝他們. 5又問在他們家中的教會安. 問我所親愛的以拜尼土安, 他在亞西亞是歸基督初結的果子. 6又問馬利亞安, 她為你們多受勞苦. 7又問我親屬, 與我一同坐監的安多尼古和猶尼亞安, 他們在使徒中是有名望的, 也是比我先在基督裏. 8又問我在主裏面, 所親愛的暗伯利安. 9又問在基督裏與我們同工的耳巴奴, 並我所親愛的士大古安. 10又問在基督裏經過試驗的亞比利安. 問亞利多布家裏的人安. 11又問我親屬希羅天安. 問拿其數家在主裏的人安. 12又問為主勞苦的土非拿氏, 和土富撒氏安. 問可親愛, 為主多受勞苦的彼息氏安. 13又問在主蒙揀選的魯孚和他母親安, 他的母親就是我的母親. 14又問亞遜其土, 弗勒干, 黑米, 八羅巴, 黑馬, 並與他們在一處的弟兄們安. 15又問非羅羅古和猶利亞, 尼利亞和他姊妹, 同阿林巴, 並與他們在一處的眾聖徒安. 16你們親嘴問安, 彼此務要聖潔, 基督的眾教會都問你們安. 17弟兄們, 那些離間你們叫你們跌倒, 背乎所學之道的人, 我勸你們要留意, 躲避他們; 18因為這樣的人不服事我們的主基督, 只服事自己的肚腹, 用花言巧語誘惑那些老實人的心. 19你們的順服已經傳於眾人, 所以我為你們歡喜, 但我願意你們在善上聰明, 在惡上愚拙. 20賜平安的神, 快要將撒但踐踏在你們腳下. 願我主耶穌基督的恩, 常和你們同在! 21與我同工的提摩太, 和我的親屬路求, 耶孫, 所西巴德, 問你們安. 22我這代筆寫信的德丟, 在主裏面問你們安. 23那接待我, 也接待全教會的該猶, 問你們安. 24城內管銀庫的以拉都和兄弟括土, 問你們安. 25惟有神能照我所傳的福音, 和所講的耶穌基督, 並照永古隱藏不言的奧祕, 堅固你們的心; 26這奧祕如今顯明出來, 而且按著永生神的命, 藉眾先知的書, 指示萬國的民, 使他們信服真道. 27願榮耀因耶穌基督, 歸與獨一全智的神, 直到永遠. 阿們!


保羅在羅十六章提了多少人的名字, 這有什麼意義?


我們看到有兩批人, 一批是收信的羅馬教會的弟兄姊妹, 另一批是寫信的保羅佈道團的成員, 他們彼此問安. 先看羅馬教會的弟兄姊妹, 信中提到的有姓名的26人, 團隊的像家中的教會, 家裏的人, 弟兄們, 眾聖徒等5組團體, 還有一位是堅革哩教會中的女執事, 她要到羅馬教會去, 這些人都是保羅看為寶貝也是保羅要感謝的主內弟兄姊妹, 保羅用了很多形容詞來描述他們.


先談非比, 這位非比是堅革哩教會中的女執事, 是教會主要的同工, 她要到羅馬去, 大概也是送出羅馬書信的人. 保羅藉著寫給羅馬教會的信順道推薦她, 要羅馬教會的弟兄姊妹接待她, 因為她是教會的同工, 她有幫助人的恩賜, 也幫助過保羅, 所以保羅提醒羅馬教會的弟兄姊妹要用合乎聖徒的體統來接待她, 若她需要幫助, 就幫助她. 這裡提到兩件事, 一是接待遠客, 一是幫助有需要的人, 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 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 2, 這是猶太人的美好傳統, 也是我們要學習的, 我也有很多次在國外被弟兄姊妹接待的經驗, 有些是跟本不認識, 只是透過基督教導航會的聯絡, 也不是拜訪教會, 也不是與教會或事工有關的宣教, 只是純去旅行, 他們就很熱情的接待,甚至將主臥室讓出來給我們睡. 所以我們也學習接待弟兄姊妹, 家裡也儘可能留一間客房, 這些年來也接待過世界各國的同工, 弟兄姊妹, 最多一次有十多位, 因家裡都是木地板, 可以隨便躺隨便睡. 有一次到一個朋友家,在溫哥華, 不只被接待, 因主人很忙, 早出晚歸, 他就交給我兩支鑰匙, 房子跟車子, 車子不只加滿油, 還有一份當地地圖, 很多扣價券及一袋銅錢, 心中非常感激, 回到台灣也如法泡製.


幫助人是很重要的恩賜, 特別身在外地, 人生地不熟, 若有人伸出援手, 真是雪中送炭, 及時雨. 我有很多機會在外跑來跑去, 常會迷路, 就會好心人叫我們到他家裡休息一下. 有一次暑假在家門中看到一對滿頭大汗的外國夫妻, 迷路了, 我們就請他們進屋休息, 才知道他們是內地會的同工, 在新竹做學生事工的美國宣教士,但沒法進入清華大學, 我們就建議不妨試試東海大學, 沒想到兩年後在東海校園碰到他們, 這些年來他們在東海大學任教, 也影響到很多學生成為基督徒, 這也許跟我們接待他沒關係, 但看到他們找到適合他們服事的場所心中仍是非常的感恩. 我們學習接待人和幫助人, 自己也是常被接待與幫助, 神也祝福我們家, 因為會不小心接待了天使 , 我們得到祝福, 致少家裡面積較大, 有多餘的房間作接待, 這是我們很感恩的事.


雅各說過: 若是弟兄姊妹赤身露體, 又缺飲食, 我們只對他們說: 平平安安地去吧! 願你們穿得暖, 吃得飽! 卻不給他們所需用的, 這有甚麼益處呢? 3雅各要我們幫助人是付之於行動, 而不只是嘴巴講講而己.


保羅替非比寫介紹信, 可見保羅很欣賞她的為人, 並且保羅在堅革哩教會大概只待了三個月4 , 他是被非比幫助過, 所以記憶猶新. 保羅寫羅馬書時還沒去過羅馬, 他卻對羅馬教會和羅馬的弟兄姊妹都很熟悉, 這真是件很奇妙的事, 原因有二: 他有不少朋友遷徙到羅馬, 不然就是保羅在為羅馬教會禱告時, 一定很具體的為他們提名禱告, 趙庸錤牧師說過, 禱告時要有想像力, 因為禱告時事情還沒成就, 我們就要有想像知道事情被成就的樣子. 上帝對亞伯拉罕說: 論子孫, 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 如同天上的星, 海邊的沙5 . 上帝讓亞伯拉罕看到真實的比喻, 就像抬起頭看到的星空和他腳所踩的砂灘一樣, 很具體, 也很實在.


接下來看到他提到的百基拉和亞居拉6, 這是保羅在哥林多認識的一對夫妻 , 因為他們與保羅同業, 都是製造帳棚, 所以保羅就投奔了他們, 並和他們住在一起, 他們也就開始成立家庭教會, 所以保羅又問在他們家中的教會安. 保羅自稱與亞居拉夫妻同工, 並且為了保護保羅的命, 將自己的命也置之度外, 所以保羅要感謝他們,就是外邦的眾教會也感謝他們, 可見他們也極力保護環外邦的眾教會, 他們被羅馬政府與猶太人雙面夾攻, 不然, 保羅就沒法做外邦人的使徒了.


百基拉和亞居拉這對夫妻不只曾接待過保羅, 他們自己也是外地人, 從羅馬來到哥林多, 所以更能了解獨自在外的情況. 後來他們跟著保羅佈道旅行 7, 可能也是保羅知道他們走過這條路線, 要借重他們的經驗, 他們是保羅重要的同工. 他們也有教導的恩賜 , 他們遇到亞波羅8, 看到他有學問, 能講解聖經, 心裏火熱, 但只曉得約翰的洗禮, 他們就接待他, 將神的道給他講解更加詳細 , 這樣的栽培觀念應該是被保羅所影響.


百基拉和亞居拉身為家庭教會的領袖, 他們有自己的事業, 他們是帶職的傳道人, 和保羅是一樣的, 他們協助外地人, 教導他們更認識耶穌, 也參加各種宣教活動, 但保羅描述他們為了保羅的命, 將自己的頸項置之度外,所以他們當時是被避迫的, 猶太教保守派和基本教義派信徒與羅馬政府都在追殺他們, 不像我們在台灣那麼自由, 在世界還有很多地方傳福音是違法的.


其他保羅提到的都是羅馬教會弟兄姊妹的特質, 像拜尼土, 他在亞西亞地區是第一批信主歸基督的果子; 馬利亞為主為教會多受勞苦.


還有被保羅形容成親屬, 並曾與保羅一同坐監的安多尼古和猶尼亞, 他們在使徒中是有名望的, 也是比保羅便早信主的. 保羅強調受苦是成長的過程, 他也便尊重比他信仰更資深的人, 這也是猶太人的傳統, 他們遇到比自己年長的人,就認為他們比自己便優越, 因為他們積善行的機合比自己多; 假如遇到的人比自己年輕, 他們就認為他們所犯的罪比自己少; 假如別人所過的生活比自己富裕, 他們就認為他們比自己做更多的努力; 假如遇到的人比自己貧窮, 就會認為他嘗過自己沒有經歷過的痛苦, 所以比自己有修養; 假如他遇到比自己聰明的人, 就對他的智慧表示敬意; 假如所遇到的人沒有自己聰明, 就認為他所犯的錯誤比自己少.


對于猶太人來說, 一個人如果是為了求得別人的贊賞而跨耀自己的謙虛, 這是非常卑鄙的行為. 在他們的眼中, 真正的謙虛絕非是有意的做作, 而是自然的流露.


正因如此,猶太人有這樣兩句諺語: 愈是果實累累的葡萄, 愈會垂下; 愈是偉大的人, 愈平易近人,. 水是由高處向低流, 不流動的水是死水, 容易堆積髒的東西; 由高處向低處流的水, 則是非常清澈透明的.


再下來保羅繼續提名感謝和問安的有: 在主裏面所親愛的暗伯利, 在基督裏與我們同工的耳巴奴, 並我所親愛的士大古, 在基督裏經過試驗的亞比利, 亞利多布家裏的人, 親屬希羅天, 拿其數家在主裏的人, 為主勞苦的土非拿氏和土富撒氏, 為主多受勞苦的彼息氏, 在主蒙揀選的魯孚和他母親, 亞遜其土, 弗勒干, 黑米, 八羅巴, 黑馬, 並與他們在一處的弟兄們, 非羅羅古, 猶利亞, 尼利亞和他姊妹, 阿林巴, 並與他們在一處的眾聖徒.


這些被保羅提名都有一些共同處, 就是經過試驗, 為主勞苦, 為主多受勞苦的, 保羅稱呼他們是主裏面所親愛的, 在基督裏與我們同工的,親屬,聖徒…..保羅將他們看成家人, 看成是一國的人, 是一起工作的伙伴. 這些在羅馬教會的人, 保羅不一定見過, 但憑著信心, 是在禱告中同工.


而寫羅馬書時與保羅在一起的同工在最後也一起簽名, 包括了提摩太, 路求, 耶孫, 所西巴德, 德丟, 該猶以拉都和括土包括保羅共10位, 這些被保羅納入同工群的各有責任, 有代筆寫信的, 接待的, 管銀庫的…這帶來了團隊服事的重要性, 羅馬教會或保羅的旅行佈道團都是一群人組成的, 不是一個人, 而是所有在團體中的人, 保羅說過我們是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 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 我們這許多人, 在基督裏成為一身, 互相聯絡作肢體9….


不管教會情況如何, 只要有人就有機會, 我們要像保羅一樣看重人, 因為每個人在主裡的價值是無限的, 是上帝用重價將我們買回, 就是他的獨生兒子的生命, 每個人的價值及尊嚴乃源自他被造的特別, 只有人是按著神的形像造的, 在被造的宇宙中, 只有人有那特別的榮幸, 來反映神的神聖.


耶穌說: 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 若是你們的父不許, 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 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 所以,不要懼怕, 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10 . 耶穌說明了我們在神的眼中是何等的寶貝.


世界上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神的話和人的價值, 是到天地都廢去了, 神的話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 11, 而在主裡的人都要復活, 被提到雲裏, 在空中與主相遇 12.


保羅要大家帶著聖潔彼此親嘴問安, 也提醒大家留意及躲避那些離間, 叫人跌倒, 背乎所學之道, 不服事主基督, 只服事自己的肚腹, 用花言巧語誘惑那些老實人的人. 所以保羅要我們在善上聰明, 在惡上愚拙.


來到教會的弟兄姊妹, 每位在主裡的價值都是無限的, 在經歷主的經驗上也是獨特的, 就像保羅所形容羅馬教會的弟兄姊妹: 為教會多受勞苦, 或為主多受勞苦的, 在使徒中是有名望的, 是比較早信主的, 與主同工的, 經過試驗的….這些都是教會的資源, 如果能整合在一起, 將是天國的大軍, 更是教會的福氣.


所以欣賞別人的優點, 鼓勵我們的弟兄姊妹, 帖前5:14我們又勸弟兄們, 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 勉勵灰心的人, 扶助軟弱的人, 也要向眾人忍耐. 這裡四件事中只有一件是負面表態, 其他三件都是正面表態, 我們大都容易警戒不守規矩的人, 但卻很少勉勵灰心的人, 或去扶助軟弱的人, 更要向眾人忍耐, 也就是接納.

12:10弗呂家,旁非利亞,埃及的人,並靠近古利奈的呂彼亞一帶地方的人;從羅馬來的客旅中,或是猶太人,或是進猶太教的人.
2希伯來書13:2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
3雅各書2:15-16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
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
4保羅兩次到過堅革哩.使徒行傳18:18保羅又住了多日,就辭別了弟兄,坐船往敘利亞去,百基拉,亞居拉和他同去;他因為許過願,就在堅革哩剪了頭髮;使徒行傳3:1-3亂定之後,保羅請門徒來,勸勉他們,就辭別起行,往馬其頓去.走遍了那一帶地方,用許多話勸勉門徒,然後來到希臘.在那裏住了三個月,將要坐船往敘利亞去,猶太人設計要害他,他就定意從馬其頓回去-所謂希臘,就是哥林多與堅革哩.
5創世記26:4我要加增你的後裔,像天上的星那樣多,又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的後裔,並且地上萬國必因你的後裔得福….
6使徒行傳18:1-3這事以後,保羅離了雅典,來到哥林多,遇見一個猶太人,名叫亞居拉;他生在本都,因為革老丟命猶太人都離開羅馬,新近帶著
妻百基拉,從義大利來.保羅就投奔了他們,他們本是製造帳棚為業,保羅因與他們同業,就和他們同住作工.
7使徒行傳18:18保羅又住了多日,就辭別了弟兄,坐船往敘利亞去,百基拉,亞居拉和他同去,他因為許過願,就在堅革哩剪了頭髮.
8使徒行傳18:24-26有一個猶太人,名叫亞波羅,來到以弗所,他生在亞力山太,是有學問(口才)的,最能講解聖經.這人已經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訓,心裏火熱,將耶穌的事詳細講論教訓人,只是他單曉得約翰的洗禮.他在會堂裏放膽講道,百基拉,亞居拉聽見,就接他來,將神的道給他講解,更加詳細.
9羅馬書12:4-5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裏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
10馬太福音10:29-31
11馬太福音5:18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12帖撒羅尼迦前書4:16-17因為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

兩兄弟-彼得與安得烈

20100926苗栗神召會

彼得是大家所熟悉的, 但他的弟弟安得烈卻會比較陌生. 耶穌先找到安得烈, 安得烈再去找他哥哥彼得, 跟他哥哥說: 我們遇見彌賽亞了, 於是領他去見耶穌, 耶穌看著他說: 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 你要稱為磯法 1(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 就是磐石 )


門徒裏有很多兄弟檔, 或朋友檔, 雅各和約翰, 安得烈和彼得, 腓力和拿但業, 他們信主後把他們至親否至好的親朋好友也帶到主面前, 這是第一代門徒的特質, 利未被召, 也請了他的豬朋狗友 , 聖經說是「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 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坐席. 2


他們將耶穌會帶進他們的生活圈, 讓耶穌了解他, 認識他的朋友, 而不是遠離過去, 分別為聖的離開過往生活, 到教會去過重生的生活, 分別為聖是在心裏, 在生活行為上, 不是在社群中. 而耶穌知道我們軟弱, 他知道我們信主後仍會犯罪, 也會失敗, 他的門徒也是一樣, 彼得就是常做我們稱為蠢事的人, 他講話不經大腦, 常亂說話; 他很衝動, 心一急會將別人耳朵剁下來, 他心急口快的個性是熱血型的, 李順長牧師的「性格類型趣談」, 將彼得形容成衝動, 膚淺, 態度多變的不成熟熱血形個性.


而彼得的弟弟安得烈卻是個行動派的人, 與彼得的心急口快個性不一樣, 安得烈話不多, 卻做很多. 五餅二魚的五千人大型佈道大會裏3, 耶穌原本叫腓力去解決吃飯的問題, 約翰福音6章5節說: 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 就對腓力說: 我們從哪裏買餅, 叫這些人吃呢4? 腓力與彼得和安得烈同是伯賽大人城的人, 他接受到任務後六神無主, 不知怎麼辦? 約翰福音6章7節說: 腓力回答說: 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 叫他們各人吃一點, 也是不夠的! 於是,他去找到老鄉安得烈, 安得烈也很雞婆, 馬上就替腓力解決了問題: 在這裏有一個孩童, 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 , 安得烈不管耶穌對腓力的用心與否, 耶穌原本是要試驗腓力, 看他自己知道要怎樣行 . 安得烈也和彼得一樣, 熱心助人, 態度直接.


還有一次, 有幾個希臘人想要見耶穌5, 他們不知如何聯絡, 於是透過關係找到腓力, 求腓力說: 先生, 我們願意見耶穌 , 腓力還是不曉得怎麼辦, 他不曉得自己有很大的權力, 就像浪子回頭的那位哥哥一樣, 這些來找耶穌的希臘人顯然是尊崇猶太教, 敬畏上帝的外邦人, 他們來到耶穌這裏尋找真理, 表明耶穌的工作已到巔峰, 腓力身在權力中心還是糊里糊塗, 他還是去告訴安得烈, 由熱心的安得烈帶著他去告訴耶穌. 耶穌看到這情形, 就對他們說: 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 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 仍舊是一粒, 若是死了, 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愛惜自己生命的, 就失喪生命, 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 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約12:23-25), 耶穌對腓力與安得烈, 還有對這些希臘人提到一件重要的事, 就是「捨棄生命」與「獲得榮耀」的密切關係, 分別應用在自然界與作門徒兩方面. 為甚麼耶穌會跟安得烈提到麥子死了才能結出子粒來? 安得烈已經夠積極了, 他喜歡找人來就耶穌, 聖經裡有三次記錄他領了彼得, 帶著餅和魚的小孩, 還有一群希利尼人來見耶穌, 但耶穌期望他的是更高, 耶穌要他面對自已的生命, 不只是個中介者, 只是帶人來找耶穌, 他自己也必須像麥子一樣, 落地死了, 就能結出許多子粒來. 北方的麥子在冬至之前就播種, 麥子還沒發芽, 就被冬天的大雪覆蓋, 眼看是完蛋了, 但春天還沒到, 雪剛要溶化, 麥子就迫不及待的冒出土地, 爭著享受初春的溫暖, 這就是麥子. 麥子離開了枝子與土地, 被收割時已經宣佈死亡了, 將種子埋在土裡, 他會再生, 而且是倍加成長.


安得烈顯然是耶穌的中心弟子, 耶穌有很多圈子, 有七十個被差遣到各城各地方去的門徒, 有十二個隨侍在側的門徒, 還有四位貼身門徒, 彼得, 雅各, 約翰和安得烈. 但安得烈最重要的貢獻, 大概就是引介了自己的老哥彼得給耶穌, 這個引介固然看似一個簡單的舉動, 但對於將來的世代, 卻有深遠的衝擊, 彼得成為基督給予天國鑰匙的對象, 尤其在使徒行傳聖靈降臨節(五旬節)那天, 藉著他那振奮人心, 充滿聖靈恩膏的講道, 敞開了天國的門, 一天就有三千人認罪悔改歸主, 彼得成為大使徒, 第一位教皇, 安得烈大概不知道他那簡單的引薦會引起那麼巨大的效果.


也許我們不一定是可以成為一位出類拔萃, 傑出的基督門徒, 但透過我們的介紹或關係, 我們可能也會像安得烈一樣找到像彼得一樣的偉大基督徒.


彼得, 這位大使徒, 個性比弟弟安得烈情緒化多了, 做了不少蠢事, 像在耶穌替門徒洗腳時, 輪到彼得, 彼得對耶穌說: 主啊, 你洗我的腳嗎? 你永不可洗我的腳! 耶穌回答說: 我若不洗你, 你就與我無分了. 彼得聽到耶穌用脫離師徒關係的威脅, 馬上說: 主啊, 不但我的腳, 連手和頭也要洗! 可見很好笑, 但也看到彼得的愛主很深.


在耶穌最後晚餐時, 耶穌除了設立聖餐, 也特別跟彼得說: 西門, 西門, 撒但想要得著你們, 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 但我已經為你祈求, 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 你回頭以後, 要堅固你的弟兄. 彼得說: 主啊, 我就是同你下監, 同你受死, 也是甘心! 耶穌說: 彼得, 我告訴你, 今日雞還沒有叫, 你要三次說不認得我 6. 耶穌預言彼得三次不認主, 彼得其他事件幾乎嘻皮笑臉毫不在乎的過去了, 只有此事, 彼得哭了.


這是主耶穌基督死於殘酷的十字架刑罰之前的最後一晚, 幾個小時之內, 耶穌將經歷被捕, 誣告, 最後釘在十字架上. 他正與十二位密友共進晚餐, 但這並不是一個平靜的夜晚, 他周遭的每一件事都正在崩解: 猶大就要出賣他, 三年的心血就要付諸東流, 耶穌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甚是憂傷, 幾乎要死」7 , 門徒似乎還嫌這些情況不夠糟, 他們竟在這時候還爭論誰為大. 除了耶穌, 那間房子裡的每一個人都只注意到自己, 而耶穌卻正在為他的朋友著想: 他們要如何在即將來臨的情況中生存? 因此他挑選一位最有自信的彼得說: 西門! 西門! 撒但想要得著你們, 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 但我已經為你祈求, 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 你回頭以後, 要堅固你的弟兄 8.


當朋友遭受撒但的攻擊時, 我們通常會怎麼做? 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會採取抵擋惡者約立場, 努力禱告驅除這個攻擊, 然而, 我們需要了解神對撒但有一個目的, 神可以使用仇敵來使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耶穌了解撒但的這個做法, 撒但要試探彼得, 希望能向神證明他只是糠, 不是麥子. 神接下這個挑戰, 為的是要將彼得轉變成有信心的人, 這是一場冒險, 因為彼得相當有自信, 事實上他立即回答耶穌: 主啊, 我就是同你下監, 同你受死, 也是甘心! 但是神有一個計畫, 他打算用撒但來篩掉彼得的自信, 換上對神的信心. 針對彼得的困境, 耶穌採取的是長遠的解決對策, 而不是把焦點放在短暫的問題上, 於是他容讓彼得做了不可思議的事: 否認基督, 耶穌比較在乎彼得在否認耶穌之後會做些什麼, 而不是彼得否認他的這件事! 關鍵時刻在第三次不認主之後來到, 那時雞叫了, 彼得可能會憤怒的離去, 對著自己生氣, 因為驕傲和困窘而不願承認失敗, 然而, 耶穌的禱告已經蒙了應允, 主的話湧入彼得心中, 以致他就出去痛哭9 .


彼得成為耶穌所禱告的人, 一個有信心的人, 他在彼前1:6-7寫道: 因此, 你們是大有喜樂, 但如今, 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 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 就比那被人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 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 榮耀, 尊貴.


我們常常嘗試用禱告來拯救朋友脫離傷害, 痛苦或悲傷, 但耶穌卻使用禱告在彼得生命裡建立永恆的品質,做為我們的代求者, 主耶穌今日仍持續這樣禱告. 當我們處在受到攻擊的時候, 若聽見他的禱告, 可能會感到失望, 我們可能會哭著說: 主啊, 神有能力將我從仇敵的攻擊中拯救出來, 請不要讓他騷擾我, 因為你不是在主禱文中要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凶惡嗎10! .


耶穌會繼續禱告: 父啊, 不要讓他失了信心, 但要使用這個攻擊來煉淨他的信心.


要是耶穌抵擋了撒但, 而不是為彼得的信心禱告, 彼得會變成什麼樣子?


你知道有什麼人目前正遭受來自撒但的攻擊嗎? 在你採取立場抵擋撒但之前, 停下來求問神, 他是否正在使用這個攻擊使受攻擊者得益處? 若你覺得他確實在這樣做, 考慮和主一起為這位弟兄祈求: 不致失去信心, 並為了耶穌更被煉淨.


約翰福音十七章15節: 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 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


兩兄弟個性不同, 安得烈積極敏感, 善解人意, 喜歡幫助人, 彼得衝動自我, 口無遮攔, 心情中人, 但都被耶穌重用, 所以看到神要用我們, 不是因我們的個性, 而是因為神的主權, 神的揀選, 只要我願意順服, 我們會被改變, 漁夫都能變成改變世界的人, 那我們更能被神重用.

1約1:40-42聽見約翰的話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 一個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 他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 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彌賽亞翻出來,就是基督,)於是領他去見耶穌. 耶穌看著他,說: 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 ,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
2太9:9-10耶穌從那裏往前走, 看見一個人名叫馬太, 坐在稅關上, 就對他說: 你跟從我來. 他就起來, 跟從了耶穌. 耶穌在屋裏坐席的時候,
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 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坐席.
3約6:9在這裏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
4約6:6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
5約12:21他們來見加利利伯賽大的腓力,求他說:先生,我們願意見耶穌.
6路22:31-34主又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彼得說: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耶穌說:彼得,我告訴你,今日雞還沒有叫,你要三次說不認得我.
7可14:34對他們說:我心裏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裏等候儆醒.
8路加福音22:31-32主又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
9路22:62他就出去痛哭.
10太6:13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

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霍金與哈默

最近有個小新聞,就是科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1對傳統宗教信仰提出了挑戰,他認為宇宙不是由上帝創造,而是在物理定律作用下,引發大爆炸而形成,他的論述中說:「由於地心引力等定律的存在,宇宙可無中生有地自我創造」 。



另一件新聞是5-6年前的事件,沒啥哄動,就是哈默博士2 提出一個人的宗教信仰是由這個人的基因構成所決定,一種名為「VMAT2」的基因決定著一個人信仰宗教的程度,也就是說左右信仰的是身體的基因,而非心智。哈默博士曾在1993年發表吸煙和男性同性戀行為與基因有關,引起遺傳學上的爭議,因為所有的原因歸根基因,人就沒有責任了。這樣的理論會導至人所有的行為都是因為先天因素,我天生就如此! 所以我沒有責任。一個慣竊,是因為他有偷竊的基因,一個強姦累犯,是因為他天生就如此,他沒法控制與改變。


霍金在1988年出版的「時間簡史」中,他也並不排除上帝在創造宇宙中扮演的角色。而早在30年前也已經提出時間及宇宙是有起點和終點的論點,肯定了同時代的宇宙大爆炸學說,推翻古典物理學有關時空是永恆存在的學說,間接的承認了聖經所言。時間和宇宙有起點和終點的,在當時這確實是個重大的理論,與聖經的啟示是一致的。聖經記載的創造不像其他古文明含糊的說:「從前….」;而創世記一章一節則說:「起初,神創造天地…」.,這裏的「起初」是指時間的開始。表示時間開始於宇宙的創造,約翰福音一章一節「太初有道」,「太初」意思不是說創造,而是說神的存在,表示宇宙和時間的創造有起點,但神本身是永遠的。聖經也啟示了宇宙和時間有其終點,在啟示錄二十一章一節:「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這話指出宇宙的終點,是在千禧年結束時耶穌的寶座前世界末了的審判,啟示錄二十一章六節:「他又對我說:都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終。」從聖經來看,不僅清楚交代了宇宙和時間的起點與終點,更看見在起點之前是已過的永遠,終點之後是將來的永遠。而神是在二個永遠之內,也在時間的橋樑之上,祂是無所不在的、無所不備、無所不見、無所不知的。


霍金說「由於地心引力等定律的存在,宇宙可無中生有地自我創造」,霍金的意思是地心引力會讓所有的物質有規律的匯集、整合、重組,但提到的「定律」究竟從何來來呢? 牛頓相信宇宙不可能由於自然的律而由混沌狀況中創造,必是出於上帝的手。所以霍金對關於宇宙的創造源於自然的律,只是刻意除掉上帝在這個自然律中所佔的地位。這合理嗎? 整個地球、甚至整個宇宙的秩序如何被建構,在聖經講的很清楚:詩篇十九章一節:「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羅馬書一章二十節:「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人類如果只是自然律的機率產物,人類將找不生存的意義。霍金這樣的推論,對於人類的思想與人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而論,人是沒有價值的。若我們承認宇宙和人類不僅是自然律的結果,更與創造萬有的神有關,那人類將充滿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啟示錄四章十一節:「我們的主,我們的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


而哈默博士提出一個人的宗教信仰是由這個人的基因構成決定的。提到基因,自由意志好像就完全沒有責任了。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23節提到:「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靈魂體」是組成人的三部份元素,而基因所屬範圍比較像是在「體」上,而「行為」是穿在「體」上所完成的。 哈默博士的信仰基因實驗研究是針對1001志願者的問卷調查,並請志願者同時也提供DNA樣本。問卷結果和志願者的信仰行為作配對,再進行DNA在候選基因中的分型比對。問卷是「自我的超然存在性(self-transcendence)」的問卷檢測 3,在226個問题的問卷中用三部份子特點來描述信仰:1.渾然忘己(self-forgetfulness),2.超然關聯 (transpersonal identification),3.神秘感(mysticism)。渾然忘己是指太專注於某事而輕看自己,以致有時能有極大的突破,如運動員,也暗指信仰領人走過逆境的特質;超然關聯是指覺得自己與世界之間存在著精神上的聯繫,必要時可以犧牲自己的情操,如某些環保人士,而在信仰上像神在向我說什麼話等;神秘感是指對科學不能證明的事,如相信神蹟等。問卷的理論根據這三個特點,若高關聯性的匯集在某些信仰人群,就被視為統計上有意義。分析結果,超過60%的相關係數。也就是說,那些覺得聯繫程度越高的,即問卷分数越高的人,宗教信仰的程度也就越深。而特質清單同時顯示信仰與種族或年紀無關,但和性別有關,女性比男性分數高,可能在於社會教育的影響促使女性更趨向信仰。


確立問卷可用性後,接著就尋找基因(人類約有35000個基因),哈默從藥學和遺傳精神病學發現會影響大腦單胺酸內分泌—多巴胺(dopamine)和血清素(Serotonin)的藥物似乎會影響屬靈經驗,至少和自我的超然存在性的神秘感有關。電腦斷層掃描冥想者或禱告者,發現大腦單胺酸內分泌,活耀在情感區,卻放空理智區。精神病學發現刺激單胺酸內分泌基因似乎可以幫助酗酒、沮喪、學習障礙等毛病,如同宗教對這些人也有幫助,所以就認定宗教是藉單胺酸內分泌基因來做幫助。所以哈默找出只有「突觸囊泡單胺轉運體」的VMAT2基因相關於信仰分型。也就是說大部分TCI特質清單得分高的人,都具有同型的VMAT2基因。


這樣的分析會有兩個結果:我若在信仰上顯得冷淡不長進,那是我天生如此,牧師你不能怪我;反之,我很投入信仰,也是我不得己,因為內在基因在摧迫我,家人,你也不能怪我。
哈默的實驗結果並未證實神的不存在,只是呈現信「先天」的過程,也就是「先天條件」過於「後天條件」。
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就是,那麼神留給人的自由意志還存在嗎?


約翰福音十章十節:我來了,是要叫羊(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這是主權在神的宣告而不是主權在人的選擇,神不只要我們得豐盛的生命,還要我們得永遠的生命 4。所以順服就成了很重要的學習。


信仰絕不是僅僅與一個人的本能有關,它與社會、傳统、性格等多種因素都相關聯,意識有三大特性:選擇性、連續性與個人性。意識有選擇性,只注意吸引其注意力的事物,並忽略其他事物。意識有連續性,幫助我們知道過去和現在的不同,並有填補時序空缺的能力。意識的個人性,幫助我們知道我與非我的差別,我與週遭一切事物的關係。所以我們的意識幫助我們判斷與選擇,但在神的主權下,時間到了,我們只有全然信服。


我從小就很喜歡跟從母親到廟裡燒香拜佛,在家裡更是一天早晚兩次燒香禮拜家裡三尊神位:天神、土地公和祖先牌位,但家裡五個兄弟姐妹中只有我有如此敬虔的態度,大家說我很有「神心」,意思是天生有需要宗教。後來改信基督教也是積極追求,也是家裡第一個基督徒,這種態度與哈默博士所提的信仰基因好像吻合,內心就有這股需要或追求信仰的基因。但在專業的學習上,理工的背景卻與我的信仰基因衝突,後來放棄民間信仰去追求科學,接著放棄科學去追求哲學,然後是捨掉哲學來就基督,讓我的信仰基因無所適從,但可以看到我們的自由意志是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是不受「基因」的影響與左右的。


從聖經來看,神造人後神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就成了有靈的活人5 ,所以人人都有神的基因在裡面,這不是多寡的問題,而是自由意志的選擇,羅馬書一章廿一節:「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


所以信仰是本能,神的靈本就是在人的內在裡了,也就是信仰基因,但卻不是由信仰基因來控制人的選擇,而只是潛在因素,也不是主導「信仰行為」,中國人說:抬頭三尺有柛明….人在做天在看….,所以信仰基因不能成為藉口,只能說神已給每個人機會,因為神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 6

1英國天文物理學家霍金新著作「Grand Design」,最引起爭論的一句話:Because there is a law such as gravity, the universe can and will create itself from nothing.
2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基因專家哈默著作「The God Gene: How Faith Is Hardwired Into Our Genes」
3「自我的超然存在性(self-transcendence)」的問卷檢測,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精神病學家羅伯康寧爾(Robert Cloninger) 所發明的,當時是以人的氣質或特質清單(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 TCI) 作人格分類.
4約翰福音3;16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5創世記2:7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
6彼得後書3:9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蠻牛與蝸牛

00815雲科福音中心



我們很熟悉的一個廣告:我們先生都是屬牛,但你先生是蠻牛,我先生卻是蝸牛.
保力達蠻牛


在台灣,好像社會都期望我們當頭蠻牛,甚至蝸牛也需要用化學飲料將自己變成蠻牛,潛意識裡,當蠻牛比當蝸牛好,因為有勁,有力,有形,有女人緣分,接著努力工作就會有金錢收獲.而當蝸牛慢吞吞,無精打彩,被人嫌棄,被人取笑,老婆也不要蝸牛先生.


台灣算是一個步調很快的國家,特別是流行文化,與世界潮流是同步的,日本銀座的流行的,一星期之內台灣西門町就有了,所以近年很多首映,首賣,首展都在台灣,既使原公司不將台灣列為首賣,水貨也馬上就有,像ipad,.這樣就養成了我們追求流行,速度,也接著追求物貿,金錢…..


速食文化包括了食物,補習班,電影,電玩,剪髮,演講,臉書,噗浪,推特….甚至愛情…..而在教會裡也看看到速食文化.像敬拜讚美,大型退修會,速成神學課程….


這次在中國參加了一個大專與高中學生的聯合夏令營,由溫州龍灣十數間教會的青少年團契合辦(有三自教會也有家庭教會),共有兩百七十多位學生參加,而服務的團隊包括煮飯,採購,敬拜團,講員等鐵定超過三百人.諾大且吊著水晶燈的教會只用了一半,只有在最後見證會上學生家長也來參加時,整個教會才坐滿,可見中國教會的硬體設施規模宏大.

這次的聯合夏令營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每次聚會前的敬拜讚美,歷時一小時以上,負責的詩班全付武裝,竭盡所能的帶領大家進入敬拜的氛圍,舉凡方言禱告,流淚左右搖擺…見證會上的見證是如此說的:開始用手指擦掉兩眼的淚滴,接著用手掌抹去兩行的淚水,最後就讓眼淚在整臉上崩潰,直洩下來…..可見大家很吃敬拜讚美這一套,我不是反對這樣的敬拜讚美,我也很享受這種瞬間的感動,但不能只靠這個,這種有點像集體催眠,那種氣氛很容易被感染,被感動,但卻不能長久,因為沒有根,不必在神的話語中下功夫,每次來聚會只享受詩歌的感動是不夠的,我們與神的關係很重要的部分是建立在聖經上,這樣根基才紮得深.耶穌在四福音中只有在最後晚餐後才唱詩,接著就往橄欖山去了 ,也只有一次有提到聚會時唱詩1,現在我們通常唱詩比講道時間長,.因為講道會容易讓人睡覺失神.

除了長時間的敬拜讚美,這次夏令營應算是大型聚會,一大群的人聚集,要在短時間內疲勞轟炸,一天6堂,四天共24堂專題,他們要的是名嘴,而且是很硬的講道,並且配合感性的詩歌,最後感性的呼召,一群一群的學子站到台前痛哭流涕的決志,或立志或獻身….這不是我們的調調,所以第一天下來壓力很大,我們既不是名嘴,普通話又不溜,還得配合演出激情戲,而我們講道的方式是軟講道,這也是與中國教會是不一樣的地方,在台灣教會早就不太能接受像上課式的規條化講道,而大部分都採說故事式的軟講道,所以第二天大會就反應我們的講道沒法做筆記,這樣下去,他們全無收獲,會馬上走人.還好,我們幾位同工都是當老師的,要條列式的講道馬上可以調整的,而且還可以在講道時強調那些要記那些不需要記,我們一面感激有那麼多人要做筆記,一面也心存疑惑這是真的嗎?因現在中國的求知慾已跟以往不一樣了,以前可以專心上課十小時,現在一小時就得休息,上課嗑睡的,不專心的,玩手機的不少.果然答案是因小組長有帶小組討論的壓力,所以小組長必須做筆記,其他人就不一定了.人太多,程度參差不齊,很多是第二代的基督徒,是被迫來的,有些還沒信主,所以後來的呼召是分三種階段,決志信主的,立志與願意獻身服事主的.

很多教會都喜歡辦大型活動,退修會,各種節慶活動,復活節尋蛋,聖誕節晚會,福音市集,福音遊街……或開了一堆神學課程,講到訓練或栽培,就是密集的課程….只看事工的重量,因為數據很好看,有幾百的人參加聚會,這是可以大事宣傳的,也是可振奮人心的,所以在我們都得當蠻牛.

葛理翰佈道團曾多次邀請導航會道森卓門支援他們的佈道會,因為每次都有成百上千的人信主,所以需要現場陪談與事後跟進栽培的工作,他們雖然有配合過,但沒法繼續做下去,因為有需要的人太多了,而工人太少,所以葛理翰非常內疚於跟進工作沒法做.我曾在20多年前的葛理翰佈道大會當過陪談同工,當時陪談過的現在連姓名都忘了,但這是一個很好的經驗與操練,卻不會是我重點的事工.


所以門徒栽培事工一直很難推展,不是大家不曉得它的重要性,而是因為必需花費很長的時間而不一定會有效果,所以讓大家興趣缺缺,那更不要說是倍加事工了,加法都很困難了又如何做乘法?很多教會與神學院均有開設門徒訓練相關課程,但也大都只是兩三學分的講壇課(lecture),觀念有了,知識夠了,但卻沒有操作演練,不管是在教會或機構,五花八門的事工活動已經讓人沒法再去用慢動作來做門徒事工,因為花了老半天時間都不會有什麼果效,所以現代教會在快速的步伐與速食的文化中,門徒栽培事工已經失去了市場,比不上敬拜讚美,大型佈道與培靈,社區福音市集等很快看到效率與數據卻沒什麼果效的事工.


我們來看看耶穌如何來處理大眾與小眾的問題.


在馬可福音6章30-44節2有一件大家熟悉的事件,就是門徒兩個兩個出去宣教回來,耶穌要暗暗地帶他們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要有一個檢討會,但卻有很多人跟著他們,為了避開人群,他們不得不改變交通工具,改用坐船到曠野去,但群眾不放棄,用走的或有些用跑的,趕到耶穌和門徒聚會的地方,甚至比耶穌還早到,但耶穌不管他們,耶穌還是先和門徒相聚,一直到結束了聚會,出來看見人還很多,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耶穌對他們開講,教訓他們許多道理,漸漸天色變晚,門徒進前來跟耶穌說:是天已經晚了,在這曠野,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四面鄉村裏去吃飯.耶穌了解也憐憫他們,要門徒想辦法弄到吃的給他們吃,門徒緊張的說:我們可以去買二十兩銀子的餅給他們吃嗎?這簡直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務,但耶穌問他們:你們有多少餅?他們去作了調查後回來報告:五個餅,兩條魚.這就是著名的五餅二魚事件的五千人佈道大會.這件事的開始是五千人與+二門徒都需要耶穌,耶穌馬上處在面對群眾與小眾的的選擇,一大群可慕的人要等著餵飽(靈糧與食糧),情況幾乎是緊急的,而門徒只是要將一切所作的事,所傳的道告訴耶穌,好像這件事情可以慢一點,先擺在一邊,但耶穌卻選擇先要跟門徒在一起,事情處理完了,才去面對群眾的需要.耶穌很清楚自己所要做的,+二門徒是耶穌的關鍵人物key man,是耶穌投資的重點,他當然要放在首要考慮與選擇,五千人很重要,但不是耶穌的重點工作,耶穌在心有餘力有空時才提供援助,先後秩序很清楚,他抓住鑰點.


另一個例子在路加福音12章,當時的狀況也是空前,聖經描述有幾萬人聚集,甚至彼此踐踏,他們要耶穌開講3, 迫不及待的要聽耶穌的講話,若是你我,相信我們會興奮異常,難得好機會,當然馬上開講,但耶穌的反應卻叫人跌破眼鏡,他轉身先和門徒講話,並且提醒門徒要小心宗教領袖的假冒為善…..其實路加福音12章幾乎都是耶穌與門徒的對話,有問有答,不像是幾萬人的聚會.耶穌捨棄大眾而看重小眾,因為他在找一小撮人,這一小撮人是能影響世界的人.在3年的事工中,他花了絕大的時間和門徒相處,他知道他離開後門徒就是他的接班人,最後這策略奏效了,門徒將福音傳出去了,而且傳到了當時的地極.


既使五千人與四千人的佈道大會,耶穌的重點也不是這一大群的人,而是藉此訓練門徒,耶穌對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4…… 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對耶穌說:在這裏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


福音書中的耶穌很清楚自己的征服世界的策略,就是採用倍加方法,所以他不建立柛學院,雖然有千萭人想要成為他的學生,他不蓋間醫院,雖然也有千萬人要得到他的醫治,這些方法不是不好,只是不是他的方法,耶穌要找到一小撮人來完成他的事工,大衆不是他的人,他要的是精兵,是可以繼續繁衍的精兵,保羅繼承了耶穌的異象,提摩太就是保羅要找的人,他在提摩太後書2章2節寫到他的做法: 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 人的人.保羅,提摩太,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別人,共四代,這個人是特別被揀選的,是要繁衍生命的,耶穌十ニ個門徒就是他要的人,不是五千人,四千人,幾萬人,就是十二個,最後還少了一個.


耶穌花了三年栽培了十二個門徒,事工效果不是很好,原本是有機會在五餅二魚事件後成立五千人的大教會,但耶穌沒有如此行,反而搞到最後連十二人的小組織也瓦解掉,若在現今時代的教會,教會董事會一定不會續聘耶穌.現代教會以量取勝,上千人的大型教會被看為是上帝的祝福,看重大型的聚會,各種聚眾活動是這幾年教會很熱衷的,像福音市集,嘉年華,大遊行…看起來很熱鬧,很有人氣,但活動過了,效果如何?有教會統計過,幾百上千人的福音園遊會活動,動員數十個同工,籌備三個月,事後探訪了一個月,一年後卻沒有為教會多增加一人,我們知道叫人得救是聖靈的工作,但我們也得檢討方法,我們不能只求時效而不看果效,我們不能只想扮演蠻牛的角色.耶穌做的事工當時看不到什麼效果,整天陪着門徒逛大街,吃路邊攤,與教會領導發生衝突,和主流思想背道而馳…耶穌不是蠻牛,他是蝸牛.


在教會有些事工被看成是蝸牛事工,像查經班,所以很多教會沒有用查經班,我所說的查經班不是單項的解經,而是討論方式的查經,人數不多,大概五六位,他們是在追求生命成長,他們是在形成團隊,但教會喜歡開課,大家一起來上課,但上課都只是知識,單向傳授,有時間性,三四個月就結束,大家也都鳥獸散,平常大家也專心上課不會有什麼焦集,也沒什麼機會可以熟悉,但卻有時效,能在短時間內讀了一堆講義,考了試,拿到了學分,幾乎很有成就感?但查經班卻相反,查了老半天還是約翰福音,還是那幾個人,一半時間在聊天,一半在邊吃東西邊查經,很不屬靈,但耶穌也是帶著門徒一邊吃飯一邊討論潔淨的問題,當時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吃飯,耶穌沒洗手就吃飯,法利賽人很詫異,耶穌就對他說:你們洗淨杯盤的外面,裏面卻滿了勒索和邪惡…5,耶穌將食堂變成課堂,知識變成生命,這就是上課與查經班的差異.倍加事工不是靠資料與講義,而是靠付出時間精力去完成的.


導航會一直在做蝸牛的工作,我們通常要花4-5年才看到1-2位同工出來,這還算不錯的了.但這幾年在中國的培訓事工上卻是像蠻牛一樣,我們不做草根事工,而是培訓一群又一群的傳道人或教會同工,他們花一個月或三個星期封閉性的集中式上課,我們一天4堂課,二三十天內講完一個倍加事工的階段(c-d,d-md,md-dm,dm-ldm),速度很快,連自己都很納悶?有效果嗎?但拋開課程來看,反而這段時間大家生活在一起,住在一起吃在一起,這種感情卻是寶貴的,這次中國的夏令營台灣的四位同工與中國的五位同工一起配搭,這是最大的收獲與感恩.然而大部分台灣在中國的事工都是採取這種培訓的方式,一方面是安全(這次參與的不算是培訓,也可能人多嘴雜,兩次給國安局及宗教局約談,感謝主一切沒事),一方面這種可慕的心也會漸漸少了,中國已非常資本與物質化了,追求金錢已超過屬靈的進深,這次夏令營大會一直提醒不要浪費食物,而孩子衣著體面,父母開名車拿名牌包包已說明了中國的基督徒追求的東西已開始轉向了,所以他們還是要抓住做蠻牛的機會.


張文亮老師有一本小書「帶著蝸牛去散步」,裡面有一篇同名的短詩,我想可以做為結論: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我催牠,我唬牠,我責備牠,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彿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牠,我扯牠,我甚至想踢牠,蝸牛受了傷,牠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去抓蝸牛!
好吧!鬆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裡的風這麼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
                                                       原來上帝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我們要做蠻牛還是蝸牛?
以前若忙著擴張帳篷,加長繩索,現在就是加緊打樁的時候了 ,這樣才能免使我們的勞苦變成徒然.

1馬可福音14:26他們唱了詩,就出來,往橄欖山去.
2馬可福音6:30-44使徒聚集到耶穌那裏,將一切所作的事,所傳的道全告訴他.他就說: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多,他們連吃飯也沒有工夫,他們就坐船,暗暗地往曠野地方去,眾人看見他們去,有許多認識他們的,就從各城步行,一同跑到那裏,比他們先趕到了.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天已經晚了,門徒進前來說:這是野地,天已經晚了,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四面鄉村裏去,自己買甚麼吃.耶穌回答說:你們給他們吃吧.門徒說:我們可以去買二十兩銀子的餅,給他們吃嗎?耶穌說:你們有多少餅,可以去看看.他們知道了,就說:五個餅,兩條魚.耶穌吩咐他們,叫眾人一幫一幫地坐在青草地上,眾人就一排一排地坐下,有一百一排的,有五十一排的.耶穌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擘開餅,遞給門徒,擺在眾人面前,也把那兩條魚分給眾人.他們都吃,並且吃飽了.門徒就把碎餅碎魚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吃餅的男人共有五千.
3路加福音12:1-3這時,有幾萬人聚集,甚至彼此踐踏.耶穌開講,先對門徒說:你們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就是假冒為善.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因此,你們在暗中所說的,將要在明處被人聽見.在內室附耳所說的,將要在房上被人宣揚.
4約6:5-9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有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對耶穌說:在這裏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
5路加福音11:37-44說話的時候,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同他吃飯,耶穌就進去坐席.這法利賽人看見耶穌飯前不洗手,便詫異;主對他說:如今你們法利賽人洗淨杯盤的外面,你們裏面卻滿了勒索和邪惡.無知的人哪,造外面的,不也造裏面嗎?只要把裏面的施捨給人,凡物於你們就都潔淨了.你們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芸香,並各樣菜蔬獻上十分之一,那公義和愛神的事,反倒不行了;這原是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你們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喜愛會堂裏的首位,又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你們的安.你們有禍了!因為你們如同不顯露的墳墓,走在上面的人,並不知道.









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兩條路

20100404復活節 雲科福音中心 講道
20170409復活節 青海路浸信會 講道

前言
    這星期對基督徒來說是我們信仰關鍵性的也是最重要的時刻, 因為星期五耶穌受難, 星期天耶穌復活. 耶穌的死是為了我們, 因他受的刑罰, 我們得平安; 因他受的鞭傷, 我們得醫治…(53:5); 因他的死, 我們得生命. 也因為他的復活, 我們才有永恆的盼望, 更有永遠的生命.

兩條路
約翰福音12:13就拿著棕樹枝出去迎接他,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
約翰福音19:17他們就把耶穌帶了去,耶穌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出來,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髑髏地,希伯來話叫各各他。

耶穌的三年工作最高峰在什麼時候? 成立學校招12門徒? 五千人的佈道大會? 幾萬人的全民開講?[1] 還是被釘在十字架上成就了神的工作? 也許我們會有不同的看法, 若從跟隨者包括門徒的角度來看的話, 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城應是一個他們期望的最高潮場景, 因為那時最風光, 當時的耶穌是被一群支持他的群眾歡呼進城.

星期四下午2  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城
當時時值逾越節前夕, 已進入逾越節慶典中, 猶太人正在紀念上帝救他們出埃及, 但現在他們在自己土地上被羅馬政府統治, 大家都熱切盼望救世主來到拯救他們脫離殖民政府, 收復國土, 而耶穌的出現帶給他們無限的期許, 又剛值逾越節的敏感時間, 情緒更是激動. 在耶路撒冷街頭, 眾人把衣服鋪在路上, 還有人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 前行後隨的眾人喊著說: 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 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 高高在上和散那! 是一種迎接國王的儀式, 大家都很興奮, 因為耶路撒冷合城都驚動了….[2], 之前門徒還爭論在耶穌得國的時候誰要坐左坐右?[3] 他們在分賬, 好在耶穌革命成功後作猶太人的王時, 他們也得謀有一官半職, 誰也不讓誰, 不願低頭, 也讓耶穌進入房子後只能歉卑下來替門徒洗腳. 當時氣氛是高亢的, 眼看三年跟隨耶穌將要有回報, 心中興高采烈, 準備要迎接一個新的政府. 這一段路充滿了興奮與熱盼, 耶穌成為受群眾歡迎的「有所作為的人」, 我們在主裏也常會有美好的見證, 事情也都這麼順利, 上帝都垂聽禱告, 這很好, 但有時事情不會這麼順利, 我們對主的態度會否就會改變呢?

星期四晚上6 最後的晚餐
    然而熱情過後卻是冰冷的, 當天晚上, 在吃逾越節晚餐時, 氣壓非常低沉, 耶穌分享了他用生命救贖我們人類的真理, 還有門徒中有內奸會出賣他, 預言彼得三次不認主, 他離開世界後聖靈會如何運作, 以後門徒如何紀念他, 設立聖餐, 都是交代遺囑的言語, 但大家還是抓不到重點, 還在爭論誰為大, 因此空氣非常凝重, 耶穌帶著門徒走到外邊的客西馬尼花園去禱告。

星期四晚上7 西馬尼園禱告
    又是一幕慘不忍睹的景象, 因為門徒肉體軟弱, 竟然都睡著了, 耶穌很傷心說: 你們不能同我儆醒片時嗎? 總要儆醒禱告, 免得入了迷惑….當時剛吃完最後晚餐, 喝了些葡萄酒, 血糖濃度增高, 大家都很睏, 都睡著了, 耶穌一連三次提醒他們都無效.

星期四晚上9 耶穌被抓
    接下來, 猶大帶了許多帶著刀棒的人來抓耶穌, 彼得一下衝動拔出刀來, 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 削掉了他的一隻耳朵. 耶穌說: 收刀入鞘罷, 凡動刀的, 必死在刀下.當下, 門徒都離開他逃走了.

星期五凌晨12 耶穌在猶太人公會受審
當夜就被帶到猶太人公會, 大祭司, 眾祭司長, 長老, 文士早就到齊要審問耶穌, 並當場定罪, 罪名是耶穌將自己與上帝同等, 是講了僭妄的話, 意思是褻瀆了上帝, 冒犯了上帝, 這在猶太教裏是重罪, 是死刑. 但他們不是政府不能殺人, 於是要漏夜將耶穌送到衙門, 當時天還早, 所以猶太人搞了一整晚, 可見他們多麼積極有效率, 我們的檢察官要多學習.

星期五早上5 彼拉多審判耶穌
一大早將當時的管轄猶太地區的巡撫彼拉多叫醒, 巡撫是地方官, 像我們的省長, 統籌地方行政, 軍事, 司法權力. 但彼拉多發現他沒有什麼該死的罪, 但因為耶穌來自加利利, 而管轄加利利的希律安提帕也剛好在耶路撒冷, 所以彼拉多就把耶穌帶去給希律, 好甩掉這燙手山芋。沒想到希律將耶穌送回來, 因為事情發生在耶路撒冷, 還是彼拉多的地盤, 雖然彼拉多不想受理, 也想用特赦慣列, 在逾越節期釋放一個囚犯, 但猶太百性不放過耶穌, 他們不要赦免耶穌, 而情願釋放大盜巴拉巴. 巴拿巴也因此成就了救恩偉大的最好例子了, 他早巳被判死刑, 十架早已預備好, 但到了翌晨, 監牢的門打開了, 他竟被釋放, 並且一點都不是因他的努力. 雖然他的結局如何聖經沒提, 但他得釋放卻是事實.
彼拉多嘗試用四種方法處理耶穌這宗案件: 1企圖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 (陰謀論), 2試圖找方法逃避像特赦, 讓自己可以釋放耶穌 (轉移論), 3嘗試妥協, 只鞭打耶穌, 而不把祂處死 (各退一步, 妥協論), 4嘗試喚起指控人的同情心, (同情論). 但方法都無效.

星期五早上9 耶穌定罪
彼拉多不能用宗教原因判耶穌死刑, 只能從政治入手, 控告耶穌圖謀作反, 計劃推翻殖民政府, 搞猶獨, 所以耶穌是以叛國罪名定案, 送往死刑現場. 彼拉多將耶穌鞭打, 兵丁用荊棘編作冠冕戴在他頭上, 給他穿上象徵國王新衣的紫色袍子, 耶穌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走到叫「髑髏地」的刑場, 彼拉多也象徵性的拿水在眾人面前洗手, : 流這義人的血, 罪不在我, 你們承當吧!眾人都回答說: 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 (27:24-25)

星期五早上10 耶穌走向各各他
耶穌走向各各他過程是非常吃力也很暴力, 人們吐唾沫在他臉上, 拿葦子打他的頭, 戲弄朝笑他, 但十字架大重了, 加上耶穌徹夜沒睡被審問, 又沒吃早餐, 體力不支, 他們找到一個古利奈人西門, 勉強他背著耶穌的十字架. 這條走到各各他髑髏地的路很長, 兩旁也是圍繞著人群, 他們在看曾被他們歡迎的 「有所作為的耶穌」變成了「無能的耶穌」. 這條路耶穌走的很孤單, 門徒已鳥獸散, 以前支持者現在變成冷眼旁觀的觀光客, 我們也會經常如此嗎?
在天主教信仰中, 從耶穌定罪開始到耶穌被埋葬, 有一種模擬的宗教活動, 就是重現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過程, 稱之為「苦路十四站」, 主要進行於四月期。17世紀時方濟會士聖利安納(St. Leonard Of Port Maurice)開始宣揚苦路的敬禮,最後在1731年確定14處地方為苦路地方和敬禮儀式,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重編拜苦路內容,主要也是包括了紀念主的復活. 苦路描述耶穌最後幾小時所碰到的事件, 十四處節點充分提醒我們, 耶穌為了透過他的犧牲而給上我們救贖的道路, 願意放下他神性的所有特權與謙卑, 雖然在傳統的苦路十四站中有五處在新約四福音中沒有提及, 但卻不減少我們對耶穌最後的這段艱苦且刻骨銘心的心路歷程的深刻紀念, 電影「受難記:最後的激情」就是講述耶穌受難前十二小時的這段痛苦經歷.
傳統的苦路十四處所記錄的過程:1.比拉多審判基督; 2.基督背負十字架; 3.基督第一次被十字架壓倒; 4.基督遇見母親5.西門幫助耶穌背十架; 6.聖婦薇若妮卡為基督; 7.基督第二次被十字架壓倒; 8.耶穌向婦女說話;  9.基督第三次被十字架壓倒; 10.基督被剝掉衣服; 11.基督被釘十字架; 12.基督死於十字架上; 13.聖母懷抱基督屍體; 14.基督被埋葬.
常常冷眼旁觀我們的弟兄走上困境, 我們的手捨不得伸出來, 我們還會落井下石的批判我們曾支持過的人, 同情的眼神遺失了, 我們會不小心成為共患, 不願意給人機會. 耶穌在兩天之內兩次走在耶路撒冷街頭, 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遭遇, 一次人們要他作王, 一次卻要他下地獄, 冷暖人生, 在此全然批露.
我們在生命中也有高潮與低潮, 高潮時我們熱於見証主, 可以很有面子的做一個「有所作為的基督徒」, 但在低潮時, 我們卻很容易抱怨, 會失去信心, 甚至躲在黑暗角落, 然而耶穌在走上苦路時, 他的「無能」加上「軟弱」, 這不是我們得耶穌喜愛的標誌嗎? 基督徒的秘密就是從無能與軟弱開始, 哥林多後書13:4他因軟弱被釘在十字架上, 卻因神的大能仍然活著…. 哥林多後書129耶穌對保羅說: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 因為我的能力, 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 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所以後來的復活, 就是軟弱的結果.

星期五中午12 耶穌被釘十字架
他們在耶穌頭以上安一個牌子, 寫著他的罪狀: 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 對猶太人來說耶穌是欺騙人的神棍, 對羅馬政府來說耶穌是政治犯, 是計劃推翻殖民政府的革命犯.
耶穌被釘的時間到了, 當時還有兩個強盜和他同釘十字架, 一個在右邊, 一個在左邊, 一個譏誚他, 一個求耶穌在得國降臨的時候記念他, 耶穌對他說: 我實在告訴你, 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 他跟巴拿巴一樣, 成就了救恩的偉大, 巴拿巴是被釋放, 他卻直接到樂園裏了, 一點都不用努力, 只是決志信主, 也沒有受洗.

耶穌被釘十字架
遍地都黑暗了, 日頭變黑了, 殿裏的幔子從當中裂為兩. (路加福音23:44-45)-我們與神有了新的關係.
耶穌大聲喊著說:以利! 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 就是說: 我的神! 我的神! 為甚麼離棄我? (馬太福音27:46) -全世界的罪都在耶穌身上.
耶穌大聲喊著說: 父啊! 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說了這話, 氣就斷了. (路加福音23:46) -完成神的旨意.
耶穌嘗了那醋, 就說: 成了! 便低下頭, 將靈魂交付神了. (約翰福音19:30) -人看完了, 神看成了.

星期五下午18 耶穌受死
耶穌死了, 好像故事的該結局了, 門徒們幾乎大都不在現場, 只有跟隨耶穌的一些婦人, 之前耶穌還將母親委託約翰照顧. 相信當時這幕讓很多跟隨者傷心欲透, 因為三年的努力泡湯了, 好比在大三暑假時接到被退學的通知, 一切努力都白費了.
然而故事還沒結局.

星期天早上午5 耶穌復活了
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裏, 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 就跑來見西門彼得, 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 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裏挪了去, 我們不知道放在哪裏! 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 往墳墓那裏去. (約翰福音20:1-3)
接下來40, 耶穌顯現給致少500人看過, 耶穌的復活, 讓我們有了得勝的確據, 就是勝過死亡.
很多靈釋復活的意義, 像我們因信主而生命得著改變, 這就像復活一樣. 當然這也解釋得通, 但耶穌的復活是具體化的身體復活, 是我們死亡的身體得到復活, 我們期望是如此嗎? 我們還是只認為今生好好做一個基督徒就好, 永遠的生命好像只是一份可有可無的禮物? 我們要為那永恆的生命投資, 因那是永恆的, 我們要努力的在事先裝備才能知道在天國中如何生活, 若我們要移民, 事先也要準備好, 學語言, 學當地風土人情, 歷史地理, 免得到時手忙腳亂.
從星期五的受難節到星期天的復活節, 從失望到從充滿指望, 從死亡到復活, 我們經歷了救贖的過程, 耶穌已為我們預備了地方, 就是新天新地, 那我們預備好了沒有?

後記
下午兩點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城到六點吃最後晚餐的時間有四個小時, 也就是說耶穌騎驢的過程是擁擠的, 很多人要與耶穌握手、合照、加油聲不斷,鼓勵不停,所以才需要四個小時, 反觀早上十點開始, 耶穌背十字架走出耶路撒冷, 12點被釘十字架只需兩小時, 除了西門被要求替耶穌背十字架外, 大概不會有人會停下來跟耶穌說話, 因為那時耶穌是送上刑場的死刑犯, 罪名是叛國, 沒有人敢接近耶穌也是因為擔心被認為是黨羽, 致少門徒大概只有約翰在現場. 耶穌中午12點被釘十字架到下午6點死亡, 經歷長達6小時的折磨, 真是一段辛苦的過程, 慢慢折磨而死. 故事從星期四的下午兩點鬧開始, 星期五的下午6點結束, 歷經28個小時. 但另一個故事從星期天清晨5點開始, 故事還在持續著….





[1]路加福音12:1 這時, 有幾萬人聚集, 甚至彼此踐踏. 耶穌開講, 先對門徒說: 你們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 就是假冒為善.
[2]馬太福音21:8-10眾人多半把衣服鋪在路上,還有人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前行後隨的眾人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耶穌既進了耶路撒冷,合城都驚動了,:這是誰?
[3]馬太福音20:21耶穌說:你要甚麼呢?她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裏,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

釘痕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9AnZw3EzB8

生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