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潛水艇計劃

2003年第一屆 倍加學院學術研討會
事工策略探討-如何在教會進行倍加事工-潛水艇計劃


這是一個還在進行中的計劃,而且計劃還必須常作調整,我們祈求主開路,讓此計劃在使萬民作主門徒的大使命中得到紀念。


背景
在教會進行倍加事工的方法在國際導航會的計劃事工中有不少的例子,在台灣也曾有很多的嚐試,但大部份都不屬於主流事工或都不是由總部推動而少有統計數據或心得交換,因此有心在教會進行倍加事工者都不得不單獨行事,也因如此,事工沒有任何支援,還必須自行面對,很容易灰心,事工變得較鬆散,但這反而對教會的衝擊是最少的,因為大部份的教會擔心空降一群外力來計劃在教會裡進行不被重視的事工,他們除懼怕偷羊賊外,也擔心一群來路不甚清楚的人左右了教會的政策。


導航會的教會事工多是直接由幾位同工在教會開門徒訓練班,因而導航會也有一系列在教會執行門徒訓練的課程(註1),但這些同工大都不會參於教會的其他服事,這往往會產生緊張氣氛,通常教會長執都希望較成熟的弟兄姐妹能分擔教會眾多且繁雜的行政業務,像管飯食或辦活動等,但對導航會的同工而言這都不是重點而大都會拒絕,當然,這些服事若不能跟倍加事工結合,則是對空氣打拳,毫無功效,但一味的只想做自己想要做的則會很容易與教會產生對立的情緒。


教會
任何一所較有規模的教會,都會有其一套嚴密的組織系統,他們會希望某些工作交給某些他們認為合適的人,而教會卻不常有造就的課程或活動,因此教會在期待一些成熟且有心服事的基督徒從天而降,教會就可以即刻使用。這與上述的空降部隊不同,空降部隊希望做自己要做的,這裡提到的是教會希望他能做的,於是人被放在不對的位置是很普遍的現象,像一個可以帶隊去打仗的人卻被交託去安排當招待,一個對植堂沒負擔的人因為他的年長關係而去負責評固是否要植堂,這是非常可惜的。但若從教會的角度來看時,我認為能被教會接納與信任是很重要的,最好不要帶著任何的背景,是用個人或一個家庭的方式加入教會,這樣教會才不會有疑慮,當教會希望你要有服事時,你可以以先適應與需要觀察來作短時間的拒絕。當我們剛要進入某個計劃中的教會時,最好要有一段觀察期,除了觀察教會也在尋求可以服事的地方,你這時可以選擇一個不致於花太多時間卻仍然可以觀察教會的事工。


想起當時我剛進入現在的教會時(註2),就受到執事同工的邀請,希望能分擔教會的一些事工,我當時就接了成人主日學老師的事工,也是我認為較不花時間又可以觀察教會有那些喜歡上課學習或受教的人(註3)。當時也有一些導航會的同工在同一個教會聚會,但他們大都只是尋找一個聚會的埸所,也看不到有任何的動作,所以我們彼此間並沒有互動。

觀察
觀察是很需要的,記得耶穌在初期傳道時花了很多時間去觀察跟隨他的人,他也給跟隨他的人觀察他的機會。耶穌從會堂出來,就同著雅各約翰到了彼得和安得烈的家,彼得的岳母正好害熱病,耶穌醫好了她(註4);然後耶穌上了山,隨自己的意思設立十二個門徒(註5),這些事的發生都是要事先觀察,耶穌先與門徒接觸,到他們家,幫助他們家人,門徒則同時觀察耶穌所做的,接著耶穌選擇了12位作他的門徒。觀察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教會與教會的人,因為我們計劃要在這裡尋找到一些願意學習的人。我們在觀察的過程裡可以理解到教會對門徒事工的接納程度,而找出可使力的地方。其實很多教會都知道門徒栽培的重要性,只是做法和程度上的不一樣而已。


我也發現經常發生的問題是我們大量的使用導航會的材料與強調導航會的事工技巧,這很容易被定位與讓教會有所警惕,假若我們以耶穌的栽培門徒作榜樣學習,以保羅的宣教策略作例子研討,相信所有的教會都樂以接受。最近教會要我開一門有關耶穌生平的課,我則以耶穌為老師的角度去探討耶穌如何用老師的身份教導門徒,換湯不換藥,都是我們熟悉的資料,但我全部資料重新整理與打字,出現的方式是一份屬於教會的講義而不是導航會的書本。


聚會
教會裡會有不同的聚會,像禱告會晨更等,能參加此些聚會也許會幫助我們多認識教會,但此些聚會多是由少數教會中堅分子在支持,這就再乎你想要找些什麼樣的人?通常一個資深的基督徒是較難去接收一些新的方法,而倍加門徒的異象又是老掉牙的原則,我們又沒有太多成功的例子作引力,而且還要求別人花時間花代價來查經,這幾乎是很奢求。


而在參與教會的初期,有一位教會的長執問我有什麼方法可以提昇對教會的向心力,我說若有一個弟兄聚會,一定可以加強溝通、增進感情,進而更多學習聖經,教會必能成長,於是此位長執很主動的找到了一群弟兄計劃每週一次的查經聚會,我也很感激此位弟兄的熱心,因此也很興奮的準備材料,期望教會的倍加事工得以開始。但開始聚會後發現了不少問題,其一、這些人大都是因為不好意思拒絕此位長執而來的;其二、大部份來參加的都是教會的重要同工,而且年齡大都比我年長,在教會時間都比我久,應該是我向他們學習;其三、他們幾乎都是資深的基督徒,每人都有一套服事的方法與原則;其四、他們都很忙,包括發起的那位長執,所以大家常常輪流缺席;其五、人數太多(有十多位)、難於控制。看起來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但實質上很難於行,他們不會輕易向你學習,不太願意付上代價(包括事先準備),而最重要的他們不是我找來的,我就很難要求他們,所以此聚會經行了三四個月就停止了。
後來回到聖經裡找答案,發現到十二個門徒都是耶穌親自找來的,這一點說明了我沒有主動尋羊,沒有花上時間來作事先的觀察,這註定會失敗。
主耶穌要我們親手找人,但不一定是一群人,而是只有一少撮人。


禱告
當然禱告是在整個計劃中最重要的,我們將需要與現況、困難與期盼放在禱告中,但我發現到禱告具體化的重要性。一開始的禱告是很籠統的,因為我也不曉得會如何進行。而經過上次弟兄會的經驗,我的禱告也變得更具體。首先我求主賜下幾位可以談得來的弟兄,第二,查經的需求不是由我提出而是他們發覺有此需要,第三,我需要一個同工。而經過一段時間禱告,剛好當時教會成立家庭小組,我則主動加入其中一組(註6),因為與這一組的小組長較熟悉,而小組有些弟兄在平時就較談得來,於是在每個月的小組聚會中我們彼此互動,我也多次提醒小組的組織與功效。過不久,我接到小組長的電話,問我是否可以成立一個小組同工的查經班,但人數只有三四位而己。其實我在當時的禱告中就是求三四位,這是我能力可及,也是我比較熟悉的人數,而這三四位中的兩位(除我之外)也是我一直在禱告中提名的。神是信實,祂應許了我們具體的禱告。


小組
小組同工的查經班開始了,我們用了中國主日學協會出版導航會編著的家庭生活查經系列叢書(註7),因為重點在於家庭,所以我們也計劃了不少的家庭活動。而同工查經也同時為小組的成員與活動禱告。家庭小組每月聚會一次,小組同工查經每兩週聚會一次,帶給同工的時間壓力不大,而且組織結構較鬆散,大家聚會時氣氛輕鬆,小組長家裡佈置舒適與點心非常豐富,也吸引了小組的其他弟兄參加,當時小組人數增加,也加重了我們的責任,但此時卻碰到兩個很大的外力影響,幾乎讓小組停擺,這也是倍加事工依附在其他團體裡最容易發生的困難(註8),教會要我們一分為兩組與主要的同工被邀請擔任執事。一分為兩組是因為小組人數增多(註9),被邀請擔任執事是因為有人覺得我們事工有果效而被推選,結果我們四位同工有三位被選上執事。由於這事,所有我頭腦中的計劃則被延後,因為執事必須負責教會事工,又需召開各種會議,果然三位同工中有一人負責教會教育事工及成人主日學校長,一人是兒童主日學校長,另一人是負責教會對外的社會福利事務事工;但我更擔心的是這些同工會不會再回來學習做倍加事工?數年後,只有兩位繼續參與查經,但也感謝主另一位仍熱心服事主,只是不再在倍加事工中而己。


查經
因為小組被分成兩組,加上當執事的同工開始了忙碌的服事,小組查經人數開始不穩定。因此我們也開始邀請一些非小組但卻認同我們看重家庭觀念的人來參加查經,我們從小組同工查經到小組弟兄查經到弟兄查經班三個階段,經歷了很多困難與錯挫,但也學習到如何配合處境來調整我們的腳步。


弟兄查經班的成員因為有相同的背景,大家談得來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查經的時間就會拉得較長,不過也提供了一個講話發言的機會,其實40歲左右的男人有很多的特點,他們有著穩定但又稍嫌單調的工作,對社會國家又有一套觀察原則與關心的看法,所以每次聚會都有談不完的話題。以前就聽說社會事工不容易做,因為大家都很忙,工作、家庭、又有教會的服事讓這一階段的弟兄分身乏術,這點後來也証實是對的,但忙碌的生活並不是主要的妨礙,反而是不是可以讓大家看到在主裡成長的價值才是重點。


對一開始的弟兄查經班時我們在禱告裡也有很具體的向主求我們所希望的人,1.中年男人,40歲左右、2.要有家庭及小孩、3.在教會沒有特別的服事甚至不一定是要信主的、4.願意彼此尊重,有事不能來聚會要先通知、5.願意彼此保密,分享只停留在聚會中;反而預先要做作業等這些在校園事工的重要要求沒有成為我們的訴求,因為他們願意來才是最重要的。結果發現這些有同樣背景的弟兄在一起時,我們所碰到的問題也都相近,歸納有下列數點:1.小孩教養與教育的問題、2.與配偶相處之道、3.都有對電腦使用的問題(我們這一代學校都沒教電腦,但現在職業上都被迫要使用電腦與網路)、4.對自己專業上的突破與瓶頸、5.沒有什麼機會講話或發表自己的看法、6.很少運動、體力減退。


所以尋找背景相關的人在一起是很重要的,因為關心點相同,我們也針對大家的問題與需要設計我們的查經內容與活動,像上述提到的家庭生活查經系列,是針對家庭所碰到的問題,包含了配偶與小孩,也有像針對職業的、理財投資的、個性成長等課題,我們也配合家庭的情況設計一些全家的活動,因為我們有責任讓弟兄的另一半知道她先生在做什麼?參加什麼樣的聚會?漸漸的人數就多了起來,有一段時間必須分成兩組查經,這分組查經也成為了同工訓練帶領查經的很好機會,就有弟兄願意出來帶查經與討論,這也奠定了我們另有同工查經訓練的基礎。


但這時教會開始有聲音說弟兄查經班沒有立案(教會所有的週間聚會都會登記並且登錄參加人數),我們事先跟本沒注意到這些程序問題,但透過解釋也加上不太再意就沒什麼事了。


為了弟兄查經班的弟兄後面的家庭也需要關心的原則,於是我們有定期的運動時間,我們一起(三四十人)去體育館打籃球、桌球羽毛球等,結束後一起用餐,浩浩盪盪一群人,非常熱鬧,有一次適逢聖誕節,聚餐時小朋友也有交換禮物等活動,那時開始我就思考如何將查經班變成可以打仗的軍隊、弟兄們的家庭變成成立教會的可能性。


這時我們也辦了一系例教養孩子的課程,就像以前參加導航會所辦的相似課程,我們請照顧小孩的保姆為了要讓父母能專心聚會,唯一不同的就是我和妻子帶領主持。我們彼此分享,也從聖經裡尋找答案,會後我們也一起聚餐,很多弟兄家庭得到鼓勵與幫助。我們也享受這個能和整個家庭討論生命問題的機會,我們最常引用及豉勵大家的話就是:父母送給小孩最好的禮物就是夫妻相愛。


但撒旦也在這時攻擊我們,我妻子脊髓長水瘤壓迫到神經而行動不便,只辦了數次就停了,一年後妻子接受手術但沒法切除水瘤,不過疼痛大有改善,正在復元中,若身體許可,我們計劃儘速恢復聚會。
家庭的事工是很值的投資的,看到夫妻感情進步,教養孩子有栽培的觀念,這就是倍加的一部份了。


組隊
如何將查經班變成可以打仗的軍隊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這是踏出可能可以倍加的重要步驟,但是用什麼型態呢?以前學生事工的工作營需要時間,但長時間生活在一起卻是培養感情與默契的最好機會,不過這些弟兄都要上班,我們碰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時間。其二是地點,若是自己找地點,他們會不會因與自己教會沒關而願意跟著去呢?其三是如何說服他們?正在傷腦筋時,我們的教會原本有一批到南部的短宣隊沒有人要去,我就大膽的接下來,但又碰到另一問題,我沒有資格帶隊,因為教會規定短宣隊要有專業傳道人才能帶隊,為此又是一段爭論,感謝主後來還是順利成行。而因為是教會既定政策,地點又是教會宣教策略地點(配合恒春基督教醫院),所以弟兄查經班大部份的弟兄都願意前往,有些是請幾天假,有些是週未趕到,甚至有些是整個家庭投入,真的是太讓人感動,神替我們開了路,我們也安排了行前訓練,以及結束後到南端渡假的計劃。


短宣
短宣隊的工作包括了上午兒童聖經學校、下午義診、睌上探訪,並且配合當地教會。我則多安排了一些訓練課程,希望能密集的多了解大使命的計劃。其實整個過程蠻像學生事工的工作營,大家生活工作在一起,上午兒童聖經學校時有些弟兄沒教課,我們則利用時間替教會油漆斑落的圍牆與鐵門;下午義診除了醫生看診,我們沿街廣播傳發傳單,辦街頭佈道會,大家輪番作見証﹔睌上除了探訪,我們也上訓練課程,雖然時間很短,大家也很忙碌,但是幾天下來彼此的情感大增,工作起來也更有默契,就讓我想起與以往工作營很相似,以前是一個月,現在是一星期,以前多是勞力工作,現在則是勞心工作,大伙忙了一天,睌上還要準備明天的工作,大家卻還聊到很睌,還一起去泡溫泉。在這期間,我將「神的心意在教會」的異象與大家分享,大家同意協助教會植堂,並且願意福音移民。我們也為此禱告,求主開路。


短宣結束,家人也都來南部集合,我們去浮潛玩水,也一起有野外崇拜,這樣成為弟兄查經班每年固定的活動。而能與各弟兄的家人一起出遊,是很難能可貴的機會,因為可以藉此機會多認識他們的妻子和孩子,若妻子願意配合先生作福音事工,那將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若多認識他們的孩子,我們在提供教養孩子的輔導時會更具體的。耶穌花很多時間去了解他的同工,保羅也認識提摩太的外祖母與母親(註10),而我們對我們的同工了解又有多深呢? 這是最容易表達對同工的關心,就是關心他的家人。
後來我們也配合當地國中在暑期開輔導課,將觸角深入地方。
其實每一位上班族都有年假,應該鼓勵他們請年假來作短宣,因為這是很值得的,若他們願意配合,事工將會邁入另一個階段,因為他們已願意付出代價。

同工
弟兄查經漸漸擴大,需要更多的討論與計劃,所以就召集了幾位願意付出更多代價與時間的弟兄,成立了同工查經。經過多次的調整,弟兄查經班中有3~4位弟兄開始了同工查經,利用中午午餐時間,這也是後來要計劃利用中午作辦公室事工的雛型。


同工查經的優點在於讓大家在週間再有相聚,可以有效的討論弟兄查經班的將來;我們的查經內容也將重點放在門徒栽培上,同工們開始更多接觸導航會的查經材料和內容,像大使命、倍加異象等,雖然以前也有討論過這些題目,但不深入,現在則採用類似以前倍加小組同工查經的方式,使用主題或聖經逐章逐節的歸納式查經法,並要求事先作功課,這真是挑戰,因為這樣的查經需要花時間又得要很多參考資料,但有些弟兄因常上網而收集到不少資料,我們也因此電腦裡充實了不少屬靈材料,大家上網技術大增,不過對查經幫助不大,發現查經只有土法練鋼的方法最有效,這部份我們還得加油多鼓勵。


然而同工們著實有改變,他們會認同導航會的做法,這可以從倍加之友成立時需要多位戶籍在台中市的創辦人的例子看得出來,他們都支持並且願意拿身份証出來成為創辦人;其次他們也願意參加導航會的大會;當然在服事觀念上他們也漸漸清楚倍加法則的功效,現在只差有更多的操練,成軍是指日可待的。


支持
我們知道共同做一件事是門徒栽培的重要策略,大到一起主辦退修會小到一同煮飯洗碗,只要一起工作,就形成隊,就有團隊精神的培養;也可以藉著一件特別的事工大家一起支持。就曾經計劃過要一起支持一位在第三世界的海外宣教師,藉此我們關心宣教事工,開拓我們對福音事工的世界觀,我們會有一樣的討論主題,甚至可以為此一起配合出國作短宣,或請支持的海外宣教師來台灣述職時,我們辦討論會等。但此計劃在教會提出時則因為那位計劃回海外作宣教師的資格有問題,因為他沒有神學教育背景,不符合宣教的條件,當然我們也可以不理會教會的決定,但我們沒這麼做,因為不知道用什麼身份差派?這也讓我想到若計劃以教會之名植堂也會碰到我自己身份一定不合乎教會資格的問題?


在人生下半場(註11)一書中提到在人生上半場時大部份對屬靈有興趣的人採取典型的方式就是擔任教會建堂小組的委員、教主日學、或負責籌畫一年一度的退修會。這樣的服事被質疑的問題在那裡?也許在人生下半場我們仍然擔任主日學老師、仍然負責退修會,但我能不能藉此機會培養出一批與我一樣的主日學老師?我是不是能夠帶著一個團隊一起負責退修會,藉辦退修會訓練同工同心合一工作,訓練同工負責任,訓練同工司會講道作見證,訓練同工有團隊的精神…..若果可以如此,我們真的是一個隊在作戰而不只是一個人在支撐,反觀一般教會都會有很多愛主而且很屬靈的弟兄姐妹,一二十年在教會服事仍然是斗然一個人在做,若他們及早培養一些可以接棒的人,他們則可以更提昇自己在服事上的角色,不再是當兵而是當將,他們才會更有影響力。每次想到耶穌主辦5000人的大型佈道會(註11),除了要供應靈糧還要提供食糧,他的主要目的是要帶5000人信主還是要培養門徒們去組織大型聚會?團隊精神?愛心與倚靠神?當然帶領人信主很重要,但讓門徒經歷學習並可以接棒持續工作這才是主的心意,因為他的栽培與授權,門徒接下了責任,將福音廣傳到歐非甚至東方,息息不斷的意義就在此。


開課
為了能擴大教會對有心的弟兄姐妹的栽培,我們開了一系列的訓練課程,內容則是導航會的階段性訓練內容,我們用的是門徒(disciple)與同工(ministry disciple/MD)的階段課程(註11),內容有倍加異象、輪子生活、愛心忠心可及性等。一開始我們要求參加者簽暑一份必須全程參與的文件,課程排一年,分四季共24堂,修畢所有課程教會頒發結業証書,修習者完成課業及格後可以担任教會的同工並参與服事。這樣的課程也是經過教會許可並針對特別對象邀請,當然也公開招生。開始時参加的有20多位,我們也得到鼓勵,但隨着功課加重,又有要求背經,参加者隨著天氣轉涼人數也減少了,後來只剩下三四位,麻煩的都是女生,而我們两位男老師很難使力,經過討論第一學期結束後課程暫停,但真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再恢復。


我們也對此課程作了檢討:其實開課授徒是最簡單的方式,因為這不是生活而是上課,上課是追求知識,不是生命,但耶穌教的是他的生命之道。耶穌為什麼不開一間學校或神學院?而要那麼辛苦的帶着門徒東奔西跑?沒有教學講義而是就地取材?原因是耶穌知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陪跑而不是上課,因為上課只有两三小時,陪跑是陪着他,隨時隨地。這是不變的法則,耶穌已給我們做了典範,要我們跟隨他的脚踪行。


植堂
上面提到共同做一件事是門徒栽培的重要策略,我們嘗試過用很多方式來讓大家有一樣的目標與常在一起的機會,而幾年前的短宣我們看到上帝的心意是在教會,於是大家經過討論後認為成立教會的可能性,因為大家都在同一個教會,所以覺得植堂是可行性的,於是開始了收集資科與和教會溝通的工作,這期間大家培養出一股更深的默契與感情,我們到現場觀察禱告(已找到認為較合適的地點),我們分享與計劃,我們也異常興奮即將要開始新的事工。


但我也知道這不是件簡單的計劃,我們也許有人,但大家都是有工作在身的,我們清楚這個看見,但教會如何想?在教會提出計劃後,教會成立了評估小組,當然碰到了評估再議的結果,就會是一托就沒有消息了。


其實我一直有感動於倍加如何在教會裡作植堂事工的可行性,因為要在原本的母教會裡作倍加事工會有很多限制,比如你辛苦裁陪出來的人卻很容易被教會邀請去當同工,而且母教會會有很多的規範,通常讓你不知從何下手,若以協助母教會植堂的理由則會較易被接受,而這將是一個全新的教會,要推動倍加事工阻力會較少,假使新植教會的同工原本就是你的同工,那你就可以更自由的發揮了。當然這需要清楚的呼召,要有明確的應証,若是,那就去做吧!


也許推動倍加事工不一定要成立教會,但在台灣教會是會比機構更容易被接受,就像台灣人知道牧師是什麼卻不清楚傳道人是幹什麼的一樣。而我們大部份的同工,或說是全部的同工,都是在教會出身成長的,成立教會就幾乎是他們最熟悉的行為了。在一般教會裡,人容易被放在不適合或沒有挑戰的位置,但若可以自主,教會成為操練的場所,可以藉此訓練出更多的同工,更多不同服事的人材。教會則是一個戰場,與魔鬼爭戰的空間。其實在我的經驗裡,我們因從機構出身,沒什麼教會觀念,參加教會只是因為要尋找一個主日聚會的埸所,除此,是非常被動的。


但如何倍加呢?


成立教會也許只是方法之一,但卻是讓他們在較熟悉也較放心的環境中服事。倍加是一種觀念,教主日學的可以訓練出很多教主日學的,唱詩的詩班一直繁衍出不同的詩班,只要他願意去找另一個他,關心、培養,授權,再出去工作,這就是倍加了。我盼望的植堂是有時間性與學習性的,大家一起學習植堂,這是最草根性的,也是累積經驗的,五年到七年,這一群同工會再植堂….。提後2:2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這是我們要做的工作。


成軍
耶穌在傳道的工作上常帶着門徒,想想他們一群人穿梭在大街小巷,他們碰到問題一起討論,他們也彼此扶持隨時補足同工的缺乏,他們是一個團隊。保羅身旁也是一群人,提摩太、醫生路加、西拉、馬可….等,他們也是一個團隊,他們一起作短期宣教(佈道旅行),他們成立教會,他們影響到整個歐洲,重點是他們的團隊精神。傳道書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註14),所以團隊服事是重要的。人都不完全,一個團隊就可以有互補的效果,現在的社會,單打獨鬥的個人英雄主義己經過時了,一個五人團隊可以發揮出十人的力量。若去問教會最缺乏的是什麼?十之八九都會告訴你答案是人。每個教會也許都有一套找人的方法,但在教會裡專門培養同工的事工卻很少,是開設造就課程?神學院延伸制?或求神天降奇兵?耶穌知道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去找自已培訓。耶穌用了三年的時間裁培了11人,他離開時從世人角度看耶穌是全然失敗的,自己被釘死、門徒出賣他、其他的人都跑了;然而兩千年後的今天再看耶穌,他是成功的,因為他一開始就選對了策略。


感謝主,我一開始就在教會找人,一個一個的找,結合起來是一撮人了。我們碰到的困難就是等待,但我也相信這是上帝要我們學習的功課,現在要思想的是在等待的日子,異象與感動如何能繼續的加溫而不是漸漸的冷却。


行動
台灣的零售活動被大型的量販店與小型的便利商店瓜分,大型的量販店需要足夠的財力和人力並要有領導力強的店長來負責,小型的便利商店卻能較自由彈性的經營,並且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有效率的建立了網路,不必太多的成本與人力,但卻可以有效服務某個範圍的人。便利商店深入社區,成為日常所需,甚至取代了社區中心的功能,各項政府通知、收水電電話費用,已經是生活中的一部份了,因為他提供了生活需要、24小時、親切、服務….等。也許用便利商店比喻教會並不適當,但卻可以讓我們思考大教會還是小教會的問題。大教會因人多新的人要加進來較困難,對服事的要求較高也較保守,小教會不需要英雄,有多少人做多少事,若化整為零,成立很多小教會,遍佈全地…..。


其實教會的成熟不是看實際人多人少,而是看教會在神國度裡的擴張與深度,有多少的工人出來服事,有多少的工人被差派,也許小教會的可及性會更高。


後記
潛水艇雖然在水裡,但卻一直透過潛望鏡往水面看,在水面上是看不到下面的活動,但在潛水艇裡卻是很忙碌的,因為他們要想方法了解上面的情況,也要計劃冒出水後的任務。我覺得導航會在教會裡的工作就像在潛水艇一樣,默默的作,不必告知,但卻要清楚教會的情形而如何的配搭,等到有人出來時就可以計劃用福音移民的方式植堂,像上帝要亞伯拉罕離開家鄉,才賜福給他,並應許必成為大國(註15)。其實在潛水艇裡是很危險的,因為對外面會較不敏感,在水裡太久會失去動力,甚至死亡。然而這是比較安全又低調的做法。


這幾年的耕耘,期盼更多的雨水讓種子發芽成長,因為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註16)


備註/
1. 要了解導航會的教會事工課程,可以聯絡導航會總部。
2. 台中榮中禮拜堂,國語禮拜堂系統協助成立的教會,目前正考慮牧師制還是長老制。
3. 導航會事工有一套選擇人的原則,不是絕對卻是很好的參考。所要選擇的這個人必須符合三個條件:1.忠心(faithfulness)、2.可及性(availability)、3.受教的心(teachability),簡稱FAT。
4. 聖經馬可福音1章29~31節。
5. 聖經馬可福音3章13~19節。
6. 教會的家庭小組是用區域分組,我則自行選擇較熟悉與認為有機會進行事工的小組。
7. 中國主日學協會出版導航會編著的家庭生活查經系列叢書共分4本,主題分為:1.丈夫與妻子、2.父母與子女、3.與上帝同行、4.社交影響力,是對家庭成長很有幫忙的查經材料。
8. 東海大學學生團契與倍加小組就有過此種經驗。
9. 後來發現強被分組的原因是擔心我們結黨。
10.聖經提摩太馬後書1章5節 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
11.雅歌出版 Bob Buford著 楊曼如譯 人生下半場 第34頁。
12.聖經馬太福音14章14~21節,五餅二魚的事件。
13.導航會的同工訓練課程,分成門徒(disciple)、同工(ministry disciple)、門徒製造者(disciple marker)、領袖(leader)…..等階段,內容分為1.與神關係.2.個性成長.3.事工技巧三部份。
14.聖經傳道書4章9~12節。
15.聖經創世紀12章1~2節。
16.聖經哥林多前書3章7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生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