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秋天,走了一趟絲路,一段陌生的旅行,但心中卻是有複雜的情緒....
http://picasaweb.google.com/107677438272754200238/KKGHUH#5462129441327193650
我喜歡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如果在冬夜, 一個旅人」, 他不談旅行, 卻帶著我走進一個故事又掉落另一個故事裡, 讓我陷入跳躍式的情節而不自覺的追逐下一個故事, 撲朔迷離, 在斷斷續續的追索和跟蹤中認識了故事的主角, 但卻迷失在重迭的故事迷宮中, 也許這就是旅人, 他要在人生的旅程中從陌生的環境與人群中尋找自我.
這次甘青之旅, 我不把他算作旅行, 我將他定位成休息, 大多時候其實更接近散心. 休息或說散心, 有種難分難舍的情感, 因為都是在複雜的負面生活中生產出來的正面情緒, 反正需要暫停, 調整呼吸, 好讓自己可以重新出發.
這次旅行去的人少, 大部份的人都不太熟悉, 碰巧我喜歡在人群中將自己暫時隱藏, 冷眼旁觀在身邊發生的情事. 所以我走進了一個陌生的地理國度, 學習去認識那些在此環境中成長的歷史故事, 於是踏上了旅程, 幾乎每天從一個地方掉落到另一個地方, 從一個歷史點轉換到另一個歷史點, 雖時隔千百年卻在短時間連接, 幾乎坐上時光機器, 讓我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空間領域裡去追尋一個又一個片斷的場景,, 嘩! 好卡爾維諾! 我學習在陌生的環境中重前檢視自己.
中國的歷史與地理對一個在異地長大的遊子是缺席的, 從蘭州西寧張掖到敦煌, 除了敦煌, 幾乎都沒聽過, 只有從頭學起. 多次來中國都是業務, 也從沒好好的看一看這傳說中的大國, 這次旅行因有東海與蘭大的妥善安排, 不必自己張羅, 所以可以好好當一個旅人, 一個在秋天的旅人.
走絲路, 是歷史的腳印, 我在旅程中摸索, 豐富的人文與影像帶著我追憶早期的旅人是如何去譜寫這段塞外之曲, 我吟唱著梁靜茹的絲路: 誰帶我踏上孤獨的絲路, 追逐你的腳步…..我將眼淚流成天山上面的湖, 讓你疲倦時能夠紮營停駐, 羌笛聲, 胡旋舞, 為你笑, 為你哭, 愛上你的全部, 放棄我的全部…….這是現代人重新詮釋屬於他們的絲路, 但絲路的孤獨卻真的在我們數算多少部來車時顯現出來, 感受到絲路的溫度真的不高, 甚至在秋天已經要穿冬天的大衣. 但喜歡上絲路卻在看到那長年積雪高山峻嶺, 黃沙滾滾的大漠風光之後, 想到當時的商旅, 他們會不會不停的迷路? 離鄉背井, 沒有地圖, 踏上大漠, 只有理想, 還有天上的星空, 一直到遇見了在絲路的愛人, 他們就扯下面紗, 結束了旅程, 不再沒有出路, 不再風塵僕僕.
走到嘉峪關, 好像年少離家老大回的心情, 以為天大地大從小外出闖蕩江湖, 卻不曉得自己的國家早已是泱泱大國, 超大的空間尺度讓類似歸家的我心中幾份落寞, 繞了個大圈子結果美夢卻在家鄉. 長城除了防禦, 城關卻好比現今的海關, 我們最常接觸到的海關就是機場, 機場也是彰顯國力最直接的場域, 所以很多國家都將機場蓋得富麗堂皇, 看到當時的嘉峪關, 多少塞外人士初到中國, 看到碩大的城牆, 總會是張口結舌, 驚歎中國的偉大吧! 關外更是熱鬧非凡, 等領簽證的, 商旅, 下崗, 外勞, 傳教士 ,客棧, 酒樓, 食堂, 商家, 廟宇………, 好不熱鬧的場景, 但在那個時代會有多少真正的旅人? 大家出外都是要掙個生活, 討個糊口, 有什麼人會想要周遊列國, 增長見聞呢? 既使孔子也是想將仁德思想推廣出去才周遊列國呢! 像卡夫卡(Franz Kafka)說: 離開這裡, 就是我的意思! 旅行是與自己的地方產生一種疏離的感覺, 人就是這麼微妙, 不好安居樂業, 反倒要追求流浪的感覺.
來到敦煌莫高窟好像看到昔日眾多的街頭畫家在單調的黃土峭壁上塗鴨, 佛教世俗化剛好給了他們創作的靈感, 中西合壁的媒材讓人眼花撩亂, 看到的西域早已是世界村莊, 各國英雄好漢雲集, 東西文化彙集, 真有點搞不清楚誰是主流文化誰是次文化. 在此不能拍照, 我反而將參觀過的十多個洞窟用剖面圖方式記錄下來, 雖然沒法丈量, 但空間比例的對照卻是觀察敦煌石窟最建築的方法之一, 我們可以看到當時鑿洞的工法與限制, 不同神祗有沒有因不同位格而影響到洞穴尺度, 藝術家對空間與神祗的關係如何詮釋, 認養者的財力也會影響到洞穴的規模, 這些都是有趣的議題, 有人將街頭塗鴨畫家形容成視覺強暴, 也有人說是反抗的藝術(反抗威權), 但自從建築師Yona Friedman 設計的暫時性裝置「塗鴉博物館」到知名品牌Louis Vuitton文化空間的「無聲書寫」展, 開始邀請塗鴉創作者展出作品, 塗鴉不僅發生在街頭, 更走入博物館與畫廊, 當然也進入藝術機制, 莫高窟在當時就已將街頭塗鴨帶入藝術殿堂, 而且有效管理, 可見大國風範早已鋒芒畢露.
在西寧藏傳佛教塔爾寺與張掖大佛寺中, 我慶倖自己不再以個人行為達到稱義的辛勞, 不必連續跪拜或繞圈來求取心靈的潔淨, 不必讀萬卷經書只要一本聖經就可以找到生命的意義. 中國人是個喜好複雜思想的民族, 捨棄單純一神思考而就多神的領域, 我從小就被家裡所拜的各種神祗弄得頭暈眼花, 那個比較大是我兒時的疑惑? 一神解開了心結, 其實人到中年就會想過簡單的生活, 不只衣食住行簡化, 頭腦也要單純, 不需要過多追索神秘主義, 我就很同意建築師Mies van der Rohe「簡即繁(less is more)」的想法, 節約生活, 豐富生命, 耶穌就說過: 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 斷不得進天國.
月牙泉與青海湖讓我想到水資源的萎縮, 這是人類的問題, 也是地球的問題, 中國改革開發三十年, 用工商業開發改變了東南邊沿海城鎮的發展, 卻也帶來了開發過度, 環境嚴重的污染. 這次走了絲路, 看到了中國對開發新能源的嘗試, 風力, 太陽能……. 這是中國跳躍式的發展, 從公共電話到手機(缺家用電話), 從錄音帶到光碟(缺家用錄影帶), 從單車到汽車(缺摩托車)…….浪費能源的設施也能跳躍, 火力發電到風力太陽能發電, 中國已跳脫了只享受別人的研發成果, 而是投資更多的物力人力帶頭研發新的能源系統. 開了道路就多了車子, 中國現在每天超過一萬輛新車上路, 加上印度的便宜車大量上市, 地獄來的能源怎樣可能降價, 我們期望中國帶領世界去研發天上的能源, 給世界帶來希望.
上帝已給了中國大好江山, 豐富歷史, 多元文化, 就要善用這些美好資源, 不必再搞太多的工業, 就像歐洲早就用景觀與歷史成為強國, 也賺取了不少的外匯, 旅遊不只好山好水, 也是包含服務, 衛生, 禮儀, 人民素養……..等. 當我看到青海湖變成魚雷發射台, 祁連山下的遊牧者騎著摩托車放羊……我興奮異常, 也驚訝無比, 穿越時光鴻溝, 真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何時. 保存文化不能方便就好, 或隨意而行, 是需要詳細思考.
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清楚描述了旅人的心境: 每當抵達一個新城市, 旅人就再一次發現一個他不知道自己曾經擁有的過去……他鄉是一面負向的鏡子, 旅人認出那微小的部份是屬於他的, 卻發現那龐大的部份是他未曾擁有, 也永遠不會擁有的. 所以, 我去過絲路, 但永遠不會擁有絲路, 絲路只留在心裡.
後記:
這次旅行要感謝所有的同行者, 東海與蘭大的老師與同學, 當然也包括了我不認識的幕後人物, 你們包容我經常脫隊, 刺激你們說我飲食身體很正常, 我不是故意的. 而我看到你們的用心, 巨細靡遺, 無微不至. 也看到蘭大老師的愛心與專業, 學生的活潑與熱情, 有機會要跟韋與沈老師再喝一杯, 也要向陳老師多多請益, 還有謝謝小張陪我到處尋找電池. 而小劉的地理歷史專業令人印象深刻, 張師博的妙手開車也讓人非常安心. 希望我們的交流能延續下去, 東海與蘭大可以有新的開始, 新的合作計畫……
甘青之行, 我還在尋找那異地的自我, 但卻先找到一群好朋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