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倍加第6次倍加事工研討會邀請函 /台中
倍加學院每年一次的事工與學術研討會,巳在李亮欽校長來台的九月中旬舉辦完成,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建立教會,由兩個實際例子-雲科倍加中心和高雄導航團契的成立來作為引言,雖然名稱不是教會,但實質上是有教會的功能-主日崇拜與聖餐洗禮等儀式,會中除引言人外,也有回應人出另一類的觀察,而參加者也有眾多討論。
用建立教會的模式來推廣事工在這十年間也有不少案例,像台南的東平教會、臺北倍加中心、彰化倍加中心和東海靈糧堂的前身等,都是由倍加同工所建立,並且不隸屬於任何差會,幾年下來也看到不錯的果效,除人數增長,也有植堂的,也更能有效減低與地方教會之間的問題,可見以教會方式作為倍加事工據點的模式已漸漸被接受與採用。
除了上述所提到自行建立的教會外,倍加有很多同工都被聘請去負責或牧養教會,像峰銓弟兄在衛理公會雅各堂擔任主任牧師、嘉逸弟兄在惠來里聚會處、靜淵弟兄在台北林森南路禮拜堂當長老……例子很多不一一記載,而協助教會植堂的也不少,像嘉逸弟兄從惠來里聚會處開始,現在已有另外三個聚會點-南台中聚會處、中科聚會處和雲科倍加中心,而沈金標弟兄協助東海教會成立了文心教會……這些例子說明瞭兩件事情:第一,我們的屬靈訓練是被肯定的,証明了1970年代就開始的倍加學院前身,導航會的栽培訓練是有效的,第二,而以教會為據點的事工是被神祝福的。其實以前的倍加小組就已經是有教會的模式了-一群被基督耶穌蒙召且有異象的人經常在一起聚會,但當時我們的小組沒有主日崇拜與聖餐洗禮等儀式,而為了要過平衡的基督徒生活,大家還得去找一間地方教會,而地方教會卻希望我們有很多的配搭事工,但我們因已有查經或個人栽培的事工而拒絕教會,因此與教會之間容易被誤會,教會不明白我們的事工是屬誰的? 導航會? 倍加? 或地方教會? 我相信以倍加事工從非基督徒開始到門徒到工人的訓練過程,我們被教導看重普世教會甚於地方教會,這就是與地方教會的張力導致成建立教會的模式。
雲科倍加中心和高雄導航團契的建立是兩種不同的模式,一與地方教會配搭,而另一則始自以學生團契。
雲科倍加中心在兩年前由幾位在雲科任教的老師所成立,而且有老師提供免費的店面作為據點,但因這幾位老師都在他們的教會有服事,而雲科倍加中心的功能就無法被彰顯,後來嘉逸弟兄帶進惠來里聚會處的資源和協助,雲科倍加中心才開始有固定的主日晚崇拜,也透過雲科大信望愛社團和由雲科基督徒老合開的通識課程接觸學生,在週間也開始了查經等聚會。現在主要的同工除嘉逸弟兄,就是任教於雲科大空設系的賴明茂夫妻。
高雄導航團契由任教於正修科大的李小新夫妻負責,原來只是正修科大的學校社團,後來轉變成自稱為流動攤式教會。而小新弟兄原本所參加的教會、外國牧師於十多年後要回國述職,希望小新接棒,但小新在協助教會聘牧完成後離開教會,教會已開始快一年,有五六十位弟兄姊妹參加。他們每雙週有主日聚會,週間同工查經,主日聚會地點分佈在校園、公園、或海邊,沒有固定地方,男女老幼一起參加,可以攜帶任何朋友和寵物,聚會內容敬拜與分享,會後就地發福音單張。
流動教會與店頭教會就是這次研討會的討論議題,以教會來推展倍加事工的可能問題在那? 在討論過程中有三點值得深思:1.異象容易被糢糊。因為教會事工是看重廣度,而福音機構是需要深度,所以會忘記倍加法而只停留在加法;2.定位不清楚。若教會成員都是學生那就不會有問題,但若是畢業生就會被問:我們屬於誰? 社會規範告知我們需要被定位,包括了家族、受教育的單位、工作的單位、甚至扶輪社今獅子會等公益團體……,我們不鼓勵參加一個定位不清楚的宗教秘密組織,而我們樂於告訴別人我在長老會或國語禮拜堂,但這點導航會可以有完善的授名計劃;3.資源問題,也就是教會在那可以受到屬靈供應? 這也是大型教會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名嘴講員、名牌主日學、完整與有系統的硬軟體設備,而且是有品牌的,有強而有力的五重執事(弗4:11-12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而小教會就沒法有這樣的豐盛,像雲科倍加中心和高雄導航團契的負責同工都是帶職,原職業都已夠忙了,又如何有其他時間與力量牧會呢?在這部份,導航會或倍加學院就可以補足這些需求,我們可以提供各樣的造就課程和訓練項目。
我們的key note speaker李亮欽博士也提醒我們,有了開始就需要好好經營,倍加學院需要有全時間的同工投入才能有效的擴展事工,才具有影響力,所以請為此代禱。
倍加事工近幾年也走上多元化發展,像倍加學院的成立、局內人事工推展、教會事工建立、東亞事工的配搭….. 等在在顯示神給我們諸般的智慧去傳揚他(西1:28),但就像上述,在拓展新的服事工場時也很容易忘了我們的異象─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並且要去尋找那些能忠心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所以我們需要彼此相顧,彼此勸勉,彼此提醒。倍加學院就是在倍加事工裡的各位,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我們也樂意提供服務,。
備註/
倍加學院過去的研討會
2002年第1次倍加事工研討會/台北/討論議題:配搭教會/彭康健;
2003年第2次倍加事工研討會/台中/討論議題:學生事工/李小新;配搭教會/彭康健;成立教會/曾嘉逸.
2004年第3次倍加事工研討會/新竹/討論議題:書房事工/申仲柔;配搭教會/林守仁.
2004年第4次倍加事工研討會/新竹/討論議題:配搭教會/陳學平;倍加學院/李亮欽.
2006年第5次倍加事工研討會/台中/討論議題:大陸培訓計劃/陳增韡;推廣教育計劃/陳潭;博士班福音推廣/黃惠民;課程計劃/彭康健.
2007 年倍加第6次倍加事工研討會/台中/討論議題:雲科福音中心的成立模式/曾嘉逸;高雄導航團契教會的成立模式/李小新.
2005年04月台北/簡單神學講座/ James I. Parker、與華神/校園/加拿大維真學院共同主辦;
2005年09月台北華神/成立感恩禮拜;
2006年10月台北/台中/ Jerry White/如何在B計劃中活出A計劃。
後記
2008年第7次倍加事工研討會/台中/主題:異象與傳承/彭康健
2009年第8次倍加事工研討會/台中/討論議題:倍加學院在東亞的機會與限制/ 陳增韡;倍加學院c-d課程內容檢討與修正/
吳豐霖,林守仁;倍加學院d-md課程內容介紹與修正/彭康健;倍加學院計劃/陳潭.
2010年第9次倍加事工研討會/台中/主題:NEXT/討論議題:中國夢/李亮欽老師;海外中國人的事工/曾嘉勉弟兄;倍加學院東亞小組的東亞的事工/陳增韡牧師;蠻牛與蝸牛/彭康健
2011第10次倍加事工研討會/台中/主題:inbetween/ 討論議題:中國大學生事工/曾嘉勉弟兄;大陸事工現況報告/陳增韡;中國異象/李亮欽老師;inbetween/彭康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