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0日 星期三

你們來看

       約十三15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

       最近學校要我接待一些中國來的師生認識台中。我在台中住了四十年,但要我有系統的花三小時介紹台中可不容易,而學校希望我不要用上課的方式,而是帶著他們出去,可以配合遊覽車接送,重點是透過幾個景點來認識台中。
       我曾經有設計過一個台中舊城區的遊戲,從五權路到火車站、民權路到公園路,提供80張相片,內有25間超過四十年的小吃及55棟歷史建築,沒有付地址或名稱,學生需用五個小時尋訪並至少吃到5樣食物,每一點需用手機記錄,最後看看那一組找到最多。這活動每年都會舉行,每次參加都有五十位同學以上,分成4-5組進行,同學們透過此活動可以了解到台中舊城區的空間使用分區,棋盤狀的街廓如何規劃,綠川與柳川的功能,還有歷史建築的價值。但這次時間不允許,而且是大熱天,若採坐遊覽車就變成點的參觀。然而一個城市就是要看到空間如何被串連,其實台中市有一個計劃就是要用一條完整的步道將很多建築景點串連起來,但卻沒有全部完成,還是斷斷續續,就是原本的經國大道,後來部分稱作草悟道,從科博館的熱帶雨林館的植物園開始,經科博物館、勤美術館、市民廣場,美術館、健康公園、接中興大學到國立圖書館,刑務所、文學館、台中酒廠、台中火車站、台中公園、中山堂、中國醫藥大學,又接回科博館的植物園,是一條非常精采的林蔭大道,就像台中市的一條珍貴的翡翠項鍊,帶來的是一個綠化減碳的城市美名。另外還有一條新的步道是從秋紅谷到歌劇院,再接市政府與市議會。最後我們選了從科博館到美術館,全長3.6公里,學生在這三小時看到台中市的縮影,台中人休閒生活的方式,不是博物館的歷史文化,也不是百貨公司的商業文化、餐廳的飲食文化或旅遊景點被過度包裝的觀光文化,而是常民生活的休閒文化,也了解步道除了作為休閒逛街遊戲的場所,也扮演了都市串連、公設、防災與防疾的角色。重點是我們是親身帶他們走一回,我們看到的他們也看到,我們聽到的他們也聽到,結果是欲罷不能,明天還要再來。

       尼希米回到耶路撒冷,在那裏住了三日,他夜間起來,有幾個人也一同起來,他們一同去察看耶路撒冷的城牆,見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於是他們夜間沿溪而上,察看城牆,又轉身進入谷門,就回來了。尼希米對他們說:我們所遭的難,耶路撒冷怎樣荒涼,城門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凌辱(尼二11-18)。尼希米要他的隨從了解耶路撒冷城牆被拆毀的情形,他是帶著他們出去的,並不是用投影片講解,而是親身帶著他們去看,這是很重要的親身示範、親身體會,不用說太多。孔夫子說:吾聽吾忘,吾見吾記,吾做吾悟。但我們現在最困難的就是太多的溝通工具,人與人的接觸卻變少了。就像孫越說:我們生產更多電腦,掌握更多資訊,複製更多拷貝,但我們的溝通卻更貧乏…..更多休閒卻更少歡樂;更多食物卻更少營養;更多雙收入家庭,但更高的離婚率;更多千萬豪宅,但卻更多破碎的家庭….

耶穌怎麼樣親身示範? 耶穌說: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約十三15) 。耶穌怎麼樣作了榜樣給門徒看? 他先從禱告開始。耶穌在挑選門徒時,就是耶穌上山整夜禱告神後,到了天亮,他叫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路六12-13) 。耶穌一開始他的門徒事工,就是禱告,而且也讓門徒知道禱告的重要性,更是耶穌的生活方式。他不是上了一堂禱告課就夠了,他是親身示範,帶著他們禱告。耶穌沒有強迫門徒禱告,他只是不斷地禱告,直至門徒對禱告產生濃厚興趣,自發地要求主教他們禱告。
  
      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禱告完了,有個門徒對他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接下來就是耶穌講解主禱文 (路十一1-4) ,祂逐字逐句教門徒禱告,因為耶穌深知禱告的重要,這種基本方法也最能幫助初學禱告的人。接下來也發生了門徒沒法執行醫治,他們就將生病的孩子的帶到耶穌那裡,耶穌斥責那鬼,鬼就出來;從此孩子就痊愈了。聖經馬太福音如是描述:耶穌和門徒到了眾人那裏,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跪下,說主啊,憐憫我的兒子!他害癲癇的病很苦,屢次跌在火裏,屢次跌在水裏;我帶他到你門徒那裏,他們卻不能醫治他。耶穌說:噯!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我在你們這裏,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把他帶到我這裏來吧!耶穌斥責那鬼,鬼就出來;從此孩子就痊愈了。門徒暗暗地到耶穌跟前,說:我們為甚麼不能趕出那鬼呢?耶穌說:是因你們的信心小;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至於這一類的鬼,若不禱告,禁食,他就不出來。(太十七14-21) 門徒在醫病趕鬼時碰到問題,就跑來問耶穌,耶穌先親身示範給他們看,再指出他們的問題,就是信心與禁食禱告。

無論如何,耶穌堅持要門徒學會禱告的功課。
從此耶穌和門徒在生活中一直強調禱告生活的重要,並且按著他們屬靈的增長,進一步解釋禱告的意義,像醫病趕鬼、登山變像、最後晚餐、客西馬尼園都是在帶著門徒實際操練禱告,雖然門徒不夠成熟,常在禱告中睡著,但耶穌知道禱告是門徒訓練不可或缺的一環。而且在門徒學會以後,還要傳授給別人。門徒若不明白禱告的意義和學習如何恒切禱告,他們的生命改變果效就會有限,更不用說要去教導人禱告了。
        讀聖經也是一樣,耶穌在門徒眼前的另一特點,就是對聖經的重視和活用。為了使門徒明白聖經的意義,他不厭其詳地加以解釋,與他們談話的時候,又不斷引用聖經,他在與門徒的對話中,最少用了66處舊約經文,他帶著門徒去佈道,也引用的90處舊約經文。他教門徒要明白聖經、活用聖經。耶穌勤讀聖經,帶門徒到會堂參加禮拜,公開讀聖經,讓門徒耳濡目染,漸漸看到門徒不只熟練地引用舊約聖經,還遵行神的話。

        耶穌在與門徒的生活中,都是透過親身示範而傳給門徒,在召門徒時,約翰和雅各問耶穌說:拉比,在哪裏住? 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他在哪裏住,這一天便與他同住….(約一38-39)。他們生活在一起,耶穌就地取材來教導,這種不著痕跡的教學方法,很多時候門徒吸收了這些方法還不知他們正在接受訓練,耶穌不愧為教學大師。他的方法就是把方法藏起來,這與今天專業化的教學技巧比較之下,真是匪夷所思。現在很多老師,少了ppt就無言以對,而今日看為傳福音必需的工具,像電腦、多媒體、麥克風、擴音機、印刷品、福音單張….當時的門徒一樣也沒有。門徒所有的只是一位以身作則的導師。他引導門徒明白各階層的人的需要,並如何以最適合的方法對待他們。門徒看著耶穌在不同的環境,向不同的人,不管富裕、貧窮、健康、病痛、軟弱、友善、仇視都樣。他的訓練不是寫在黑板上的大綱,也不是一本門徒訓練的教科書,他的辦法最實際,用起來也最自然。

       耶穌從來不會在親身示範之前,要求門徒去做任何事,他要求都是實際可行,而又與他的大使命有關連的。他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常常和門徒在一起,門徒總是在旁觀察他的言行,有任何不明白,只需求教,就能迎刃而解。有一天耶穌向一群人講了撒種的比喻之後,門徒問他這比喻是什麼意思? 耶穌詳細為他們解釋了撒種喻言的含意,從聖經篇幅來看,他向門徒解釋喻言的時間比他向群眾講比喻的時間還多三倍。他願意花時間陪門徒。

       箴言說: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你那裏若有現成的,不可對鄰舍說,去吧,明天再來,我必給你。(箴三27-28) ,耶穌也舉了個例子: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半夜到他那裏去說:朋友,請借給我三個餅,因為我有一個朋友行路,來到我這裏,我沒有甚麼給他擺上,那人在裏面回答說:不要攪擾我,門已經關閉;孩子們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來給你。我告訴你們,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但因他情詞迫切地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我又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路十一5-8)

       我最近重新檢討我的教學方式,講太多而做太少,特別是帶著學生去做。服務學習是這幾年我帶著學生到大度山的一些偏鄉的教學計劃,我們為一間小學做了12件角落空間的作品,有等待、遊戲和休息的地方;也為一個老人公園設計了五件給老人家使用的裝置,有健康步道、日光浴椅子;也有在兒童公園設計了六件孩子的遊具。帶著學生出門很麻煩,交通與施工的安全,要解決他們在施工中千奇百怪的問題,更要協助他們與當地人士溝通協調,還有時間很長…. 但經過如此方式,老師親身示範,學生學習操作,大家也都收獲很多,教學相長,成為老師與學生的共學場域。


       我們的孩子、同事、同工、朋友,會看著我們的所做所為,若要發揮影響著力,就親身示範,少說多做,也珍惜我們生活的台中市,走出去,為所有別人為我們做的感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生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