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因他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
工業革命,西方掘起,工作形態改變與工廠大量生產導致了我們的家庭結構瓦解與土地過份開發的現象,日積月累下地球已負荷過重,很多人就把責任推到基督教上,因為西方國家代表基督教文明,基督徒是最會利用地球資源的,當然也是最會破壞地球資源的。西方國家大量殖民亞洲國家,從印度到東南亞再到大洋洲,掠奪資源也控制資源,記得英國人在我住的馬來西亞小鎮怡保,就在全世界錫礦產量最大的近打河流域上,他們用採錫鐵船(dredge) 到處挖錫,鐵船大小如運動場,可以移動,挖完錫就會留下一個個水深十多二十公尺的廢池塘,也常會發生溺水事件,他們取走了錫,留下了完全沒有警惕告示的水池,除有危險,也產生地勢下陷,環境變化的問題;英國人也大量砍伐熱帶雨林,改種高經濟效益的外來樹種「橡膠樹」,製造高污染的輪胎、乳膠床墊、鞋墊鞋底等,改變了原生動植物的生態環境;西方人士在亞洲不僅開採及亂墾,也包括了射殺珍貴動物,做成高貴皮草,所以很多對環境被破壞的矛頭指向基督教,西方文明等同基督教文明,基督徒不做環保,還破壞自然生態,這是聖經告訴他們說:「治理這地」的結果,因為「治理這地」的意思是代表著控制這地,隨便對待也任意使用這地,因為上帝會讓自然平衡的。
有一件發生在南太平洋復活島(Rapa Nui)的故事,在1722年復活節前夕被荷蘭船隊發現,取名叫復活島。全島面積120平方公里,島上有三座火山,也有600多尊百噸以上並充滿神祕的巨型人頭石像,然而島上一片荒蕪,資源貧乏,水土流失,沒有大樹又缺乏淡水,老鼠是島上唯一的野生動物。讓人無法理解是島民如何構築這些石像? 而當時的島民人數只有幾百人,身體平均營業不良,因為島上貧乏,食物來源有限。
然而科學家卻從在島上採集的花粉證明,島上原本水源充足、綠意盎然,在肥沃的火山土壤上長滿了濃密的智利酒椰子,而最後毀掉這一切的不是天災而是島民自己。
因為復活節島肥沃的土壤以及宜人的氣候讓居民在此安居樂業,人口增加,最多時曾到達兩萬多人,但卻開始分出社會階級而以令人敬畏的石刻雕像來榮耀自己的世系,加上競爭心態,數量越來越多、尺寸越來越大。然而因為運送石像需要用到大型木材,因此他們不停的砍伐樹木,當最後一棵樹被砍下後,昆虫沒法生存,動物開始消失,候鳥不願再來,氏族間還繼續戰爭,他們相信他們手做的石偶像會祝福他們,於是他們繼續建造,但當最後一艘木船壞掉之後,他們再沒有木料造船,也無法出海捕魚,他們也無處可逃,只有在島上等死。
海產原本是島國主要的食物來源,一般依賴度達90%,但專業學者對島上當時生活垃圾進行了分析,島民的食物構成中魚類占不到四分之一,主食變成種植雜糧與雞畜。而土地也因為樹木的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越來越貧瘠,植物的品質越來越不好。
其實復活是個丘陵地勢,他們只要站在北邊的至高點就可以一覽無遺的看到整個島的情況,他們一定看到島上的樹木被砍光,卻沒有採取修復,反而更變本加厲的破壞,最後無法收拾。
耶穌基督降世為人,重要的工作就是修補人與神的關係,這作為祂的任務,用十字架的方式成為代罪羔羊,藉此我們才能回到與神和好的初衷。
當亞當夏娃犯罪離開伊甸園後,上帝要他們負擔起犯罪的結果,就對亞當說:「…..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裏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3:17-19),也就是土地將成為人類生存最大的利用元素,也就是現在所謂的消費性元素,包含了依存在土地生活的植物與動物。於是人類開始開墾種植,挪亞方舟之後更是被允許獵補飛禽走獸當作食物、衣物及日常所需,而原只來是餬口的簡易農耕卻變成了亂墾亂耕的局面,於是長期漠視環境的惡質化,導致現在的大自然反撲。然而人類對大自然的影響卻不只是侷限於地表面,而是擴張至大氣層,而且藉由大氣的運動,影響逐漸佈及全球,大幅提高了全球的暖化。
於是全球氣溫失常,天災頻傳。2011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天災比往年更多,日本311強震和海嘯,澳洲、韓國、泰國、越南和柬埔寨均有大水災,死亡人數超過千人;菲律賓和巴西被颱風和暴風雨攻擊,引發嚴重的土石流,分別有上千人喪生失蹤,幾十萬人流離失所,光是泰國水患,就有一萬棟房屋毀損。發生嚴重地震的地方有紐西蘭基督城、土耳其、智利、羅門群島、中國河南、雲南….. 據統計,過去10年發生的地震,總共奪走全球78萬人的生命,佔所有災害死亡人數的六成,而且直接影響了20億人的住居和生活,也深深影響我們的經濟。
當地球壞了,修復應是當務之急,但卻有很多反對聲音,甚至有人說氣候暖化是個騙局,更有者努力探索其他星球,計劃有一天可以移居宇宙,壞了的地球就可以不要了。
曾幾何時,角落的補鞋阿伯不見了,修理紗窗的叫聲不再出現,現在的我們衣服還沒破就丟,東西還堪用就淘汰,或就去買新的,車子被撞拿去板金卻被告知板金部門已裁撤,那就直接換一片新門或新的保險桿吧…東西壞了,或舊了,不再修理,而是換新,這種不修補及要換新的觀念也影響到現代的社會:朋友交惡、放棄,老板不對眼、走人;配偶不和、離婚、再換一個;這種人與人關係的取捨就像消費性習慣,不喜歡就換一個。但聖經馬太福音5:23-24卻告訴我們:「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聖經提醒我們與弟兄和好比向上帝獻禮物還要優先。
和好或修復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也許要更花時間與代價,上帝為了修復人與祂的關係,犧牲了祂的獨生兒子,這代價是很高的,是因為祂看我們為至寶,是用重價把我們買來的(林前6:20)。這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更努力的去修復被我們破壞的關係,不僅是人,也包括環境。
人與神的關係被破壞是人不順服,不是上帝的問題,但上帝採取主動的方式去修復。我們也常認為錯不在我,在等待另一方面來修復,但可能另一方面也同樣認為錯不在他? 我們只看到別人眼中有刺,卻不知道自己眼中有樑木呢? 這也是聖經的提醒。所以神要主動修好,對環境也一樣,要從自己做起。所以修復關係是我們事法上帝的最好方法。
君王與祭司
基督徒在世上作鹽作光,我們除了要與神和好,也要與人和好,更要與萬物和好,這是神交付給我們的責任,因為祂在創世紀裡有兩處提到亞當的責任:要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1:28);接著創世紀2:15又說: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所以亞當有治理與修理看守兩種責任;治理是董事長要做的,修理看守是總經理要做的,也就是一個是管理階層,一個是執行階層。這與彼得前書2:9所說的君尊的祭司有同樣的論述,就是我們都是有君尊身份的祭司 1,也就是君王與祭司雙重的身份,我們是服侍萬王之王的祭司,也是與基督一同作王。所以君王是治理國家,祭司是處理獻祭及聖殿中的事情,也就是修理看守。
而對環境保護,我們理當回應上帝交付給我們的責任:治理這地也修理看守這地。我們要確認這世界是神的產業,是神委託我們來管理的及看守的,所以要保養顧惜,不是任意取用,無盡消耗….
馬太福音10:31說 …我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不是麻雀不貴重,只是我們更貴重。因為馬太福音10:29:
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麻雀)也不能掉在地上。
愛神愛人
馬太福音22:37-39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
最大的誡就是愛神愛人,所以我們說愛某個人意味著也關心他所有的東西,若我們說愛他卻摧毀他的財物及東西是相互矛盾的,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我們爲了基督的緣故要好好照顧這世界,因世界是上帝造的,祂一定深愛這地,這也是所有上帝的子民愛上帝的一種最基本的表現。
若基督徒聲稱愛上帝,卻絲毫不關心祂所擁有的地球,不但不理會地球所遭的濫用,自己也還成為浪費資源、過度消費的濫用環境一份子。耶穌説道: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14:15),呼應了實際的信仰倫理委身,也是環境理論的重要指標。上帝的命令開始於照顧地球的基本創造使命,順服這命令是我們責任的一部份,和其他神創造世界時納入的義務與責任是一樣的,如生養眾多、遍滿這地,工作與休息的節奏,婚姻等。
聯合國推行碳中和的概念,就是透過一套計算方式來計算自己排放二氧化碳的總量,然後透過植樹或其他方式把這些二氧化碳排放量吸收掉,期以達到環保與平衡的目標,雖然有人戲稱為贖罪券,但在現今的社會中,既使不開車、不坐電梯、自備水壺...我們還是很難不排碳,所以透過碳中和的計算方式,計算出自己的每年二氧於化碳化排放量,再種回等同量的樹來平衡,也未尚是個不錯的想法。
發明小兒麻痺症疫苗的喬納.沙克(Jonas Edward Salk) 說過:如果昆虫在地球上消失不見,五十年內地球所有生命也就會結束,但若人類從這個地球上消失,五十年內地球所有生命也都會欣欣向榮。沙克所講的是將生態與人類看成是對立的,人類的確是自然的殺手。但從聖經來看,上帝把人擺在地球上是對地球很大的祝福,因為地球可以得到人的照顧、人的痛惜,這是我們的責任。上帝早將地球造好,上帝知道地球需要人,也知道人需要地球,我們與地球是生命共同體,要一起成長。
當然最好的方式就是過簡樸的生活,這也是耶穌的榜樣,他帶著門徒出去的時候,沒有錢囊,沒有口袋,沒有鞋,只穿一件褂子。
[1]彼得前書2:9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