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2:52耶穌的智慧和身量, 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 都一齊增長.
我們已經談過耶穌, 智慧和身量, 現在要談神喜愛他的心, 神喜愛的我們什麼? 我們做什麼神最喜愛? 從耶穌的成長過程中, 神和喜愛他的心都在增長. 耶穌究竟做了什麼得到神的喜愛? 聖經裏提到耶穌年青的資料不多, 只有路加福音第2章有較多的敘述, 40節提「到孩子漸漸長大, 強健起來, 充滿智慧, 又有神的恩在他身上」,可見他身體強健, 有智慧, 在他身上看到神的恩典. 接下來提到耶穌12歲時跟父母到耶路撒冷過逾越節, 回家途中發現耶穌沒跟在隊中, 於是折反回耶路撒冷找耶穌, 終於在聖殿裏找到他, 當時他正在與教會的教師對話,他一面聽, 一面問, 大家也都希奇他的聰明.
路加福音2:41-51每年到逾越節, 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 當他十二歲的時候, 他們按著節期的規矩上去; 守滿了節期,他們回去, 孩童耶穌仍舊在耶路撒冷, 他的父母並不知道, 以為他在同行的人中間. 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親族和熟識的人中找他; 既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 過了三天, 就遇見他在殿裏, 坐在教師中間, 一面聽, 一面問; 凡聽見他的, 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 他父母看見就很希奇, 他母親對他說: 我兒,為甚麼向我們這樣行呢? 看哪, 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 耶穌說: 為甚麼找我呢? 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 他所說的這話, 他們不明白; 他就同他們下去, 回到拿撒勒, 並且順從他們. 他母親把這一切的事, 都存在心裏.
這件事件我們看到耶穌被神所喜愛的表現, 他很用功, 在聖經上下功夫, 所以可以一連三天跟教會的領袖們對話, 這不是件簡單的事, 他願意分享他所知道的, 大家都覺得他很聰明, 因為他除了熟讀聖經外, 也學習其他的技倆, 像與人溝通, 所以很多人想跟他講話, 像馬利亞; 還有地圖閱讀, 所以他不怕迷路可以自己回家; 像他也了解重要次序, 所以不跟父母頂嘴, 配合父母回去, 聽父母的話…..
其實神要我們起而行去做一些事, 不只是想想, 或只是做計劃, 雅各書1:8「心懷二意的人, 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通常三心二意的人到最後什麼都沒做, 所以雅各會說他們沒有定見. 接著雅各又說: 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 又缺了日用的飲食, 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 平平安安地去吧! 願你們穿得暖, 吃得飽. 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 這有甚麼益處呢? 這樣, 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各書2:15-17). 我們要有一些行動, 像睚魯的小女兒快要死了, 就叫管會堂的找耶穌, 後來小女兒復活了; 血漏的女人是因為她伸出手摸耶穌的衣裳繸子, 就得著痊愈. 我們不能不動, 而是要有所行動.
回到耶穌年輕時, 耶穌做了什麼? 是神所喜愛的?
1.操練身體
耶穌身體應該不差, 上山下海, 走在沙漠及沙灘上, 甚至還會輕功身輕如燕走在水面上, 不會暈船, 常在天沒亮時就到
山上曠野禱告, 能專心禱告, 讀聖經, 做計劃, 這些身體的耐力需要操練. 我們能否操練自己可以做重覆或單調的事情, 像小學生一直練重覆的字, 或慢跑十圈四千公尺, 還是坐在桌前看一整天的書(不是看電視), 或做重覆的動作打毛線衣….這些操練就是訓練我們的耐力, 福音書中撒種的比喻講到那落在好土裏的種子, 就是人聽了道, 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裏, 並且忍耐著結實, 種子能結果子是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 是一種耐力, 所以耐力的訓練不只在身體, 也在頭腦上, 也許我們在聖經裏沒看到耶穌運動段練身體, 但從耶穌的日常生活與行為, 看到他對身體的操練, 他飲食雖不講究, 也不挑食, 但一定很均衡, 甚至可以禁食40天,那時他的身份是人.
2.常讀聖經以增長智慧
箴言9:10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認識神可以得到智慧, 那怎麼樣認識神? 就是讀聖經, 猶
太人表現優越就是從小熟讀舊約聖經, 所以得智慧沒有其他的方法, 就是勤讀聖經, 而且還要會分享聖經, 將聖經介紹給別人, 應用聖經, 活用聖經, 鼓勵大家有每天讀聖經的習慣, 不必多量, 卻要持續, 若早上有晨更, 神的話可以成為一天的幫助.
3.學習各樣知識
耶穌除了熟悉聖經, 也懂得很多知識, 雖然聖經中已有很多知識, 但以原則為主, 有關細節則要用心學習. 耶穌是木匠,他知道木屑跑進眼睛會很不舒服, 他用此做為看別人不順眼的比喻, 就是看人眼中梁木, 當時的木匠也是建築師, 他也知道房子要蓋在磐石上才不會被土石流冲走…..這些都是他的專業知識, 他知道是理所當然, 然而他還知道加利利海那裡是魚場, 有多少種魚1 , 連漁夫彼得都得聽他的; 他也了解種植時種子落地成長的情況, 或了解麻雀的生活習慣, 所得稅法律結構, 醫學知識, 食物流量控制, 像五餅ニ魚, 吃飽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還有 人際關係, ,心理學等…..知識非常豐富.
最近有人提出革命性的小孩學習建議, 顛覆了傳統父母的觀念, 有五種東西是小孩要去玩的, 但這些都是以前與現在被禁止的, 是玩火, 動刀, 拋石, 拆解和駕馭. 因為火是上帝很大的恩賜, 也是人頦很重要的發現, 火成就了很多事, 我們可以取暖, 可以吃熟食, 除了美味, 也衛生, 可以防禦, 也可以攻擊, 雅各和約翰因為了撒瑪利亞不接待他們, 他們就跟耶穌說: 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 燒滅他們, 像以利亞所作的….(路9:52-54).所以我們要去了解火的能量.
刀, 彼得在耶穌被抓時動刀把一位兵丁的右耳朵削掉(路22:50), 也許耶穌有教刀法? 馬蓋先靠著一把瑞士刀橫行無阻,打遍天下, 我們也要熟悉刀子可以克服很多的事情, 像切東西, 做勞作美工, 修剪花草樹木…..也可以訓練出好的手工.拋石, 大衛就是用拋石打死了歌利亞, 拋石除了訓練精準度, 也訓練我們的臂力與腰力, 是全身的運.拆解能讓我們了解事情的本質, 也是培養我們的好奇心, 所以家裏有機器像電腦或鬧鐘要丟掉, 可以交給孩子拆解來研究. 耶穌將水變酒, 也許耶穌小時有分析過酒的化學成份!駕馭以前是騎馬, 現在是開車, 小孩開車? 那不是很危險嗎? 重點是去學習控制一個比我們身體大的東西, 如果我們能操控, 就代表我們的膽量與控制能力.
當然這只是最近在教養學術上的討論, 不是要我們去執行, 但重點是擴張我們的知識領域, 有一個動作- 東摸西摸, 就是都去碰碰, 不一定每樣要深入, 但要夠廣.
4.優先次序
耶穌選擇了留在聖殿與天父相處, 與宗教領袖對談, 就像馬利亞選擇了坐在耶穌腳前, 聽他講道, 耶穌說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 所以耶穌知道什麼是重要的, 就是與天父的關係. 我們的優先次序是什麼? 上帝第一, 家人第二, 這是耶穌的選擇. 所以後來耶穌父母來找他時, 耶穌沒有跟父母爭論, 就乖乖跟父母回去了. 所以聽父母的話也是神喜愛的事, 而且第一個帶應許的誡命就是孝順父母, 出埃及記20:12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耶穌一直與我們分享他的生命, 在聖殿中也分享神的話, 有一個文士來問他: 夫子, 你無論往哪裏去, 我要跟從你. 耶
穌說: 狐狸有洞, 天空的飛鳥有窩, 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於是耶穌就開始跟他們住在一起. 耶穌分享他的智慧 ,他的心. 分享也包括給予, 五餅二魚就是分享, 而且是先拿出來, 才能讓五千人吃飽.
有一個故事, 有一人過世留下17頭牛要分給三兒子, 遺囑吩咐老大二分之一, 老二三分之一, 老三九分之一, 因是偶數如何分, 有小數點, 牛又不能殺一分為二, 結果村長牽來自己的一頭牛, 共18頭就可以除了, 老大二分之一分9頭, 老二三分之一分6頭, 老三九分之一分2頭, 共17頭, 村長牽回自己的一頭牛, 先付出, 才會有成就. 有分享, 才會有感恩, 因為我有才能分享, 所以要為我有而感恩, 我有學可以上,
我有食物可以吃, 我有衣服可以穿…..黃美廉不能說卻用手畫, 力克(Nick Vujicic) 沒有手脚卻能說話……
當然聖經中也提到很多上帝喜愛與不喜愛的事, 像馬太福音9:13我喜愛憐恤, 不喜愛祭祀; 神所喜愛的是捐得樂意的人; 分別是非, 作誠實無過的人; 喜愛公義, 恨惡罪惡, 喜愛我們離開吃奶, 去吃乾糧……
無論如何, 我們就是要起而行, 不然只吃不拉, 只進不出是不行的, 我們吃了就要運動, 讀了聖經認識耶穌就是要將福音告訴別人, 所以我們要有所行動, 站起來, 走出去, 做一個神所喜愛的人.
1約翰福音21:11西門彼得就去,把網拉到岸上,那網滿了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魚雖這樣多,網卻沒有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