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Do something

20100313台中惠來里教會青年崇拜


路加福音2:52耶穌的智慧和身量, 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 都一齊增長.


我們已經談過耶穌, 智慧和身量, 現在要談神喜愛他的心, 神喜愛的我們什麼? 我們做什麼神最喜愛? 從耶穌的成長過程中, 神和喜愛他的心都在增長. 耶穌究竟做了什麼得到神的喜愛? 聖經裏提到耶穌年青的資料不多, 只有路加福音第2章有較多的敘述, 40節提「到孩子漸漸長大, 強健起來, 充滿智慧, 又有神的恩在他身上」,可見他身體強健, 有智慧, 在他身上看到神的恩典. 接下來提到耶穌12歲時跟父母到耶路撒冷過逾越節, 回家途中發現耶穌沒跟在隊中, 於是折反回耶路撒冷找耶穌, 終於在聖殿裏找到他, 當時他正在與教會的教師對話,他一面聽, 一面問, 大家也都希奇他的聰明.


路加福音2:41-51每年到逾越節, 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 當他十二歲的時候, 他們按著節期的規矩上去; 守滿了節期,他們回去, 孩童耶穌仍舊在耶路撒冷, 他的父母並不知道, 以為他在同行的人中間. 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親族和熟識的人中找他; 既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 過了三天, 就遇見他在殿裏, 坐在教師中間, 一面聽, 一面問; 凡聽見他的, 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 他父母看見就很希奇, 他母親對他說: 我兒,為甚麼向我們這樣行呢? 看哪, 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 耶穌說: 為甚麼找我呢? 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 他所說的這話, 他們不明白; 他就同他們下去, 回到拿撒勒, 並且順從他們. 他母親把這一切的事, 都存在心裏.


這件事件我們看到耶穌被神所喜愛的表現, 他很用功, 在聖經上下功夫, 所以可以一連三天跟教會的領袖們對話, 這不是件簡單的事, 他願意分享他所知道的, 大家都覺得他很聰明, 因為他除了熟讀聖經外, 也學習其他的技倆, 像與人溝通, 所以很多人想跟他講話, 像馬利亞; 還有地圖閱讀, 所以他不怕迷路可以自己回家; 像他也了解重要次序, 所以不跟父母頂嘴, 配合父母回去, 聽父母的話…..


其實神要我們起而行去做一些事, 不只是想想, 或只是做計劃, 雅各書1:8「心懷二意的人, 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通常三心二意的人到最後什麼都沒做, 所以雅各會說他們沒有定見. 接著雅各又說: 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 又缺了日用的飲食, 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 平平安安地去吧! 願你們穿得暖, 吃得飽. 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 這有甚麼益處呢? 這樣, 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各書2:15-17). 我們要有一些行動, 像睚魯的小女兒快要死了, 就叫管會堂的找耶穌, 後來小女兒復活了; 血漏的女人是因為她伸出手摸耶穌的衣裳繸子, 就得著痊愈. 我們不能不動, 而是要有所行動.


回到耶穌年輕時, 耶穌做了什麼? 是神所喜愛的?


1.操練身體
耶穌身體應該不差, 上山下海, 走在沙漠及沙灘上, 甚至還會輕功身輕如燕走在水面上, 不會暈船, 常在天沒亮時就到
山上曠野禱告, 能專心禱告, 讀聖經, 做計劃, 這些身體的耐力需要操練. 我們能否操練自己可以做重覆或單調的事情, 像小學生一直練重覆的字, 或慢跑十圈四千公尺, 還是坐在桌前看一整天的書(不是看電視), 或做重覆的動作打毛線衣….這些操練就是訓練我們的耐力, 福音書中撒種的比喻講到那落在好土裏的種子, 就是人聽了道, 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裏, 並且忍耐著結實, 種子能結果子是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 是一種耐力, 所以耐力的訓練不只在身體, 也在頭腦上, 也許我們在聖經裏沒看到耶穌運動段練身體, 但從耶穌的日常生活與行為, 看到他對身體的操練, 他飲食雖不講究, 也不挑食, 但一定很均衡, 甚至可以禁食40天,那時他的身份是人.


2.常讀聖經以增長智慧
箴言9:10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認識神可以得到智慧, 那怎麼樣認識神? 就是讀聖經, 猶
太人表現優越就是從小熟讀舊約聖經, 所以得智慧沒有其他的方法, 就是勤讀聖經, 而且還要會分享聖經, 將聖經介紹給別人, 應用聖經, 活用聖經, 鼓勵大家有每天讀聖經的習慣, 不必多量, 卻要持續, 若早上有晨更, 神的話可以成為一天的幫助.


3.學習各樣知識
耶穌除了熟悉聖經, 也懂得很多知識, 雖然聖經中已有很多知識, 但以原則為主, 有關細節則要用心學習. 耶穌是木匠,他知道木屑跑進眼睛會很不舒服, 他用此做為看別人不順眼的比喻, 就是看人眼中梁木, 當時的木匠也是建築師, 他也知道房子要蓋在磐石上才不會被土石流冲走…..這些都是他的專業知識, 他知道是理所當然, 然而他還知道加利利海那裡是魚場, 有多少種魚1 , 連漁夫彼得都得聽他的; 他也了解種植時種子落地成長的情況, 或了解麻雀的生活習慣, 所得稅法律結構, 醫學知識, 食物流量控制, 像五餅ニ魚, 吃飽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還有 人際關係, ,心理學等…..知識非常豐富.


最近有人提出革命性的小孩學習建議, 顛覆了傳統父母的觀念, 有五種東西是小孩要去玩的, 但這些都是以前與現在被禁止的, 是玩火, 動刀, 拋石, 拆解和駕馭. 因為火是上帝很大的恩賜, 也是人頦很重要的發現, 火成就了很多事, 我們可以取暖, 可以吃熟食, 除了美味, 也衛生, 可以防禦, 也可以攻擊, 雅各和約翰因為了撒瑪利亞不接待他們, 他們就跟耶穌說: 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 燒滅他們, 像以利亞所作的….(路9:52-54).所以我們要去了解火的能量.
刀, 彼得在耶穌被抓時動刀把一位兵丁的右耳朵削掉(路22:50), 也許耶穌有教刀法? 馬蓋先靠著一把瑞士刀橫行無阻,打遍天下, 我們也要熟悉刀子可以克服很多的事情, 像切東西, 做勞作美工, 修剪花草樹木…..也可以訓練出好的手工.拋石, 大衛就是用拋石打死了歌利亞, 拋石除了訓練精準度, 也訓練我們的臂力與腰力, 是全身的運.拆解能讓我們了解事情的本質, 也是培養我們的好奇心, 所以家裏有機器像電腦或鬧鐘要丟掉, 可以交給孩子拆解來研究. 耶穌將水變酒, 也許耶穌小時有分析過酒的化學成份!駕馭以前是騎馬, 現在是開車, 小孩開車? 那不是很危險嗎? 重點是去學習控制一個比我們身體大的東西, 如果我們能操控, 就代表我們的膽量與控制能力.

當然這只是最近在教養學術上的討論, 不是要我們去執行, 但重點是擴張我們的知識領域, 有一個動作- 東摸西摸, 就是都去碰碰, 不一定每樣要深入, 但要夠廣.

4.優先次序
耶穌選擇了留在聖殿與天父相處, 與宗教領袖對談, 就像馬利亞選擇了坐在耶穌腳前, 聽他講道, 耶穌說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 所以耶穌知道什麼是重要的, 就是與天父的關係. 我們的優先次序是什麼? 上帝第一, 家人第二, 這是耶穌的選擇. 所以後來耶穌父母來找他時, 耶穌沒有跟父母爭論, 就乖乖跟父母回去了. 所以聽父母的話也是神喜愛的事, 而且第一個帶應許的誡命就是孝順父母, 出埃及記20:12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5.分享與感恩
耶穌一直與我們分享他的生命, 在聖殿中也分享神的話, 有一個文士來問他: 夫子, 你無論往哪裏去, 我要跟從你. 耶
穌說: 狐狸有洞, 天空的飛鳥有窩, 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於是耶穌就開始跟他們住在一起. 耶穌分享他的智慧 ,他的心. 分享也包括給予, 五餅二魚就是分享, 而且是先拿出來, 才能讓五千人吃飽.

有一個故事, 有一人過世留下17頭牛要分給三兒子, 遺囑吩咐老大二分之一, 老二三分之一, 老三九分之一, 因是偶數如何分, 有小數點, 牛又不能殺一分為二, 結果村長牽來自己的一頭牛, 共18頭就可以除了, 老大二分之一分9頭, 老二三分之一分6頭, 老三九分之一分2頭, 共17頭, 村長牽回自己的一頭牛, 先付出, 才會有成就. 有分享, 才會有感恩, 因為我有才能分享, 所以要為我有而感恩, 我有學可以上,

我有食物可以吃, 我有衣服可以穿…..黃美廉不能說卻用手畫, 力克(Nick Vujicic) 沒有手脚卻能說話……
當然聖經中也提到很多上帝喜愛與不喜愛的事, 像馬太福音9:13我喜愛憐恤, 不喜愛祭祀; 神所喜愛的是捐得樂意的人; 分別是非, 作誠實無過的人; 喜愛公義, 恨惡罪惡, 喜愛我們離開吃奶, 去吃乾糧……
無論如何, 我們就是要起而行, 不然只吃不拉, 只進不出是不行的, 我們吃了就要運動, 讀了聖經認識耶穌就是要將福音告訴別人, 所以我們要有所行動, 站起來, 走出去, 做一個神所喜愛的人.


1約翰福音21:11西門彼得就去,把網拉到岸上,那網滿了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魚雖這樣多,網卻沒有破。

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句號。還是分號;

20100613雲科福音中心講道



6月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鳳凰花開, 畢業的季節到了, 假若你還沒畢業, 也是學期告一段落; 會計年度也告一段落, 也是剛交完綜合所得稅的日子, 新的會計年度馬上又要開始了.


畢業是學校的結束, 但也是社會的開始. 其實我們常常結束了一件事情, 又要開始了另一件事情.


最近收到了一封電子信件, 內容是一些我們熟悉童話的故事續集, 像白雪公主已兒女成群, 睡美人仍在睡覺, 阿拉丁的女主角已成為恐怖份子, 以前認為故事已經結束, 但現在有了續集,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只能騙騙小朋友, 两個人組成一個家庭才真的精采又恐佈的故事開始.

我們問一下自己, 現在對我來説是句號? 還是分號? 是暫停, 還是停止.


我是學生, 暑假是我學習的繼續, 還是停止, 下學期是另一個開始, 與現在無關? 上班的, 我剛完成的一個專案, 是結束, 應該休息了, 還是暫停.


聖經路加福音18章有一個少年官來問耶穌一個問題: 我該作甚麼事? 才可以承受永生? 1


對這少年官來説, 他的生命正處在如日中當天的階段, 他有屬世優越的條件, 不但年輕, 因為年輕就是最大的本錢, 他還真的很有錢, 而且是做官的, 有地位與權柄, 當時在羅馬殖民時代作官的都是知識分子, 他年輕, 有地位, 有權柄, 有知識, 受過高等教育, 更有正當職業, 還有純粹信仰, 是正統的猶太人, 按世界的眼光來看, 他的條件實在是很令人羡慕的, 然而物質生活的富足, 屬世地位的優越, 都不能在他的心靈中得到真正的滿足, 當他看到耶穌所說所行, 生病的得醫治,鬼附的被趕逐, 瞎眼得看見, 瘸子能行走, 大痲瘋得潔淨, 死人會復活的種種神蹟異能….他就跑來找耶穌指點迷津.


他現在是分號, 因為他想走得更遠更精采, 所以他來請教當時家喻戶曉的宗教家耶穌.


他的問題是他該作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問這個問題有點驕傲, -我已經不錯了, 只差一點點就可以到達永生了. 他是一個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 自以為從小教養品格比別人好, 甚至以為靠自己行些善事, 就可得永生. 所以他的問題好像在問: 我該作甚麼善事才能得永生? 但這也證明他沒有得到永生, 雖然他已飛黃騰達, 但心中總是不滿足, 他要的是永遠的生命.


耶穌了解他的問題, 直接告訴他: 得永生不是行善的問題, 而是相信而悔改, 要寶血洗淨和聖靈得重生的問題. 所以耶穌就說: 「除了上帝以外, 沒有一個是良善的」. 耶穌將問題的層級提昇到上帝的等級, 是形而上的, 而不只是行為上的事件. 但接下來, 耶穌提醒他十誡的事: 不可姦淫, 不可殺人, 不可偷盜, 不可作假見證, 當孝敬父母……..這些都是十誡中與人有關係的基本信條, 也是行為的基礎模式, 為甚麼耶穌將屬靈的層級轉移到行為的層級? 因為猶太人早就將上帝所賜給的律法行為化了, 所以猶太人是守律法的民族, 他們嚴謹遵守著摩西律法, 而且加油添油加醋, 耶穌發現這位少年官的信仰還停留在以律法稱義的死胡同中. 耶穌要講少年官聽得懂的語言.


「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


他的回答更顯示出他的不可一世, 果然非常驕傲的標準回答, 可見他是守律法的猶太教徒.


耶穌不再多說, 馬上挑戰最核心的問題: 你還缺少一件, 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 分給窮人, 就必有財寶在天上, 你還要來跟從我.


這裏提到三件事: 1變賣你一切所有的, 2.分給窮人, 3.跟從主耶穌.


這是不是耶穌呼召我們的通則? 若是, 信的人會很少. 被召的人中除了彼得撇下所有的跟從主2 , 也只有稅吏撒該願意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 並償還四倍被他訛詐過的. 所以有解經家說這位少年官可能也是稅吏, 因為當時猶太人的官有兩種官職, 第一種是議會的議員, 也就是我們今日的立法委員, 是由三股勢力所形成, 經學家, 祭司與長老. 這年輕人不可能是經學家, 因經學家需要有把年級, 他也不可能是祭司, 因祭司不能置產, 沒有富有的問題, 他也不可能做長老, 因為他年青. 所以另一種官職就是稅吏, 也因為是稅吏, 耶穌才有這個「變賣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的要求, 原因是他的財富取之於窮人, 而且不太合法, 所以要還之於民. 顯然這少年官希望同時享有永生和財富, 而他追求永生的意圖, 可能是在於享受他豐厚的財富, 因此耶穌這一個要求就顯出這人內在真正的情況. 這人憂愁, 顯示他無法在永生和財富中作抉擇, 也顯示出他並沒有遵守第一誡「我是耶和華你的神」, 放棄財富, 把上帝當第一位, 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 這就是「愛人如己」, 來跟從我就是「愛神」. 結果少年官失敗了.


耶穌說到十誡的總結: 愛神愛人, 這總結就是要少年官「歸零」, 然後還要跟從他. 同時, 耶穌有提到一個應許: 就必有財寶在天上. 但少年官的反應是直接拒絕, 他見這話, 就甚憂愁, 因為他很富足. 富足讓人捨不得失去, 守財奴就是指抱著鈔票睡覺的人. 少年官不願意將財產拿出來, 但過了三十年, 羅馬政府毀滅了耶路撒冷城, 相信少年官的財寶也不保, 後來還要被流放到外邊, 成為奴隸, 所以財寶只是暫時的, 但永生卻是永恆的.


所以少年官原本只是分號, 後來卻變成句號.


同樣的, 我們再看一個老年官的例子3.


聖經約翰福音3章有一個老年官尼哥底母來找耶穌, 他沒直接問問題, 他來到耶穌那裏, 講了一堆客套話: 拉比, 我們知道你是由神那裏來作師傳的, 因為你所行的神蹟, 若沒有神同在, 無人能行.


可見他很有社會歷驗, 他不像少年官直接, 他轉了個大彎.
其實他的成就比少年官大, 光看他的名字「尼哥底母」就知道, 名字意思是「得勝者」, 他是一個「屬世的得勝者」, 因為他是猶太人的官, 羅馬讓猶太人自治, 猶太人有議會, 他是70位議員之一, 相當於我們現在立法委員, 他也是「屬靈的得勝者」, 他是一個法利賽人, 一個分別為聖的宗教團體領袖, 是一個謹守律法的宗教人士, 他更是以色列人的先生(拉比), 是教導聖經的老師, 也就是所謂的經學家. 所以他跟少年官一樣, 是社會的精英份子, 只是尼哥底母比較老, 所以成就也比較高.


尼哥底母為什麼在夜間來訪問主耶穌? 有解經家說他怕失去法利賽人的尊嚴? 他顧面子? 所以晚上很低調的來求見耶穌? 他對耶穌說: 「因為你所行的神蹟, 若沒有神同在, 無人能行」, 他年紀已經老邁, 他發現追求了一輩子的屬靈事業, 竟然沒法感覺到有神的同在? 相信尼哥底母是無奈的? 也是悲傷的?


尼哥底母心中是句號, 因為人已經老了.


整個以色列人的光景也是這樣子, 約翰福音記載了當時一個屬靈十分荒涼的光景, 以色列民有五百多年感受不到神的同在, 以色列的信仰到了「酒用盡了」4的地步, 宗教領袖靈裡也一樣的貧乏.
其實, 尼哥底母原本的問題應該是:「我們怎麼樣才能承受神的國」?
耶穌馬上抓到重點, 就告訴尼哥底母:「人若不重生, 就不能見神的國」.
只是耶穌替他問也給了答案. 但可惜的, 身為宗教領袖的尼哥底母竟然聽不懂耶穌所說的, 還再問:
「人已經老了, 如何能重生呢? 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
耶穌再加強語氣:你們必須重生!
尼哥底母又問他: 怎能有這事呢?
耶穌質疑的說: 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 還不明白這事嗎?


做為一個宗教與社會領袖, 照理說應該要了解形而上的語言, 老百姓不明白就算了, 但祭司和法利賽人不明白就有點離譜了, 所以尼哥底母已經累了, 生命也已經夠累了, 還要重頭再來一次? 耶穌會行神蹟, 也許能做到重生, 但尼哥底母不會行神蹟, 他怎麼樣能進不入神的國呢?


相信尼哥底母那天晚上不得好眠, 因為他不太能了解耶穌所說的. 但我們從尼哥底母接下來的行為來看, 他是努力的, 他把原來的句號變成分號, 他的生命是繼續的, 是永恆的.


有一次有人要捉拿耶穌, 但無人敢下手, 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抱怨差役為甚麼沒直接抓耶穌來, 尼哥底母就說: 不先聽本人的口供, 不知道他所作的事, 難道我們的律法還定他的罪嗎? 所以他勇於糾正自己團體的錯誤-百姓不明白律法就算了. 祭司長和法利賽人不明白律法就離譜了5.
當耶穌受死時, 尼哥底母照猶太人殯葬的規矩, 把耶穌的身體用細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6.
當眾人都棄絕耶穌,他接納了耶穌.


其實尼哥底母非常的不簡單, 以他的社會地位與年紀, 他還願意去向一個三十出頭又有爭議的年青小伙子請教, 可見他有追求真理的個性, 他懂得自省, 發現自己身上有所欠缺, 並且希望從別人的幫助彌補自己的不足, 他歉卑, 學習, 追求, 不恥下問, 所以他從一個沒有神同在的人, 變成一個有神同在的人.


所以他原來是句號, 後來變成分號, 少年官原本只是分號, 後來卻變成句號.
我現在情況如何? 我是否要將句號變成分號?

1路18:18-25有一個官問耶穌說:良善的夫子,我該作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對他說: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誡命你是曉得的: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那人說: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耶穌聽見了,就說:你還缺少一件,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他聽見這話,就甚憂愁,因為他很富足.耶穌看見他,就說: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哩!

2太19:27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甚麼呢?
3約3:1-10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猶太人的官.這人夜裏來見耶穌說:拉比,我們知道你是由神那裏來作師傳的,因為你所行的神蹟,若沒有神同在,無人能行.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尼哥底母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我說:你們必須重生,你不要以為希奇,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哪裏來,往哪裏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尼哥底母問他說:怎能有這事呢?耶穌回答說: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還不明白這事嗎?

4約2:3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
5約7:43-52於是眾人因著耶穌起了紛爭, 其中有人要捉拿他 只是無人下手. 差役回到祭司長和法利賽人那裏, 他們對差役說你們為甚麼沒有帶他來呢? 差役回答說: 從來沒有像他這樣說話的!法利賽人說: 你們也受了迷惑嗎? 官長或是法利賽人豈有信他呢? 但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 是被咒詛的! 內中有尼哥底母 就是從前去見耶穌的, 對他們說: 不先聽本人的口供, 不知道他所作 的事,難道我們的律法還定他的罪嗎? 他們回答說: 你也是出於加利利嗎? 你且去查考, 就可知道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
6約19:39-40又有尼哥底母, 就是先前夜裏去見耶穌的, 帶著沒藥和沉香, 約有一百斤前來, 他們就照猶太人殯葬的規矩, 把耶穌的身體用細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









新教會運動

雲科福音抱報
雲科福音抱報第22篇文章



1521德國的馬丁路德重新發現了福音的關鍵-因信稱義, 以聖經為中心. 接下來是一連串的宗教改革, 提倡翻譯聖經, 並且一般人也都可以閱讀聖經, 所以到1600, 聖經從拉丁文被翻譯成40種語言. 然而馬丁路德改教成功, 卻沒有改變教會的聚會方式, 1526年他提倡三種禮拜方式: 給年青人的拉丁文彌撒( 拉丁文是當時的通用語), 德文的公開禮拜和給那些願意成為熱心基督徒的第三種禮拜. 但都還是採取羅馬天主教教會的敬拜模式, 也就是傳統的猶太教聚會方式1 , 當然加上了很多其他的儀式, 像聖餐,洗禮,婚禮,堅信禮,按立禮,補贖禮,臨終膏油禮….等.


馬可福音1:21-22「到了迦百農, 耶穌就在安息日進了會堂教訓人; 眾人很希奇他的教訓, 因為他教訓他們, 正像有權柄的人, 不像文士」2; 路加福音4:16-20「耶穌來到拿撒勒, 就是他長大的地方. 在安息日, 照他平常的規矩進了會堂, 站起來要念聖經, 有人把先知以賽亞的書交給他; 他就打開, 找到一處寫著說: 主的靈在我身上, 因為他用膏膏我, 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 差遣我報告; 被擄的得釋放, 瞎眼的得看見, 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 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 .於是把書捲起來, 還執事,就坐下,會 堂裏的人都定睛看他」3.


當時耶穌在猶太教會堂聚會, 聚會的方式就是打開聖經, 朗讀經文, 教訓會眾, 然後把書捲起來, 交還給執事. 這種聚會方式與現今我們的聚會沒有什麼樣差別, 甚至連講壇與會眾席也分開. 電視佈道家查爾斯史丹利在「預定的會面」講道中也批評這種將神職與平信徒劃分的崇拜空間形式, 因為耶穌早就將分隔的幔子裂開, 人與神已不再隔離, 主再來的日子更是人可以和主永遠同在.


真正的基督教聚會是在耶穌復活升天後開始, 其間有兩個門徒往以馬忤斯去, 在路上碰見耶穌, 但他們眼睛迷糊了, 不認識他耶穌, 但他們卻強留耶穌住下來, 耶穌就進去, 要同他們住, 到了坐席的時候, 耶穌拿起餅來, 祝謝了, 擘開, 遞給他們, 他們的眼睛明亮了, 這才認出耶穌來….. , 另一次耶穌復活後的顯現是對十二個門徒, 他們在說話的時候, 耶穌親自站在他們當中說: 願你們平安, 於是耶穌給他們看他的釘痕手與腳, 接著就問他們: 你們這裏有甚麼吃的沒有? 這兩件事讓我們看到耶穌不僅要填飽肚子, 他是要與門徒一起聚會, 一起紀念主, 是透過一起用餐的方式.


我們現在普遍教會聚會方式與架構大同小異, 禱告, 唱詩, 獻詩, 讀經, 講道, 禱告, 報告, 大家排排坐,神職人員在前面的高台上, 當然可以讓大部份的人看到他, 平信徒坐在下面, 在沒什麼互動下坐著聽講一兩個小時, 然後進行愛宴 (不一定每個教會都有愛宴), 有些教會吃飯時不能在會堂, 免得污染聖殿, 這跟耶穌在猶太教會堂的聚會很像, 但卻與耶穌復活後與門徒的聚會不同, 當時耶穌與門徒是一邊吃飯, 一邊分享, 一邊紀念主, 一邊教導, 是互動式的.


使徒時代的初期教會是怎麼樣的聚會呢? 使徒行傳2:46-47「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 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 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 讚美神, 得眾民的喜愛. 主將得救的人, 天天加給他們」. 他們將聚會生活化了, 也因為當時基督教被視為是猶太教的一支派, 很多聚會仍然在猶太教會堂進行, 所以保羅到各地宣道都是從猶太教會堂開始; 因此很多外邦人不方便進入猶太教會堂, 他們就在家裏聚會, 他們擘餅紀念主, 以歡喜誠實的心用飯, 讚美禱告神, 使徒行傳2:42「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 彼此交接, 擘餅, 祈禱…」, 這就是當時的聚會方式, 交通分享, 吃飯, 禱告, 使徒教訓, 而上帝的祝福是將得救的人, 天天加給他們.


第一次宗教改革在第16世紀, 馬丁路德發現了福音的核心: 因信稱義, 是「神學的改革」, 而歷史上並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第二次宗教改革, 渥夫根. 辛森在他的「改變世界的家」4 一書中提到繼馬丁路德後在18世紀, 敬虔更新的改革運動使教會重新與神有親密的關係, 是稱為第二次宗教改革. 強調「靈命的改革」.第三次宗教改革將是「體制的改革」, 也就是恢復新約聖經教會聚會模式的改革, 我們的聚會方式將會改變. 我們看到現在有很多固定週日「坐」禮拜的人, 一坐就是一, 二十年, 他們在初信主時的感動與火熱, 早就在固定不變的教會聚會模式中, 不知不覺的給消磨掉了 ,因此神要我們去思考合乎聖經原則的聚會方式, 這就是第三次的宗教改革, 或可說是「復興」吧!


「雲科福音中心」原只是導航會在斗六的一個集會點, 提供學生自習與查經聚會所需, 後來與基督徒聚會處合作成為一福音中心, 有正式的主日崇拜, 週間也有查經聚會, 三年下來, 人數雖不多, 但也頗具功能,敬拜, 交通, 門徒栽培均在進行, 但所有聚會方式仍是傳統模式, 以雲科福音中心的彈性定位與年青成員, 大可有較實驗性的聚會思考, 我們的目標不變, 就是建造基督的身體, 但我們的方式可以用諸般的智慧, 耶穌說: 因為無論在哪裏, 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 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5 ; 保羅也說: 這有何妨呢? 或是假意, 或是真心, 無論怎樣, 基督究竟被傳開了, 為此,我就歡喜, 並且還要歡喜 . 所以我們可以突破自己,讓自己心意更新而變化, 就是要多得人6.


也許我們覺得我算老幾? 怎麼樣可能改變傳統體制? 但有史以來, 所有的改革都是從少數人開始, 67億世界人口也是從兩個人開始, 基督教導航會在世界上超過110個國家與地區的事工也是從兩個人的禱告開始. 所以不要叫人小看我年輕(或年老) 7.


1猶太教會堂的聚會次序:詩歌敬拜, 呼召, 禱告, 聖經課程, 講道, 祝福.

2路加福音24:13-35 耶穌向兩個門徒顯現
3路加福音24:36-43 耶穌向使徒顯現
4渥夫根辛森, 改變世界的家,16頁,以琳,2001

5馬太福音18:20主在奉主名的聚會中間, 不在乎人多寡.
6腓立比書1:18無論怎樣方法, 基督被傳開就得歡喜.
7提摩太前書4:12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 總要在言語, 行為, 愛心, 信心, 清潔上, 都作信徒的榜樣.

只要我長大

20100612惠來里教會青崇講道



路2:52耶穌的智慧和身量, 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 都一齊增長.
每個人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 有些順利有些艱辛, 有些精采有些平坦.
有些學生按步就班, 從小學中學到大學, 順利卻平淡, 有些則是高職二專到大學, 艱辛卻精采, 不管我們身處何種方式,同樣的是我們都要成長, 若不能成長, 那就麻煩了, 我們家人, 包括我們自己, 都是不樂意碰到成長受到影響, 還得去醫院看新陳代謝科. 我們能成長, 代表我們身心靈正常, 但也有人肉身有長大, 心志卻仍然幼稚, 保羅說過: 凡只能吃奶的, 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 因為他是嬰孩; 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了….1.


有一有繪本「只要我長大」, 一位造型簡單可愛頭大大的男孩子好想快快長大! 因為他看見了大人做了好多看起來新奇好玩的事情 ,因此他也想要快點長大!
坐在大人的椅子上!
穿大人穿的長褲!
戴大人的帽子!
開真正的汽車!
像大人一樣工作!
可是當小男孩開始體驗了所謂「大人」的生活後,他逐漸的發現了「小孩」專屬的快樂-
不可以一腳跳進水坑裡!
吃飯的時候不能弄得髒兮兮的!
也不能用手指挖鼻孔!
還不能在浴缸裡玩玩具!
於是「我不想長大」的聲音出現….這只是童言童語, 若是成真可麻煩了.

有一首熟悉的童歌「只要我長大」-哥哥爸爸真偉大, 名譽照我家, 為國去打仗, 當兵笑哈哈, 走吧走吧, 哥哥爸爸, 家事不用你牽掛, 只要我長大, 只要我長大….很多人只聽過第一段, 接下來卻是很恐怖的, 第3與第4段是很暴力的-
街坊鄰家真偉大, 造福給大家, 奮勇去殺敵, 生死全不怕, 幹吧幹吧街坊鄰家, 我也要把敵人殺, 只要我長大, 只要我長大.
革命軍人真偉大, 四海把名誇, 拚命去殺敵, 犧牲為國家, 殺吧殺吧革命軍呀, 我也要把奸匪殺, 只要我長大, 只要我長大.

所以我們只唱第一段. 這首曲子有時代意義, 我們有一個傳統: 好男不當兵, 但當時卻要開始全民服股制度, 每個長大的男人都要當兵, 所以政府要有好的理由, 光是殺敵是不夠的, 總要有一個更充分的原因, 是有理想的, 有榮耀的, 就是將當兵看成是偉大工作, 是愛國的行為, 全家大小都看為美的事, 是家族支持的事, 所以才有「家事不用你牽掛」的詞, 而「當兵」就是「長大」的象徵.

我們也要在靈裏長大, 但這好像不像自然法則一樣自然, 反而是不太自然, 所以保羅也說了: 我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 在基督裏為嬰孩的…2. 是一群長不大的基督徒, 像嬰孩一樣, 因為他們是屬肉體, 不能在屬靈的事上長進,平 常表現出來的態度不是基督徒該表現出來的, 當時他們們中間有嫉妒, 紛爭, 保羅說: 這豈不是屬乎肉體, 照著世人的樣子行嗎? 我們是基督徒, 耶穌希望我們扮演「世上的光」或「世上的鹽」3 的角色,但我們卻不爭氣, 反而表現失常,比不信的人還槽榚. 我們應該是叫別人一看就認出是基督的門徒, 因為我們有彼此相愛的心4.


我們要如何才能在主裏長大成人, 而且是健康的, 馬太福音告訴我們一個撒種的比喻.


太13:13-23
他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說: 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撒的時候, 有落在路旁的, 飛鳥來吃盡了;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 土既不深, 發苗最快, 日頭出來一曬, 因為沒有根, 就枯乾了; 有落在荊棘裏的, 荊棘長起來, 把它擠住了; 又有落在好土裏的, 就結實,有一百倍的, 有六十倍的, 有三十倍的. 所以, 你們當聽這撒種的比喻: 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 那惡者就來, 把所撒在他心裏的奪了去, 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 撒在石頭地上的, 就是人聽了道, 當下歡喜領受; 只因心裏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 及至為道遭了患難, 或是受了逼迫, 立刻就跌倒了. 撒在荊棘裏的, 就是人聽了道, 後來有世上的思慮, 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 不能結實. 撒在好地上的, 就是人聽道明白了後來結實, 有一百倍的, 有六十倍的, 有三十倍的.


這比喻提到農夫撒種的四種結果, 有1落在路旁的, 2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 3落在荊棘裏的, 4落在好土裏的, 種子落在不同的地方, 結果也是有天壤之別, 有些夭折, 有些早死, 有些會碰到困難, 有些卻能結實, 有百倍的, 六十倍的, 還有三十倍的, 這不是種子的問題, 而是泥土的問題, 因為泥土不同而結果也不同.


第一種「撒在路旁的」就是「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 那惡者就來, 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了去.」第二種「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 當下歡喜領受, 只因心裡沒有根, 不過是暫時的, 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 立刻跌倒了.」第三種「落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 後來有世上的思慮, 錢財的迷惑, 把道擠住了, 不能結實.」第四種「落在好土裡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 後來結實, 有一百倍的, 有六十倍的, 有三十倍的.」第一種結局很慘, 落在路旁, 飛鳥來吃盡了,以前的道路跟現在的道路雖然不同, 但「堅硬」卻是一樣的, 道路為了要能承戴不同的重量, 都要用強壯的材料, 而且還要壓實, 密度增大, 因為壓密所以堅硬, 種子掉在上面沒法著床, 既使不被飛鳥吃掉, 也會被曬乾, 就達到第二種的結局. 飛鳥就是惡者, 也就是魔鬼, 他早已守在那裡, 他希望我們第一關就陣亡, 就是心中剛硬, 不明白道理, 或根本聽不下真理的, 我們很多人常自以為是, 自覺凡事可以靠自己, 人定勝天, 地球為什麼那麼糟糕, 就是我們自以為了不起, 破壞環境與生態; 我們用人的方法嘗試去征服世界, 征服自己, 但主耶穌説: 我就是道路, 真理, 生命, 若不藉著我, 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


我們如果能躲得過第一關, 第二關關卡更是嚴峻的, 魔鬼用的方法是讓我們快樂一下, 馬上就用各種的患難與逼迫, 使我們失去信心, 讓我們成為失敗者. 耶穌剛信主時也碰到魔鬼的攻擊, 耶穌用神的話擊退了魔鬼. 所以説我們信主後不會因此一帆風順, 反而會碰到更多的試探, 魔鬼要看我們出醜, 我們的唯一武功就是神的話, 一把兩刃的劍, 能刺入, 剖開, 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 都能辨明5. 種子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 這種土地參雜有很多石頭, 是因為鬆土後將土裡的石頭移到耕土的旁邊, 這絕不是好土, 是一堆不能種植的廢土.


第三種「落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 後來有世上的思慮, 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 不能結實.」 這是魔鬼最厲害的技倆, 曾有一個故事, 魔鬼用苦難壓迫基督徒, 反而讓基督徒得勝, 因為歷代基督徒都在苦難中成長, 越受壓迫越勇敢, 福音傳遍世界也是因為教會受逼迫而福音得以廣傳6. 所以魔鬼改變方式, 讓我們追求成功與卓越, 於是我們工作繁忙, 看重金錢與物質, 權利與聲譽, 導致我們失去健康, 失去家庭; 對學生來説就是讓我們被電玩誘惑, 被物質影響, 甚至被各種社團綑綁, 或是過份重視功課, 就有很多藉口不靈修不聚會, 馬太福音6:33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 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7,這些東西就是「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 , 所以我們要鎖定目標. 荊棘所生長的泥土基本上是可以種植的, 但荊棘會擠壓其他植物而導致成長不健全, 歪了,偏了, 擋住陽光, 長不高, 土攘養分不足, 所以不能結實.

前兩種是沒辦法存活下去的, 第三種是過的很辛苦, 結果卻是不能結果子, 也是沒法結果子沒法延續生命的.


第四種是落在好土裡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 後來結實, 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 有三十倍的. 好土是重點, 也就是我們的「心田」.
第一種人的結局感到可憐, 第二種人的夭折感到遺憾, 為第三種人感到婉惜, 為第四種的基督徒則讓人羨慕.
我是屬於那一種土? 希望大家都是第四種的好土. 若是第三種則努力作土地改良成第四種的好土.
如何土地改良? 要使自己成為第四種的好土, 就必須在自己心中的這塊土地下功夫, 使自己成為「讓種子容易生長的好土地」, 第一種土太硬,要鬆土, 所以我們要有開放的心來接受上帝的話語; 第二種土太淺,要挖深才能夠紮根, 所以我們要在上帝的話語上下功夫; 第三種土長滿雜草,影響成常, 我們要努力除草, 學習紀律; 第四種土要小心護呵, 要維持好的養分. 所以輪子生活是我們要努力執行的「好土培養」計劃.


約翰福音12:24一粒麥子若不落在地裡死了,仍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麥子在秋末被播撒在地上,開始發芽茁壯時,便立即經歷嚴冬的迫害與考驗,不久即被霜雪所遮蓋,葬埋,露出冰雪之外的部份,很快地會被動物啃食掉,如果冬天所代表的意義便是死亡,那麼象徵基督徒的麥子,可說是已經死得屍骨無存,然而,當春天再次君臨大地時,被葬埋的麥子,卻奇蹟似地從死裡「復活了」,當別的穀類尚未播種,來不及發芽時,它卻很快地成長,開花,結出一百倍,六十倍,三十倍的果實.
我們的好土要種上主為我們犧牲的麥子,才能結出一百倍,六十倍,三十倍的果實.

1希伯來書5:12-14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
2哥林多前書3:1-3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在基督裏為嬰孩的.我是用奶餵你們,沒有用飯餵你們,那時你們不能吃,就是如今還是不能.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紛爭,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著世人的樣子行嗎? 

3馬太福音5:13-16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4約翰福音13:34-35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5來4:12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6徒8:1-4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有虔誠的人把司提反埋葬了,為他捶胸大哭.掃羅卻殘害教會,進各人的家,拉著男女下在監裏.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
7太6:31 -34所以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生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