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8日 星期五

復活節與清明節

復活節與清明節
2:6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

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朝杜牧《清明詩》
為甚麼情況總是那麼糟? 出門掃墓已經讓心情不好了,又碰上下雨? 看到大家都不好,只得借酒澆愁了?

1.在死人中找死人還是找活人
清明節是紀念過世的人的日子,是在死人中找死人的日子,這些死去的人不會再起來,我們這些活人也不會跟這些死去的人見面,所以我們會很傷心,傷心到斷魂,必須要用酒精來平復情緒,然而借酒澆愁愁更愁,我們原是一群對死亡沒有把握的人,更不用說對天國有任何的響往了。
很多人在死亡前非常的害怕,擔心自己會到那裡去? 天堂還是地獄,若他是民間信仰或佛教徒,他真的很沒把握,搞不好還得投胎變成豬? 這是很多沒信主的長輩在臨過世前的寫照,信了一輩子的宗教,卻毫無功效,連到那裡去都不知道。
有一個美國人到台灣來,清明節時看到台灣人成群結隊的去掃墓,並準備了豐盛的祭物,都是可吃的山珍海味,他覺得台灣人祭祖像野餐,就很好奇的問:這是給誰吃的? 台灣人回答是給祖先吃的。美國人說:那裡可能? 台灣人又補了一句:祖先吃完我們再吃! 美國人說:那還是等於是給人吃。這時台灣人反撲:你們美國人在掃墓時做什麼事? 美國人回答:我們掃墓時大多在墓前擺束鮮花。台灣人不假思索的說:你的祖先若會起來聞你的鮮花,那我的祖先就會起來吃這些食物。
這看起來是一則笑話,但也真有其事,讓我們看到東西方在祭祖與信仰的價值觀上非常不同調。因基督徒的祭祖方式被看作低調加上有點寒酸,就被看成我們不要祖先、不孝與忘本。
台灣人在清明節有掃墓的習俗,猶太人也有掃墓的習慣,耶穌被釘十架後,七日的頭一日,一群婦女前往耶穌墳前準備掃墓,出現兩位天使說: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 他不在這裡,已經復活了。這句話,已經清楚的告訴我們:不要在死人中找活人。若死者是基督徒,他早到主那裡去了,所以到墳墓裡是在死人中找死人,我們華人重視祖墳風水,企盼祖先能賜福後代子孫,這就是在死人裡找盼望。我們要將清明帶往復活,才有盼望。在復活節裡,棺材和裹屍布成為多餘,我們若讓復活進入清明,那些沒有盼望、活著的「死人」可以在「活人」耶穌中找到生命的意義。

2.
東西方對人、鬼、神之觀念差別
台灣人將人死後,想像會變成鬼或神的觀念,是鬼或是神的原則是人死後能否得到好的超渡與安葬,若有妥善處理,他就化成神仙,我們可以對他予取予求;若沒有處理好,就會變成孤魂野鬼,我們就得小心一點,以免引鬼上身,衰命纏身。但基督徒卻有完全不同的觀念,人鬼神是早就被設立的,神只有一位,鬼是墮落的天使,人就是人,死後也是人,不會改變,不會變成神或鬼。所以我們不拜祖先、不祭祖,因他們與我們一樣。但我們會紀念他們,表達對祖先的敬意並不一定需要拜,而是紀念。
台中忠孝路長老教會王武聰牧師曾分析過,台灣人面對生命終極的三大期盼,就是死後不愁吃穿、死後有人帶路、死後能團聚一起,我再多加一個:死後有夠錢花。
死後不愁吃穿,免成餓鬼孤魂,許多長者反對兒女信主,擔心死後若無人祭拜,就會成餓鬼,除了基督教以外,其他的偶像神明都沒有「死後服務」的承諾,拜了一輩子,死後不愁吃穿的期盼在既有的民間信仰裡是看不見的,所以大家必需供應足夠的食物免得死去的親人捱餓。我們的社會制度雖不全然完善,但退休給付卻有不錯的安排,月退捧或退休金都能帶來盼望,但民間信仰跟不上時代,完全不考慮死後狀況,因為死後一切都結束了。
基督信仰告訴我們神早就為我們預備好住處 (14:2),那裡是沒有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 的新天新地、聖城新耶路撒冷 (21:1-5),我們將來會被稱為「永生神的兒子」(9:26)。我們是有把握的,不必憂愁衣食住行,馬太福音第6章早就告訴我們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天父尚且養活牠,我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 所以我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我們了 (6:33)。美國人或基督徒對祖先的紀念的方式是獻花,並不是期待祖先起來聞花或吃花,只是表達對祖先的追思與敬愛;而台灣人祭拜食物,祖先若如期待跳起來吃,才真會嚇死人! 如果祖先真需要吃,那他們一定會餓死,因為我們一天需要吃三餐,祖先逢年過節才吃一餐,一定會不夠,這到底是孝,還是不孝?
死後有人帶路,這是最麻煩的,因為死人的路,活人從沒有走過,那如何帶? 有誰能帶? 台灣人面對死亡,很多時候不是病死,而是嚇死的,因為對死亡充滿許多恐懼。所以常常在電視裡看到法師在招魂,要帶死者回家或上路,很多人說那是送終,死了是終結,但基督徒死了不是終結,而是先到上帝那裡。保羅說: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1:23)
死後能否家人團聚? 一家團圓是我們對將來的期待,但民間信仰與佛教的「輪迴」,主張把將來團聚的美夢破滅,因為不知來世投胎會是甚麼人種或何等生物;而「祭祖」和「輪迴」也是相互牴觸的,因為一旦投胎,「祖先」變為別人的「子孫」,甚至變牛變馬還不得而知,彼此關係就此決斷,究竟還要祭拜誰? 又何來庇佑子孫?
死後有夠錢花,所以要燒大量的金紙,污染環境,影響空氣品質。最近中國還流行燒紙紮東西,房子、車子,電腦、ipad…甚至外勞,完全從物質的供應來看,這表示我們是一群只看重物質而不重視精神的民族。而我們所燒的金紙一直都沒變,現在貨幣制度、匯率差額一直在變,搞不好陰間金融已大改革。星加坡很早就執行陰間信用卡制度,老百姓只要燒一張卡紙就可以,陰間刷卡由政府埋單,政府照顧我們一生一世甚至死後。
所以耶穌基督的復活滿足了我們四大終極盼望:死後不愁吃穿、死後知道往那裡去、死後能在天國團聚,死後不用花錢。因為耶穌曾對門徒說: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哪裏,叫你們也在那裏。(約翰福音14:1-3) 這就是耶穌的承諾與保證,死後由祂帶路,因為祂從天父家來,道成肉身成為人,被釘十架降到陰間,第三天從死裡復活,如今坐在神的右邊,唯有耶穌去過天堂與陰間,所以由祂親自帶路一定放心。 基督徒過世是回天家,回到天父為我們預備的家,祂不會寒酸的說:回家還要自己帶便當。天家裡所有的吃喝玩樂都已充足,不需再另花錢,也不需要地上的子孫來預備,家人死後也可以在天家相聚、團契。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3.食物與祭祖
台灣人祭祖用三牲五果(豬肉、雞肉、魚、香蕉、李子、鳳梨、米糕和生仁),基督徒為紀念主的死用餅與杯來紀念他,猶太人也用羊與無酵餅紀念祖先在埃及所受的苦,從逾越節晚餐到耶穌的最後晚餐,都是用吃來表達。所以很多紀念祖先的事都跟吃有關。吃在我們的文化裡是很重要的,我們會透過吃來建立彼此的關係,若是重要的朋友或親人,是邀請到家裡來吃飯。而猶太人不隨便與人吃飯,因為他們有很多的禁忌,除非是被認同或接納,才會一起吃飯。初期的教會也是因為吃而發生問題,必需要找七位執事來處理飯食的事 (6:1-6),耶穌也常與門徒在各個不同場所吃飯,還被指責和罪人一起吃飯,還有飯前不洗手,可見耶穌在飯桌上花了不少時間,因為祂知道在用餐時能輕鬆的討論很多事。
我們現在跨口的是台灣一年吃掉多少條中山高速公路,而不是如何用吃與信仰結合,因為看到祖先們都用吃來紀念先人與過去,這有聖經的根基,我們最重要的聖禮就是聖餐,是紀念耶穌過去為我們而死,以及對未來的盼望,而用現代進行式來用餅喝杯,保羅說: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 (林前11:26)。這也就是初期教會的在聚會時一同吃飯,或說他們的崇拜就在分享食物中進行,一邊吃飯一邊分享神的話,也因為如此就有人大吃大喝,甚至酒醉的現象。保羅就指責他們:你們要吃喝,難道沒有家嗎? (林前11:22)
所以飲食讓我們學會分享、放鬆、接納與娛悅,因為血糖升高了。
從清明節到復活節,原本死後無盼望,到復活與主同在,這是基督信仰的過程。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

在那十架上
1. 我的耶穌被釘十架,那是何等痛苦悲慘,頭上帶著荊棘王冠 ,鮮血掛在額頭上。
2. 我的耶穌被釘十架,祂本來是天上君王,只因為我們的過犯,祂孤獨的死在十架上。
3.祂的大愛不能測度,祂的大愛不能訴說,直到那日與主見面,祂的釘痕手引我。

 (副歌) 在那十架上,罪人的十架上,耶穌為我罪受苦難,犧牲祂生命作為罪贖價,在那加利利聖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生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