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在巴比倫河邊
River Of Babylon 在巴比倫河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huLGsajp-o&feature=results_main&playnext=1&list=PL0DFB5CCB2FFA3330
By the rivers of Babylon 在巴比倫的河邊
where he sat down 當我坐下
and there he wept 就哭了
when we remembered Zion 當我們想起了家鄉錫安
*from the wickedness 是兇狠的敵人
Carried us away captivity 擄掠我們
Requiring from us a song 要我們唱錫安的歌
how can we singing out lord song in the strange land 我們怎能在外邦唱耶和華的歌呢
so let the words of our mouth 口中的隻字片語
and the meditations of our heart內省我們的心
Be acceptable in thy sight over tonight 今晚要相信你所看見的神蹟
詩篇137:1-9
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 一追想錫安就哭了. 我們把琴掛在那裏的柳樹上; 因為在那裏, 擄掠我們的要我們唱歌, 搶奪我們的要我們作樂, 說, 給我們唱一首錫安歌吧! 我們怎能在外邦唱耶和華的歌呢? 耶路撒冷啊, 我若忘記你, 情願我的右手忘記技巧! 我若不記念你, 若不看耶路撒冷過於我所最喜樂的, 情願我的舌頭貼於上膛! 耶路撒冷遭難的日子, 以東人說,拆毀, 拆毀, 直拆到根基! 耶和華啊, 求你記念這仇. 將要被滅的巴比倫城啊, 報復你像你待我們的, 那人便為有福! 拿你的嬰孩摔在磐石上的, 那人便為有福!
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 他們一想起故鄉便禁不住要哭了, 但俘擄他們的外邦人還要戲笑和折磨他們, 還要他們唱家鄉的歌來娛樂大家, 他們傷心到不能彈琴不能歌唱, 他們後悔無助的落入痛苦的深淵中. 詩篇末後三節, 突然變成家仇國恨的怒氣, 甚至要摔死敵人之嬰孩來洩憤, 聖經怎麼會出現血債血償的心理呢? 詩人在數算以東人和巴比倫人的不是時, 求上帝為國家民族報仇, 從當時「以牙還牙」的文化背景來看, 毫不遮掩的仇恨是可以理解的, 相對於新約, 耶穌基督強調彼此寬恕與愛人如已的觀念, 早就推翻舊約的復仇心態, 然而說是容易, 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時, 才能夠看到基督信仰的深化.
這是聖經詩篇作者對家鄉故國的追念, 一想起錫安就哭了. 英國19世紀初期的浪漫主義詩人拜倫(1788—1824)也以此詩篇為基礎, 改寫成一首有名的詩: 「在巴比倫的河邊我們坐下來哭泣」, 同樣深憾人心.
在巴比倫的河邊我們坐下來 , 悲痛地哭泣, 我們想到那一天, 我們的敵人如何在屠殺叫喊中, 焚毀了撒冷的高聳的神殿: 而你們, 呵, 她淒涼的女兒! 你們都號哭著四散逃散.
當我們憂鬱地坐在河邊, 看著腳下的河水自由地奔流, 他們命令我們歌唱; 呵, 絕不! 我們絕不在這事情上低頭! 寧可讓這只右手永遠枯瘦, 但我們的聖琴絕不為異族彈奏!
我把那豎琴懸掛在柳梢頭, 噢, 撒冷! 它的歌聲該是自由的; 想到你的光榮喪盡的那一刻, 卻把你的這遺物留在我這裡: 呵, 我絕不使它優美的音調和暴虐者的聲音混在一起!
這首詩篇也是「流放文學」的代表作, 聖經有許多流放的例子, 從創世記一二章之後, 流放事件就開始, 始祖亞當夏娃的墮落, 該隱與亞伯的第一宗謀殺, 寧錄的巴別塔事件, 挪亞的洪水…..人類從神面前, 從家庭, 從社區, 甚至在語言上遭流放, 亞伯拉罕, 雅各, 約瑟, 摩西, 路得, 但以理和以斯帖……還有其他許多人, 都過著流放的一生. 耶穌出生和最後一被釘都是流放, 逃到埃及, 最後在十字架上大聲喊道: 以利! 以利! 拉馬撒巴各大尼!──我的神, 我的神, 為什麼離棄我?1 這就是最痛苦的一次流放經驗- 被神離棄. 所以「流放」根植於基督教文化背景中, 也因此舊約有六座城逃城, 使誤殺人的都可以逃到那裏2.
當巴比倫佔領了以色列, 擄掠了部份的以色列人, 成群地被迫遷居到巴比倫, 這是一種殖民策略, 將殖民地人民大量外遷, 也將佔領國的人民有計劃的移到殖民國, 像台灣日據時代就有48萬日本人滯留, 一方面可以同化, 一方面也可以減低殖民地的人口, 還有他們在當地的關係與勢力. 當這些被擄的猶太人, 他們經過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 進入巴比倫的邊界之後, 他們將成為奴隸, 當一個人即將成為奴隸, 還有什麼好誇耀的? 當一個人被擄, 還有什麼心情欣賞風景呢? 雖然他們將被帶到一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 幼發拉底河浩浩蕩蕩地在他們身邊奔流, 勝過以色列的任何江河, 巴比倫雄偉的大城矗立在他們面前, 城邑高聳入雲, 城牆寬大壯觀, 還有數不勝數的風景名勝, 空中花園, 但他們也只是長歎了一聲: 別轉過頭去, 情願我的舌頭貼於上膛!
在這群猶太人馬上要踏入未知之地, 而且是被強迫移民遠方, 他們非常悲傷, 他們認罪悔改, 但為時已晚, 其中有一個人被上帝感動, 寫下這首詩篇: 「我們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 追想錫安就哭了. 我們將琴掛在那裡的柳樹上….」, 他深感悲哀, 回想到耶路撒冷所在的錫安山, 那是他的家園, 是上帝賜給他的, 也是他們敬拜上帝的地方, 但卻因為他們轉去拜偶像, 忘記上帝與他們的約定, 犯下罪惡與淫亂, 結果上帝安排了巴比倫的軍隊侵入, 毀去一切, 猶太人從此流離失所, 到處流浪, 一直到1948年才復國. 他是個善於彈琴的人, 他看到河邊的柳樹, 可能就想到以前歡樂地在聖殿敬拜, 並舉著河旁的柳枝 , 大家一起歌唱, 奏琴, 跳舞, 讚美上帝. 但他現在卻在付上犯罪的代價, 他反省他所做的, 他說: 「我若忘記你, 情願我的右手忘記技巧. 我若不記念你, 若不看耶路撒冷過於我所最喜樂的, 情願我的舌頭貼於上膛」. 於是, 他將琴掛在柳樹上3, 將喜樂留在邊境, 琴不過河. 柳樹可以承受琴的重量嗎? 詩人可能將琴掛在垂柳的主幹, 而非掛在軟弱的枝條上.
當年亞伯拉罕離開吾珥建立了猶太國度, 摩西歷經寄居埃及與在曠野流浪, 終於在迦南建立了統一的聯合王國, 由掃羅王任第一位國王, 再由大衛王, 所羅門王分別治理合約120年, 最終分裂為南北兩國, 後由亞述與巴比倫攻佔而亡國, 雖有多次回歸與復國, 但都是短暫的, 曇花一現, 所以猶太人的歷史就有如一部人類流放的故事, 從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 人類就從此進入不斷遭受流放的狀態. 流放, 是犯錯後的代價, 離開伊甸園, 或離開居住的城鎮, 或逃到逃城, 這都是懲罰的方式, 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 也是被上帝懲罰, 所以他們就一心想要歸回, 要回到上帝所賜給他們的地方, 於是所羅巴伯, 尼希米, 以斯拉等都曾帶隊回歸家鄉, 所羅巴伯重建聖殿, 尼希米重建聖城圍牆, 而以斯拉則恢復敬虔聖潔的生活及敬拜, 帶領百姓施行宗教改革, 這都是著名的回歸事件.
在一般認知上, 家鄉故土很重要, 很多人不願客死他鄉, 而要復歸故里, 落葉歸根, 特別是華人更是要死在自己家鄉或家裡, 在舊約也是同樣道理, 大家都要歸回.
在歷史當中, 遷移是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猶太人遷移到巴比倫是被逼迫, 但亞伯拉罕遷移到迦南卻是神的計劃, 是依計行事, 為要擴展版圖, 是要建立國家. 但也有的遷移是為生活或避難, 耶穌小時遷移到埃及是避難, 以掃帶著族人遷移到埃及是為生存. 很多華人遷移也是為生活, 到海外去是當外籍勞工, 原本都是短期打工, 賺夠錢就回家鄉去, 在近代史中很多華人出來了卻回不去, 是因為中共取得政權後, 很多華人就不敢回去而在當地落地生根, 歸化為當地人. 我們家族就是如此, 因此取得當地身份而定居下來, 我是第3代, 在當地出生, 受當地文化與教育影響, 早就對當地認同, 認定是當地的人, 而當地政府也不允許我們自稱「中國人」, 我們是「華人」, 是華裔馬來西亞人, 雖然在台灣住了三十年, 我還是對我出生的國家認同, 生我養我育我, 就像母親一樣, 不管親生或領養, 養我育我就是認同的條件. 但我已移居台灣, 會不會要回馬來西亞死? 我想我不會, 因在新約時代有不同的教導.
1949年有200萬人從中國逃難到台灣, 或說是大撤退, 當時台灣有600萬人口 ( 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資料), 這與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不一樣, 但都是不幸的事, 因此造成的家破人亡, 骨肉離散, 歷時60年都還沒撫平, 這些當時跟著國民政府逃到台灣來的, 直到1987年, 政府開放返鄉探親, 很多老兵回到家鄉, 卻也有很多是黯然回台, 40年在異鄉的生活早就習慣, 朋友, 飲食, 氣候, 環境……怎麼樣能馬上翻新? 加上家鄉也在改變, 也許桃樹依舊, 但人事已非, 崔護的七言絕句「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 也不過分別了一年, 如今是40年, 早就落地深根, 成家立業, 娶妻生子了, 早把異鄉視為家鄉. 因為40年已是人生一大半歲月, 那就接受第二故鄉的事實, 所以也不算客死他鄉.
除了被迫離開鄉土, 以往遷移都是因本地生活辛苦, 為了能賺到錢滿載而歸, 好在家鄉改建房子做個小生意, 而且家鄉還有年邁的父母, 好儘孝道. 但近幾十年, 移民變成時毫的事情, 而且都是知識分子, 與之前的低知識低成就是不同的, 特別在台灣, 移民到較先進國家大都基於對台灣沒安全感, 加上對政治與教育制度不滿, 還有一些是到先進國家留學而在當地就業滯留不回的, 這等人大概就不會回到故鄉, 因為他們選擇了更好的生活.
詩篇137篇講出了對故鄉的懷念, 孔子離鄉18年回到魯國時跪在城牆外親吻土地, 五百哩路的曲子道出遠征越南的美國大兵的無奈: 如今我衣衫襤褸, 一文不名, 上帝, 我怎能如此回到家鄉…., 歌手文章的「故鄉的雲」也是遊子在思念家鄉: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 它不停的向我召喚, 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 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我已是滿懷疲憊, 眼裡是酸楚的淚, 那故鄉的風, 和故鄉的雲, 為我抹去創痕, 我曾經豪情萬丈, 歸來卻空空的行囊, 那故鄉的風, 和故鄉的雲為我撫平創傷……這些思念故鄉的歌曲也常是在北美的各種僑社在辦活動時聽到的曲子.
然而現在我們遠離家鄉大都是自願, 是要追求更好的生活, 或是工作, 若是不錯, 就會選擇留下, 地球村的概念就此產生了, 那裡都是一樣, 就像那一天都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 所以看到新約聖經時代, 除了耶穌從埃及回來, 很多門徒都是四方奔跑, 到處傳福音, 耶穌說我們要在耶路撒冷, 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 直到地極, 作主的見證…4 , 保羅最終也是客死他鄉, 死在羅馬.
對故鄉的觀念已在改變, 對空間的情感也不一樣, 以前我們放不掉記憶, 願意付很大的代價來保存記憶, 王者天下, Kingdom of Heaven的電影打破了我們傳統的觀念. 回教領袖薩拉丁圍困耶路撒冷城十三天, 而死守耶路撒冷城的基督徒卻出現不同的聲音, 宗教領袖要戰到一兵一卒都要守住上帝的聖城, 而另一位平民領袖貝里昂則要投降, 願意用耶路撒冷城來換取百姓的生命與自由, 之間產生很多爭執, 最後大家讚成保命, 在薩拉丁勝利的走進耶路撒冷城時, 貝里昂問他, 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丁一開始說: 沒有價值, 但想了想, 卻說: 也有無盡價值. 耶路撒冷何以如此重要, 兩方人馬只為一座被稱為聖地的城堡殺個你死我活, 一方奉基督之名, 另一方則是奉阿拉之名, 到現在還在爭執, 然而貝里選擇了保全人民的生命, 這也是上帝最看重的.
遠離家鄉, 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 悲痛地哭泣…… 是猶太人犯罪被懲罰的結果, 然而我們也豈是常常被擄, 常常被罪帶到陌生之地, 帶進黑暗當中?
「耶路撒冷啊, 我若忘記你, 情願我的右手忘記技巧! 我若不記念你, 若不看耶路撒冷過於我所最喜樂的, 情願我的舌頭貼於上膛」! 他們在外邦地, 因為悲傷過度, 忘了彈奏和唱歌的技巧, 以致於不能彈琴不能唱歌, 失去從神而得的恩賜能力, 我們在安逸的日子, 也可能會失去神所賜的恩賜, 因為我們遠離了神, 恩賜不再為神所用, 便不再是恩賜, 我們的才幹和本事, 若不奉獻給神便會失去永恆的意義. 詩篇的作者提醒我們, 珍惜我們的恩賜, 樂意為神所用, 就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彈奏和唱歌是恩賜, 也是表達讚美和感恩的美好技巧, 詩人在逆境中無法彈奏和唱出讚美之曲, 也是一種屬靈光景的淍謝, 主耶穌在走向十字架前夕, 在最後晚餐之後和門徒一起唱詩歌, 使徒保羅和西拉在獄中唱詩讚美神, 他們在逆境中也可以唱出歌來, 因為他們感覺有神的同在, 在逆境中仍有喜樂和盼望. 我們若像詩篇的作者那樣, 只看眼前的磨難, 自然就彈不出曲子, 也唱不出歌來, 在逆境中譜出新歌固然不易, 但在安逸中說句讚美的話, 對我們可能也一樣不容易.
現在我們基督徒沒有猶人的歷史包袱和亡國的痛苦, 但我們仍然可能會自我放逐而遠離上帝, 而我們可能還多一種危機, 就是欠缺認知和懊悔的心, 我們生活過得好好的, 不會想到屬靈的危機. 我們對罪時常不夠敏感, 事情發生了還不一定會感覺出來, 特別在最熟悉的環境中, 像家裡, 我們不大在意, 因為我們很容易同化於屬世的文化洪流中.
所以這篇詩篇題醒我們, 要學會對罪敏感, 要懂得反省, 在逆境中要剛強, 要善用神所賜的恩賜, 因為巴比倫早已消失, 但猶太國度仍然存在. 這世界非我家, 我們只是寄居, 不管流放, 受壓, 失望, 無奈….. 回歸家鄉是撫平創傷的不錯方法, 但這不是唯一的方法, 主耶穌要我們積極的向前看, 往前行, 因為保羅說: 務要傳道, 無論得時不得時……5.
流放, 是每個基督徒生命歷程的一部分, 也是基督信仰的重要課題, 與信心, 勇氣, 受苦和堅忍息息相關. 流放不是籠統地泛指離開或疏遠, 或是孤立, 而是上帝的提醒: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 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6, 並瞭解我們終究要回歸天家.
1馬太福音27:46約在申初, 耶穌大聲喊著說:以利! 以利! 拉馬撒巴各大尼! 就是說: 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2民數記35:15這六座城要給以色列人和他們中間的外人並寄居的,作為逃城,使誤殺人的都可以逃到那裏.
3利未記23:40第一日要拿美好樹上的果子和棕樹上的枝子,與茂密樹的枝條,並河旁的柳枝,在耶和華你們的神面前歡樂七日.
4使徒行傳1:8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5提摩太後書4:2務要傳道, 無論得時不得時, 總要專心; 並用百般的忍耐, 各樣的教訓責備人, 警戒人, 勸勉人.
6箴言3:5-6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 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 他必指引你的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東海 路思義教堂 50 週年慶 2013 年底,東海大學 路思義教堂慶祝建堂 50 週年,主題為 「 相逢路思義 」 ,就是東西方的相遇在路思義教堂 。當時有不少 曾目睹教堂從興建到現在的見證人分享半世紀來教堂的點點滴滴 。而 50 年前曾主持獻堂典禮已高齡 93 ...
-
當郵局離開奧柏林 被譽為全台灣第一家校園郵局,有 64 年歷史且最有氣質美名的東海大學郵局,已於 2020 年 11 月 2 日搬離校園。其實 19 年前,郵政總局在東海大學的西側靠東海別墅兩千坪土地上興建的「電腦備援中心」 [1] 完工啟用時,就要將郵局搬過去,但...
-
在大度山上,有著一處承載著老東海的美麗與哀愁的河谷,名喚『夢谷』. 我們用藝術換回已逝去的空間,使那原本可以成為東海與他們連接的空間再被溝通. 過去東海大學有著一條名為夢谷的休憩步道兼具生活場所,在接著的都市計畫開發後;居民與東海的生活被隔離起來,又接著工業區陸續的擴大後使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