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7日 星期六

博雅異象

在填選大學時碰到一位東海建築畢業的長輩, 他告訴我東海建築很好, 東海學風自由, 可以選修很多其他科系的課, 他更將東海的生活形容得非常吸引人, 他說東海就像一個大家庭, 班上人數十多人, 師生全數住校, 老師跟學生打成一片, 而學生常被邀到老師家吃飯聊天, 生活起居都會被照顧到. 這些話對我父母特別具有影響力, 就是能被照顧到, 因為我第一次離家, 也是第一次出國, 需要找一個安全的場所, 所以就到了東海.

後來進入東海, 我才慢慢知道這就是所謂的博雅教育, 是有異於一般大學的另類教育模式, 也漸漸了解博雅的教育體制在歐美已被實踐了幾百年. 而我的一個意外的邂逅, 進入了博雅教育的範疇裡.


剛到東海發現東海已在開始招收大班, 不再是小班制而是五十多位學生, 學生總人數也從六百人增加到快三千人, 博雅體制幾乎要濒臨瓦解, 但慶幸的還可以搭上末班車, 還是有享受到被照顧到的感覺, 記得當時也常到老師家上課或吃飯, 甚至交到女朋友時也是先帶去給老師看.


當時東海就像一間躲在深山中的修道院 (中港路還沒開榮總還沒蓋), 有一群遠離塵囂的老師與學生在圍牆內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他們在那裡討論存在的價值, 也追求著生命的意義…..


最讓我感動的是看到有一群從海外來的宣教師, 為了要幫助當時剛復興也是百廢待興的台灣, 他們來到東海, 將最寶貴的年歲奉獻給東海, 幫助東海的年青學子長大到夠成熟來管理自己與社會, 他們期盼第三世界的的青年人能站立起來服務國家; 這一群宣教師在台灣人接棒後就陸續離開, 這是一種偉大的情操, 他們有是一種獨特的眼光, 若按如此的異象傳接下去, 東海早就不只在台灣, 也不只有一間….


進入博雅元年, 計劃要尋回逝去的東海價值, 開始在思索要怎麼樣和博雅生一起生活, 現在與過往已不一樣, 很多老師和學生都無法住校, 又如何去構築以前那種住在一起或常在老師家吃飯的光景? 我們該傳遞什麼信息給這些年青的學子? 在越來越講究專業學程的現代, 如何鼓勵學生修習廣泛的博雅課程? 當專業學識超過對廣博知識的追求時, 我們怎麼向博雅生解釋博雅的價值? 對我更是挑戰與徬徨, 特別是碰到一群一開始就追求專業訓練的工設系學生, 繁重的課業幾乎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又怎麼忍心去催促他們要趕快修完博雅課程?


我們可以為同學們設計很多豐富的課程, 或辦很多精采的活動, 告訴他們要關心社會服務人群, 但這些事情若不能內化, 我們所做的仍然是有限的; 那群宣教師願意花大半輩子到東方來, 是因為他們可以看到三四十年後的價值. 我深信, 只有內在力量的發酵, 才能讓我們的動力持續, 也許這才是我們要在博雅教育裡要被強化及努力的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生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