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1日 星期二

走一趟第二市場

 20230408日上午9-12 點。
       九點在仁愛醫院前柳川藍帶水岸公園集合,我們先在第二市場外圍走一圈,看看市場的外邊和對街長的怎麼樣子? 接下來才走進市埸看看老建築經過百年後變成什麼模樣? 當然,免得人多,十一點半前一定會讓大家繼續在二市場吃午餐,因為好吃的太多了。
 台中街廓與市場定位
       台中市有大量人口進住是在1908年全台貫縱鐵路全線通車,台中取代彰化與鹿港的重要性,而商業貿易也從沿海
港口市鎮轉為鐵路沿線的車站。當時的貫縱鐵路爲山線系統,很多內陸的城市開始了新的連接,直到1922年海線鐵路
通車,台灣鐵路就有了完整的網絡系統。
台中市也相繼在1905-1917年間完成了現在的台中火車站 (台中驛站),台中也在這段時間進行了街市改正規劃,提出
棋盤格式的街市計劃取代了傳統漢人城池的模式,並以台中驛站為中心。這是以日本京都為藍圖的台灣第一個都市計畫特區,就是現在被稱為舊城區的位置,有兩條溝渠穿越,綠川與柳川,昔日更有台中「小京都之河」稱號,因為京都也有兩條流川:鴨川和桂川。最近台中推廣觀光旅遊,也有「到台中尋找百年小京都歷史遺跡」的宣傳。當時綠川和柳川還扮演著收集城市汚水的功能,日本人很看重公共衞生,城市中廣設下水道,水川也有防疫功能,直到戰後的都市河川箱涵化後,不但變成臭水溝、還變不見,因為光復後很多從中國來的軍民在河川上蓋起了吊腳樓,成為住商混合的估衣市場,販賣南北百貨、成衣與舶來品,後來有些地方加蓋成停車場。直到2018年綠川和柳川整治完成,大家才重新可以一窺河川的全貌。
        其實當時的綠川與柳川是那時相當進步的河川設計,除衞生防疫,還有維護都市安全的卵石護岸工程,防洪排水的都市防災概念,還有綠意盎然的垂柳景象,但整治後的河川卻變成五光十色、喧嘩熱鬧的水景工程,幾乎再也找不當時垂柳如蔭的優閒河畔了,只剩下一座在綠川的孤零零新盛橋(1908),在原始景象不被重視的今日,我們該如何尋找百年前的小京都?
第二市場的建築空間
        在全面發展現代化棋盤式城市時,為了環境衛生,在1908年在綠川旁建立了第一市場,又稱榮町消費市場,地點也臨近台中火車站,建築呈三翼放射狀,與後來蓋的台中第二市場相同,但在1978年發生火災,市場拆除,1993才改建成綜合商業大樓「第一廣場」,因為有大量移工在此聚集,在2016年更名為「東協廣場」。當時第一市場主要消費群是台灣人,加上環境與公共衛生不好,魚肉蔬菜及小吃混雜,於是1917年在靠近柳川,較多日本人居住的新富町設置了第二消費市場,建築規劃仍然是第一市場的三翼放射狀模式,使市場的通道呈現六條通。為了加強了公共衞生的管理,並用六角樓塔來監督整個市場。挑高的空間及屋頂處的小閣樓(越屋根)連續的水平窗戶有利於光線進入和通風排氣的流動,並設置了排水系統及公用便所,還有冷藏庫來存放魚肉果菜保持新鮮。1924年第二市場增加了批發業務,可見當時的第二市場多麼進步及講究衞生,果然成為台中最熱鬧的市場。而市場由六角亭下的中柱開始,往外擴展,形成一層又一層的商店,對做生意來說每一位置都是好位置。一直到1965年才在沿街面加建有騎樓的二樓店鋪,原來的發射狀空間就隱藏在裡面,除非走進去,才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二市場因深具歷史與台灣建築史上的價值,成為台灣罕見之活古蹟。
        第二市場當時叫新富町市場,也被稱為日本人市場,更有人說是有錢人的市場,市場東西價位較高,需要分類別劃分攤販的區位,也只有日本人才有能力消費。市場除了魚肉蔬果外,也是中部地區的水果集散地,特別是外銷到日本的香蕉第二市場也從日據時代的日本人市場到光復後的果菜市場再到現在的觀光市場,忠誠的在不同時代扮演著稱職的角色。
        有了熱鬧的市場與人群,就有消費性的餐廳與娛樂事業,第二市場旁邊開始有了不少日本和台灣料理店,還有居酒屋及帶有女僕的咖啡屋,也漸漸引進了風俗業,有遊廓(妓院)、貨座敷(公娼)等,還有日本、朝鮮或台灣的分類。1919年柳川旁可容納二千人觀眾的紅磚劇院樂舞台開始營業,以中國傳統戲劇表演為主,如歌仔戲、京劇、福州戲等,後來轉型播放電影,在1994年因消防安檢不合格勒令拆除,歷經了長達75年的經營變遷。直到2012年才在原址蓋了117層樓高的集合住宅。
樂舞台四週的風花雪月
        樂舞臺曾是台中重要的活動場所,1921年「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灣第一個政黨「台灣民眾黨」政治組織、臺灣文化協會和臺灣地方自治聯盟都曾在樂舞台舉辦演說活動;而鮮明地標榜革命色彩的台灣農民組合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全島大會都在此召開。許多名人在此活動,許多歷史上重要的一刻在此上演,是台灣民主史的重要場域。
    戰後的樂舞台,仍以劇場、活動會場繼續經營著,甚至1950年代「黑貓歌舞團」都曾來此演出過,也曾是國際乒乓球大賽、全省地方戲劇比賽的會場。後來因電視及錄影帶風行,樂舞台漸漸淪為走在情色邊緣的二流電影院,也因為經常偷偷「插片」而被告發。插片是戒嚴時代電影檢查制度下的產物,把某些較為「色情、暴力或暴露,或政治不正確、妨害民心士氣」,被政府剪掉的電影片段在不知覺中讓觀眾看到,以此達到電影票房的目的,當然也吸引着不同期待的觀眾。
        第二市場的週邊環境除了吃喝和娛樂的樂舞台,當然還有不少信仰地方,1946年,市場內建武德宮,主要是供奉關公和媽祖,成為第二市場攤販們的信仰中心。除了民間信仰,耶穌救主天主堂在1914年在三民路市場斜對面成立,今天看到的天主堂是在1957年第三次重建,教堂內石製聖洗池、藍曬技法台語聖歌古樂譜等文物被列為文化資產一般古物;1916年在柳川與興中街處也興建了基督教柳原長老教會,現為歷史建築,接下來基督教聖教會也在三民路成立,在一個環境複雜的場域,宗教信仰也是百姓重要的精神支柱。
從估衣市場到柳川藍帶水岸公園
        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柳枝輕搖的柳川變成了克難的類眷村吊角樓,大批從中國來的軍民遷移至此,住商混合,還在仁愛醫院前蓋了估衣市場,特意成立一個攤販街區,提供給撤退來台的民眾能有生存賺錢的地方,攤販一開始賣二手衣及生活雜貨,類似現在的跳蚤市場,商品應有盡有。後來攤販向清泉崗美軍買進配給的進口酒煙、絲襪、乳液、襯衫等物品。估衣市場成為外省本省和美軍穿梭、採買便宜物品的地方,生意興隆。後因吊腳樓被媒體撻伐,認為破壞市容、衛生惡劣,台中市政府逐區拆除,將攤販遷移至中央市場,並在1987年全數拆除完畢
從過去的日本人市場到現在的觀光市場
        第二市場佔地2,388坪,建築面積324坪,市場內有54間店面、約有300家販售各種貨品的攤位,更是台中美食集中地。因為超級市場及量販店的興起改變了人們購買的習慣,第二市場也在銷售貨物上有了很大的改變,現在已成為觀光市場,營業時間拉長了,不像早市與黃昏市場只有短短的幾小時,所以我們可以從容的在任何時間走進去,甚至還有專開晚上的深夜食堂。市場內外很多小吃攤販,很多都是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的老店,隨意坐下,端上的都是一碗碗經過無數歲月、有無數老饕鑑賞過的美食。在此,我們也能見到許多上了年紀的老台中人來這一解嘴饞。在逛街品嚐美食之際,也別忘了抬頭看看市場內歷史悠久的空間,也許你會發現到處都是鐵皮違建,或是過度的裝飾與包裝,很多髒亂的陰暗角落和不太好聞的味道,這應該也是第二市場一直還沒拿到官方文資保存身份的原因之一。
        所以建議提早半小時去二市場吃早餐,最好叫一份兩三位一起吃,這樣可以多吃幾樣,因為二市場有很多超過四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小吃。大家可以上網搜尋資料,先找出你想吃的,免得到時猶豫不決。
        很多網紅列出第二市場美食特色攤位,超過百年有丁山肉丸(1909)米其林推薦茂川肉丸(1911)、阿棋福州意麵魚丸店(1918)李海滷肉飯(1924)、天天饅頭(1949)、坂神本舖長崎蛋糕(1960)、超過50年以上歷史的有顏記肉包老賴茶棧(1971)楊媽媽立食(丸一鮮魚行)魯肉邱,也有不少最近二三十年的「新店」:阿嬤ㄟ相思麵店、王家菜頭粿糯米腸、山河滷肉飯、鄒記餡餅蔥油餅、魚皮李滷肉飯、嵐肉燥專賣店、聰明擔仔麵、阿娥古早味蔴薏湯、蜜藏地瓜、承記米苔目……,還有1923年開始營業的慶周青果行,已經有百年歷史了。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魯肉飯在第二市場? 是因為當時很多早晚班勞工必須吃飽飯才能有體力去打工,就是所謂的「吃粗飽」,指的就是市場裡從早到晚都有得吃的魯肉飯,也被形容成是台灣最早的7-11
        從過去的日本人市場到現在的觀光市場,或從過去有錢人的市場變成現在便宜的小吃攤販,你又有什麼想法?
台中市古早市場
中市第一市場,榮町消費市場,1908年, 1978年發生火災拆除,1993重建,2016年更名為東協廣場。
中市第二市場,新富町消費市場,1917年,2004年全面性整修,現為觀光市場。
台中市第三市場,櫻町消費市場,1922年,1932年移至現在位置。
中市第四市場,干城町消費市場,1931年,2014年登錄為台中市歷史建築,2018年開始修復,2021年重新開幕。
中市第五市場,旭町消費市場,1937年,1938年在外圍設有簡易店鋪和飲食店,又稱為男人的菜市場。
 
問題思考
1.為什麼叫第二市場?那第一市場在那?第三第四第五市場…..?
2.第二市場除了吃東西,還有什麼特別的?
3.第二市場從日本人的市場到觀光市場,經歷了什麼?
4.你看到什麼樣的台灣市場文化?
5.對第二市場的空間保存,你有什麼看法?
6.你對第二市場的週邊變化有什麼樣想法?
7.柳川的改變,你對城市的發展與記憶有什麼建議?
8.第二市場還算是傳統市場嗎?


走一條生活日常的休閒路

前言
        從巧先聖師開始,經自強市場走到南寮福建宮,約2公里。看到亨德博士的紀念公園。往南是森林公園,往西是健康公園。不走熱門的南寮步道而轉彎走瑞井步道,一路高高低低走到瑞井的三口古井約3公里,百年緬梔、紫斑蝶的飛行路線……都在古井附近,但再也找不到日據時代的彈孔牆,還有1976年的電視劇寒流的拍戲現場,還有阿嬤的灶腳,但因為開發建房都被拆掉了。但瑞井還是有很多土角厝,斷簷殘壁,夾帶著高級的高樓公寓,有點時光錯亂! 瑞井也增加了很多景點,花甲少年轉大人的拍攝路線的花甲大道、蜘蛛人壁畫還是值得一走,看看過去,也看看現在。從瑞安宮走到遊園路,等待公車回到巧聖仙師,在自強市場吃午餐,這是台灣的類眷村市場,可以買些小農的蔬果、吃吃古早味的小吃,看看台灣的生活日常……

亨德博士的故事

         對老東海人來說,都知道東海大學南邊有個夢谷,還有一個比較遠的西邊有個古堡,我們常去夢谷烤肉,也會走很遠的泥沙路到古堡去焢窯,那裡有很多日據時代留下來的碉堡,風很大,沙也很多,風吹沙,特別在冬天,全身包的滿満的,大包小包帶著玉米地瓜甚至土雞前往,大家一個圈圈的圍著一起,唱著民歌、喝著啤酒、吃著烤肉的時代,這就是當時大學生最有趣的課外活動!相對於現在的東海人,都有著自己的交通工具,不必走很遠的路,而且唱歌可以去KTV,烤肉可以去燒烤店,這些有點麻煩的課外活動大概沒人想去做了!

        只是當時很少聽到東海附近的社區有著一個偉大的故事,就是亨德博士在南寮的故事,也因此司馬中原以此創作了「啼明鳥」小說,「…. 講起令人肅然起敬的亨德博士,使我對這座高等學府,充滿神往之情….(啼明鳥:序-司馬中原),小說中描寫東海大學工作營社團的故事,更是一個屬於東海人的故事,不僅寫東海學子的戀愛和夢想,更寫下所有高等學府中青年們,對國家民族應肩負的責任….. 據說就有學長考進東海就是為了尋找啼明鳥….聽說大度山上有一種神秘的小鳥,天還沒亮,牠們就在相思林裡唱著,牠們的啼聲比黃鶯還美…..。」

        1960年,在東海大學社會系任教的亨德教授(James Hunter)看到有人在學校的圳溝取水,覺得好奇,於是跟隨他們取水的牛車來到新庄村,,就是之前的麥當勞現在的肯德基對面的傳統村落,僅一條遊園路之隔的鄉村環境骯髒,蚊蠅叢生,衛生條件極差,水源也極度匱乏。有一次他在當地作田野調查時,喝了當地人的茶水,發覺味道苦澀,一問才知是加了明礬所致。以後他又親自體會到枯水期時,村民大排長龍等候取水所花的時間與體力。於是亨德教授向學生說明:「一所大學假如對她四周圍的社會和環境毫無影響的話,這所大學便將失去它存在的價值......要記住、大學的門不是開向象牙之塔,而是直接開向社會的......亨德教授同時成立「大肚山頂村落生活改善委員會」,與學校剛成立也是全台第一個以服務學習為宗旨的工作營社團結合,開始對大度山上各村落提供社區服務。

        當時的大度山相當貧窮、土地也非常貧瘠,村民為了能得到一點肥料,得走到山下撿垃圾、擔大肥。撿來的垃圾大肥在地上風吹日照,蚊蚋、蒼蠅多到連吃飯都要掛上蚊帳,新庄村的永順宮每年四月二日李府千歲誕辰時,這一天也叫「蚊仔生」,不但要祭拜蚊仔,也要演「蚊仔戲」,希望蚊仔飽餐一頓、看完了戲後能快樂地離開。居住在台中市的居民,經常以「要把妳嫁到大度山」來恐嚇一些不聽話的女兒。1955年,東海大學在大度山上創校時,國軍還動用飛機,在台地噴灑DDT來解決蚊蟲的問題。

        年近七十的亨德教授利用假日帶領學生,在對大度山上各村莊築水溝,整理環境,清除垃圾,設計豬舍等等,晚間還放映電影,教育衛生常識。最初居民還抱著好奇、懷疑的態度,最初參加亨德教授行列的是龍峰國小的校長和老師們,藉著他們的連接,工作營開始融入地方,日子一久,村民逐漸接受與配合。
        亨德教授退休後,積極協助居民裝設自來水。當時預估經費需240萬元左右,亨德教授除向農復會、臺灣省政府、臺中縣政府等單位爭取經費補助外,並捐出畢生積蓄60萬元(約合現在的六千萬元,當時一碗牛肉麵2元),在大度山西邊鑿井,深80公尺 ,直徑2公尺 ,稱「龍井一號井」,用抽水機打水上山,每日出水量約八百公噸,用管線輸送清潔的自來水給大度山上的人喝。村民深被感動,每戶捐一百元,有腳踏車的家庭(當時已經算是富有了)要多捐一百元,結果自來水給水工程於19634月完工。當時臺中地區有自來水供應的,僅有臺中市和豐原,臨近的東海別墅地區則慢至1983年才有自來水供應。

南寮亨德紀念公園

為了紀念此事,199951日「亨德紀念公園」落成啟用。亨德教授的家屬從遙遠的美國伊利諾州趕來台灣參加儀式!亨德博士退休時68歲,34年在台服務,畢其半生歲月在台灣這塊異國土地上教育並照顧社區的居民,這段異國恩情,足為世人典範。大肚鄉民建立「亨德紀念公園」,教化子孫飲水思源,真正的大愛是跨越時間及空間。
        我也因深受觸動,多年來帶著學生,配合建築系的構築課程,在龍峰國小、四箴國中、天恩關懷協會、雅比斯教會、南寮森林公園和健康公園等完成了40件角落空間的作品,包括等待、遊戲、休息的裝置。

南寮森林公園健康公園的角落空間作品

遊園驚夢
        關於遊園路的歷史,1973年開始在南寮四箴國中任教的林松範老師的遊園驚夢一文中有詳細的敘述。
為什麼會有遊園路如此詩情畫意的路名?
        因遊園路剛好處在大度山上的陵線上,居高臨下,西邊看到台灣海峽,東邊則看到整個臺中盆地,除了可以看風景賞夜色,更是監控台中市區和台灣海峽的重要軍用基地,所以日據時代或國民政府遷台後,這裡都是軍事要塞,為台中盆地重要鎮守之地, 到處可見軍用碉堡。但因為都市發展很多碉堡都被拆了,直到2006年台中市政府才核定12處碉堡為「歷史建築」,才免被拆除,據說碉堡都有地道相連。
         當時日本殖民政府將大度山開發為「望高寮」,有涼亭有大樹,每到佳節,日本仕紳、軍官、眷屬成群到此觀景休憩。也開闢一個高爾夫球場,一個賽馬場,現在監理所的地方以前叫「走馬仔」,是訓練馬匹的地方,現在「四箴國中」至「自強新城」這塊平坦的土地則是飛機訓練的地方。機場有一間很大的飛機庫,村民都叫「大間厝」。這整個區域,日本人就叫「遊園地」。同一個時期,在大度山北邊的神岡,殖民政府建立了一個大軍營,駐紮很多日本兵及馬匹。1936年,有一條筆直又寬大,可通行汽車的大馬路,把神岡與遊園地連結起來,取名為「遊園路」。於是遊園路成為紳士淑女、騎馬打球、滑翔翱飛、遊樂歡笑的場域。
         大度山在清朝光緒年間,已經有好幾些漢人居住的村落,當時所謂的「大肚山四個庄頭」就是目前新庄、南寮、蔗廍和瑞井,人們日常來往行走的路就像現在的登山步道,從來沒看過像遊園路這麼大的路,所以村裡的人都稱它為「東邊的大路」。
         二次大戰時遊園路成為戰機的跑道,包括著名的自殺性神風特攻隊也在此起降,也引起美軍飛機多次的轟炸,才會有瑞井的彈孔牆。
        二次結束後遊園路變成國軍訓練演習的場所,坦克車隆隆的響聲經常迴繞於遊園路上,還是國軍訓練跳傘的場所,當時的遊園路好不熱鬧,有行軍的隊伍、戰車來來往往、加上由天而下的傘兵。

都會公園與遊園路旁的碉堡

瑞井社區
         新庄臨近東海別墅、商店連續人潮不少,南寮是熱門的步道景點、蔗廍連接台中工業區、路開的很大,瑞井卻保留了很多土角厝和合院建築,雖然這幾年蓋了一些高樓公寓,但仍然有很多錯綜複雜的小徑與破落的老房舍,並不像一些村落因地方創生改頭換面,被所謂的商業藝術家們進駐,這裡仍然有不少居民在這裡,過著平凡的生活。
        2012年闢建而成的瑞井步道,可從南寮步道連接瑞井古井,全長約3公里。2016年千里步道協會在步道起點,利用現地石材鋪設而成約長度30公尺的手作步道外,其他則是以水泥為主的工程材料興建,可以比較出來與周邊自然環境的融合與對腳的保護力的差別。
從瑞井古井出來,進入社區,,就可以看到福德祠前三棵巨大的百年緬梔老樹,原本有五棵,其中兩棵十幾年前被颱風吹毀,所以只剩眼前三棵。古井解說牌上說緬梔花是「瑞井三寶」之一(緬梔花、古井、瑞安宮軍中媽),緬梔就是雞蛋花,屬夾竹桃科,花很香,但有毒。這裡還有紫斑蝶往北遷徙時之行經路線、很多璧畫,值得走走逛逛。

瑞井古井與百年緬梔老樹

瑞井還有很多景點,彈孔牆,是二戰時,美軍轟炸台灣中部時遭受流彈襲擊破壞的彈孔痕跡。官方所稱台灣首部電視影集「寒流」電視劇拍攝現場, 1976台灣老三台首度以聯播方式播出的反共影集全60集。內容主要為敘述中國共產黨中國的發展歷程。劇裡一句經典台詞:世界是圓的;左派往左走,走到盡頭是右方;而右派再怎往右走,走到盡頭也是左方。
       「阿嬤的灶腳」看似一座「廢墟」,不過細看平面圖,有廳院、廂房、廚房,儼然就是一個「家」,戶外還有小雞的裝置藝術,就像古早農業社會的寫實面。
但以上的三個景點因蓋大樓已被拆除了。

 
已被拆除老的房舍

新房子已完工
花甲大道和蜘蛛人牆

           2017年「花甲男孩轉大人」電視劇在此拍攝取景,掀起一股風潮,除了劇情逗趣之外,也寫出不少人的心聲,現在也有了花甲大道,蜘蛛人牆…..,從寒流到花甲,瑞井幾乎有無限的魅力,可以放慢腳步走一走。
        最後回到巧先聖師廟,走進旁邊的自強化社區,裡面有一個自強市場,這是19791982年間蓋的類國宅的類眷村社區,有801戶,當初住在這裡大都是隨國民政府來台的老兵,所以有很多美味麵食,太一麵店、鄭記炒麵、自強土魠魚羹⋯⋯都是好吃的傳統小吃。當然傳統市場充滿人情味的買菜行為是在超市𥚃是看不到的。很多擺在地上的小農讓我們看到辛勤的台灣農民,菜類豐富的大農仍然門庭若市;擁擠的雜貨店貨物總是琳瑯滿目;而活力四射的新居民更讓傳統市場顯得熱鬧非常,可以聽到不同的語言,吃到不同國家的食物!我們就停下來吃個午餐,再逛逛買些水果、南北百貨…….,你會發現:為什麼會那麼便宜!所以,有空再來!
 
問題思考
1.想像一下日據時代的遊園路是什麼樣的樣子?兩旁有沒有房子,有沒有搖攤販?
2.遊園路很長,道路在都市裡是斷開還是連接?
3.亨德博士給你帶來什麼啟發?
4.你看到什麼樣的台灣社區文化?
5.社區整體營造成就了什麼?
6.南寮有很多登山步道,是觀光還是健身?是經濟還是投資?
7.你有聽過千里步道? 什麼樣的步道算好步道?
8.瑞井很多房子被拆? 你對經濟發展與歷史保存的看法?
9.土角厝怎麼樣面對現代建築的衝擊?
10.自強社區作為類眷村,那傳統市場與超級市場的差別在那?











    



生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