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8日 星期日

失而復得的價值


失而復得的價值
路十五132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耶穌就用比喻說: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5找著了,就歡歡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裏;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或是一個婦人有十塊錢,若失落一塊,豈不點上燈,打掃屋子,細細地找,直到找著嗎?找著了,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落的那塊錢,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10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裏任意放蕩,浪費貲財。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15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裏去放豬;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裏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裏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20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裏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25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裏;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甚麼事。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地回來,把肥牛犢宰了。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30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父親對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聖經記載了三件有關失而復得的故事,就是路加福音十五章所述:失羊、失錢、失人,也就是浪子回頭。
    耶穌在什麼情況下說出這三個比喻呢?當時耶穌在稅關機構裡召了稅吏馬太,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於是耶穌在屋裏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坐席。而這時眾稅吏和罪人都來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法利賽人和文士這些宗教領袖看到如此狀況,就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這是猶太教中認為是不潔淨的行為。耶穌看出他們的疑惑,於是就用比喻說出這個三個故事。因為猶太人身為上帝聖潔的選民,不跟稅吏、罪人和外邦人相處,更不用說一起吃飯了。所以耶穌認為這些罪人就是失去的那隻羊、那塊錢、那個人,能找回是莫大的恩典。另外他也指出猶太人,已經走歪走偏了,應該回到上帝那裡去。所以耶穌的比喻一語雙關,一是指被猶太人拒絕的罪人,也指出猶太人就是拒絕上帝的罪人。
    耶穌面對這群混雜的群眾,他們當中有門徒,有被社會鄙棄的人,有由耶路撒冷而來的宗教領袖,他就運用三個比喻教訓他們。耶穌講到一隻迷路的羊,比哩亞人飼養許多羊,對牧羊人的生活自然熟悉。作為一個牧羊人或羊主人,就算遺失了一隻,也會四處遍尋直到尋見,然後他會把羊抱回羊群裡去,因為一隻羊可以賣不少錢,羊是他的財產,他當然不願意捐失。
    第二個比喻也是講到遺失、尋找和尋見。有一個婦人在她那黑暗、無窗的小屋裡,遺失了一塊小銀錢(原文「拉克瑪」,一個「拉克瑪」相當於一天的工錢,台灣現在一小時158元,一天八小時則為1264元)。她擁有的十塊銀錢,大概是她很不容易存下來的,現在卻遺失了十分之一!她一定很頭痛,本來存好十個銀錢可以買一件美麗的衣服,週末參加友人的宴會,現在卻美夢成空,傷心不己。所以才翻箱倒櫃,還點上燈,一定要找到。
    第三個比喻是浪子的比喻,它顯明神的慈愛。在這個比喻裡可以看見浪子的回轉。作為小兒子,他可以承受父親三分之一的產業,他的兄長得三分之二。依照當時的傳統與法例,早分產業是有責任供養父親的,但浪子卻似乎疏忽了這份責任。當他花盡所得的產業後,竟淪落替外邦人養豬過活,這是猶太人所恥的工作。最後,他的理智戰勝了情慾,他帶著後悔與謙卑的心,返回父親那裡去。
    這三個比喻的結果都是好的,管羊的,找著羊了,就歡歡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裏;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丟錢的,找著了,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落的那塊錢,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失去兒子的父親,就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可以看到失而復得心中那股快樂,是無法用新的東西來彌補的。
    失而復得是上帝眼中的一種價值觀,是一種無論如何都要重新要回來的機制,原本已經存在,屬於上帝的東西,突然丟掉了,上帝不惜代價一定要找回來。丟掉了或失去了是一種損失,失去了財產、金錢、親人、紀念品,或記憶,心裡會失落,總要看到摸到、或擁有,才能感覺到具體。所以很多人願意花大錢,花精神、花時間,要想辦法要把失去的找回來。有一部電影:航站情緣,就是描述一位維克先生從東歐某個國家到紐約,只是為了了卻已過世父親的心願。維克已故的父親是個爵士迷,收集當時世界出名的爵士樂手簽名,只剩下紐約的一張,所以維克千里迢迢、千方百計要拿到紐約爵士薩克斯風演奏者班尼的簽名。但卻因為他並不知道在旅途中他的國家被反政府武裝推翻了,他所持有的護照因此失效,維克不能踏入美國領土半步,也沒法回家,只能待在機場候機大樓裡,共待了九個多月,這看起來很不可思議, 因父親早已過世, 他可以不實現諾言,但他解釋說:若是換成是他父親,他相信他父親會為他做這事,這句話可以看到他們父子的感情深厚。這是個真實故事改變的電影,是一位伊朗的政治異議份子,在法國戴高樂機場一住就住了十九年。所以很多事情很難用理性解釋,看到價值,不願損失,努力尋找,終於找著。
    這是上帝的價值觀,這要被找回來的就是上帝的選民猶太人,他們自願走丟,上帝想儘方法要他們回來卻被拒絕,後來只有派他的獨生兒子出馬,但卻被這些故意走丟的猶太人殺了。有些東西丟了,可以買新的,但有些是不能彌補的,上帝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寶貴,因為在基督裡我們有無限的價值。
    其實聖經有很為地方都在陳述相關的事情,有人要往外國去,將葡萄園租給園戶,打發僕人去收租,竟被打且趕出去,又打發另一個僕人去,也同樣被打並且凌辱他,又打發第三個僕人去,他們也打傷了他,把他推出去了。園主就打發他的愛子去,不料,園戶把他殺了(20:9-15)。也有一個人擺設大筵席,請了許多客人,但所請的人卻不能赴宴,聖經說:眾人一口同音地推辭,說:我買了一塊地、我買了五對牛、我才娶了妻所以都不能去。於是主人很生氣地去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吃飯,要坐滿屋子。主人說:先前所請的人,沒有一個得嘗我的筵席。(14:16-24)
    從這些例子裡可以看到上帝的價值觀,就是將救恩從猶太人擴展到外邦人,也就是世界上每一個人。
    浪子的比喻所強調的不是像失羊的冒險尋找,也不是像丟錢的細心尋找,而是耐心的等待,相比之下,父親遙遙無期的等待,可說是最困難的,因為是見不到的尋找。在曠野裡找迷羊,可以循著曾走過的軌跡東南西北的方向去尋找;在家中丟錢,可以逐個房間尋找,但失去兒子的父親只可以在屋前等待他回家。
    走失的小羊,沒有能力自己回家;失去的錢幣,不會發出求救信號,他們只能等待主人尋找;浪子卻是不同的,在走投無路之際,他坐在豬群中懊悔,對父親家人朝思暮想,但他必須要立志回家,他必須離開豬群,起程回家!這三個比喻告訴我們,我們不能自救,有時連發出求救的力量也沒有,但當聖靈光照我們的內心時,我們就會感到後悔認罪,就要起身回家。單有自責的心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起來,歸回父神的懷抱。
    這三個比喻提醒我們,救恩不是罪人在尋找救主,而是救主尋找罪人,這就是基督信仰最大的價值。在主裡人有最高的價值,因為主是因我們而被釘十字架的。
在這三個比喻中,最令人扎心的是: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最難救助的,就是那些不曉得自己迷了路的羊。
  在浪子比喻中,長子不明白父親的苦心,不懂得失而復得的喜樂,不珍惜死而復活的弟弟,結果他雖然身在父家,內心卻不能與父愛起共鳴。他給父親的回應是:弟弟已經把你的錢財浪費了,現今請你不要把你的感情浪費在他身上。換句話說,他不希望「浪子的父親」成為「浪費的父親」,就像很多自以屬靈的人,忘郤了自己身為長子的身分,父親解釋: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聖誕節將要到了,世人都在消費聖誕節,將聖誕老人看成是節慶的主角,吃喝玩樂,卻將耶穌留在曠野? 丟在屋角,沒人有時間再去尋找。所以聖誕節變成外邦人的日子,甚至很多商業場所已經架好聖誕裝飾,還舉辦點燈儀式, 1129日紐約市政府舉行傳統一年一度的聖誕點燈儀式及慶祝遊行,法輪功也被邀請參加。121日晚上,台南市黃偉哲市長已親自主持台南聖誕節點燈晚會。我們基督徒好像突然間被提醒聖誕節來了。
    聖誕節不是突然間到來的,是有程序的,天主教有「待降節」,自聖誕節前四週,由最接近11月30日之主日算起直到聖誕節。每個主日會點燃一根蠟燭,代表醒悟、悔改、喜樂和平安。所以不要忘記上帝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寶貴,因為在基督裡我們有無限的價值。聖誕節,就是慶賀耶穌降生,找個朋友,請他吃個聖誕晚餐,告訴他,耶穌可以成為他的救主、生命的主,可以改變他一生的生命,因為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10:10)





2019年10月6日 星期日

神話語的祝福

        雨雪從天而降,並不返回,卻滋潤地土,使地上發芽結實,使撒種的有種,使要吃的有糧。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悅的,在我發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以賽亞書55:10-11)
        剛信主時,被告知要將神的話常常放在心中,因為詩篇119:9少年人用甚麼潔淨他的行為呢?是要遵行你的話。119:11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裏,免得我得罪你。這是聖經的提醒,當然就要注意小心行事了!而馬太福音有兩次提到神的話的重要性: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5:18)。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天地都市要廢去,但神的話都不能廢去,還要成全(24:35 )!意思就是說神的話都要被成就。所以那個時候我很努力讀聖經。我發現我有追求宗教的個性,信主之前我跟隨家族拜拜,家𥚃三座神台,門口有天神,房子裡的二廳有土地公及祖先牌位,我每天早晚兩次燒香膜拜,上課前及睡覺前,拜拜時會將關心的事放在嘴裡唸唸有詞,卻不能滿足我渴望宗教的慾望,於是找書閱讀,剛巧高中時是學校圖書館志工,很容易找到很多相關的書籍,但卻越唸越糊塗,開始對自己所拜的存疑,但當時也沒有太多的機會去了解其他的宗教,加上準備進大學,要花很多時間,因為要申請的大學有不同國家,準備的資料都不一樣,星加坡要看馬來西亞高中聯考的成績,還要介紹書及讀書計畫,台灣卻要參加海外僑生聯合召生考試,又要考本地的高中聯考,又要考台灣的聯召,考的東西又不太一樣,馬來西亞高中聯考用英文及馬來文考,台灣聯召要用中文考。所以忙著準備考試,敬虔的膜拜對我是很重要的支撐,有拜有保佑,但對進一步宗教的研究就沒有了。
        結果東海大學建築系給了我入學名額,也是我有興趣的科系,雖然搞不清楚建築是什麼,也不曉得東海大學是什麼樣的大學,在填志願的時候有一位舅舅的同學,得知我要到台灣讀大學,特別來指導我,聽我說明志向,他就推薦東海大學建築系,原來他是東海大學建築系畢業的,我的學長,就是如此,十八歲的我就一個人飄洋過海,轉了三班飛機到了台灣的松山機場,再坐四小時的金馬號到台中。
        因為學制不相同,功課拉緊報,加上生活環境改變,生活也陷入危機,心中非常茫然,就想到要拜拜尋求護庇,但我的神位在那裡?我的香在那裡? 我開始懷疑我的信仰,我需要的時候他不在? 這是什麼神? 當時有些課因上學期被當掉,下學期就被擋修,所以必須要選修其他的課,就選了當時很流行的存在主義,老師是基督徒,就開始對基督教有認識。到大二時剛好有同學邀請參加團契,一年後,大二暑假,就信主成為基督徒。也因為有這段不順的過程,我分外珍惜我的新的信仰,所以也願意花時間去追求,加上碰到一群願意幫助我成長的前輩,我非常感激,因為信仰需要有人指點迷津,特別是基督信仰,聖經是有讀沒有懂的書,需要幫忙。當時早上有人倍我晨更,也有參加查經研讀聖經,一卷一卷的查考,偶而也有專門的讀經特會,記得就有參加過周聯華牧師的新約課程。還有一件特別的,就是背經,每星期都要抽背,背不出來,或背不完整的都要罰錢,有一個筒子,我們會自然的地把一塊錢投進去,期末就可以去吃大餐了。
        這種陪伴的行為我們叫「陪跑」,陪跑者是需要負代價的,他要陪你晨更,陪你查經,複習背經,甚至陪你去教會,還要事先準備好,要更努力用功,記得有一位馬來西亞到東海的校醫,他的身分是宣教師,我參加他的查經班,我們就經常在傍晚跑操場十圈,再一起吃飯。
       耶穌就是好的陪跑者,約翰福音第一章提到施洗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裏(彼得和安得烈),看到耶穌,就說:看哪,這是神的羔羊!於是兩個門徒就跟從了耶穌。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甚麼?他們說:拉比,在哪裏住? 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他在哪裏住。住在一起代表生活在一起,所以看到日後耶穌去那裡門徒就去那裡,或門徒去那他也去那,彼得岳母發燒,他就跟著彼得
回去,醫好了彼得岳母的病。門徒跟著他在大街上趴趴走,參加婚宴、喪禮,參加法利賽人的飯局,也與稅吏並罪人一同吃流水席。當法利賽人質疑耶穌和罪人同桌吃飯違背猶太人的信仰原則時,耶穌公開表達立場: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這些都是耶穌陪跑的一部分, 就是陪在一旁,碰到什麼就教什麼,完全用機會教育的方式,人數不多,雖然只有12人,但重質而不重量。
        其實耶穌在教導門徒中最強調的就是神話語的重要性:天地都市要廢去,但神的話都不能廢去,還要成全!同樣的,保羅也告訴他的同工: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提後3:16)。神的話帶有能力,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希伯來書4:12)
       神的話語帶來力量,但只是知道卻沒有去遵守是沒有果效的。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裏,免得我得罪你,但要有潔淨的行為呢?就是要遵行神的話。聖經中遵守、遵行兩個字出現251次,一直重覆的提醒我們要行道。行神的道可以帶來很多的祝福,雅各書一章說: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孔子也說過:吾聽吾忘 吾見吾記 吾做吾悟,經調查,只讀過的兩星期後只記得10%,只聽20%,實際看到30%,實際看到及聽到50%,你將他說出來會記得70%,若你親身去行會90%記得。所以將神的話活出來是重要的。聖經也提到神的話就是屬靈的糧食,吃飽了就要去運動,運動就像行道,若不運動,我們的身體會有問題。
        亞蘭王的元帥乃縵長了大痲瘋,他以色列籍的女僕告訴他,撒瑪利亞的先知能治好他的大痲瘋。於是乃縵帶銀子金子,衣裳十套,還有亞蘭王給以色列王的推薦信就去了,以色列王看了信,就撕裂衣服,說:我豈是神,能使人死使人活呢?這人竟打發人來,叫我治好他的大痲瘋?神人以利沙聽見就打發人去見王,說:你為甚麼撕了衣服呢?可使那人到我這裏來,他就知道以色列中有先知了。於是乃縵到了以利沙的家,站在門前。以利沙打發一個使者,對乃縵說:你去在約但河中沐浴七回,你的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乃縵很生氣,一來他是知名人士,有國王的推薦信,以利沙連面都不見,派一個家丁隨便說說,而我已經站在門口。乃縵以為以利沙會出來親自求告耶和華,在患處搖手,治好這大痲瘋。現在那麼沒有誠意,還要我到約旦河洗澡,大馬色的河比以色列的河水質更好!乃縵百般不悅,不是抱怨水髒就是設備不好,於是氣憤憤地轉身要走,他的僕人對他說:你就聽先知的話,洗澡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搞不好真的得潔淨呢?於是乃縵下去約旦河洗澡,一次兩次三次,好像也沒什麼變好,心中開始滴沽,四次五次六次還是一樣,信心降到底點,僕人又說了:最後一次,堅持到底,不要前功盡棄……聖經說:乃縵在約但河裏洗澡第七回,他的肉復原,好像小孩子的肉,他就潔淨了。這就是聽道後行道的結果,病得治療。若只有聽沒去做也沒有效果,所以這醫治乃縵大痲瘋的不是約旦河的水,而是聽神的話去行。有人說這是先知以利沙從神那裡得到指示,是針對乃縵說的,跟我無關。但要相信,神的話通常會透過人來提醒我們,可能是我們的長輩或教會的牧長們,或我們直接從讀經中神向我們指示。最近在整理基督教大學對中國現代化的影響,成千上萬到中國的歐美宣教師都是因為神的話直接或間接臨到他們心中,馬太福音28:19和使徒行傳1:8是很重要的兩處經文影響到他們,就是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神的話語帶有能力,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告訴我們神的話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但要怎麼樣能抓緊神的話? 我一直用一隻手抓住一本聖經的比喻,也就是掌握聖經的手,五隻手指各自代表一種與聖經的關係,聽道、讀經、研經、背經、默想,手心則是應用,我們若用五隻手指抓住聖經應該已經很穩,別人想要搶走聖經也很難,但若再用手心托住,那就更是萬無一失。
        大家彼此勉勵,在神的話上進深

2019年8月24日 星期六

生活? 生命!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10:10)

       聖經有兩位重量級的人物,所羅門王與使徒保羅,他們對生命都有很清楚的描述。所羅門以君尊的地位,全國的財富,來尋找人生的滿足。他說: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留下不給它的;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為我一切所勞碌的快樂,這就是我從勞碌中所得的分 (2:10) 。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我看這也是出於神的手 (2:24) 所羅門認為他勞碌工作,拿到酬勞去吃喝,身體飽足,心情愉悅,是神所兌許且樂意看到的。但接著所羅門說:故此,我轉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勞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絕望。因為有人用智慧、知識、靈巧所勞碌得來的,卻要留給未曾勞碌的人為分。這也是虛空…..( 2:20-21)所以所羅門嘆息人生的短暫一代過去一代又來(1:4)。傳道書有25處提到虛空:我見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1:14)
       保羅卻說:我為這福音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師傅。為這緣故,我也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後1:11-12)
       一個是君王,一個是平民,一個是享有一切為了滿足自己,一個是放棄一切為了基督。他們兩個對人生的感受有天壤之別。
        最近查經班在讀傳道書,在討論的過程中發現所羅門並沒有受過勞碌之苦,不像他父親大衛還放過羊,打過仗,做過琴師,所羅門一出身就是王子,富二代,基本上他得到的教養與栽培是非常完備及良好的,他的智慧就是在皇室的完整教育下獲得的,因為他從小就讀書,所以才會說:讀書多,身體疲倦 (12:12)。所羅門飽讀詩書,知識豐富,他本來就有比一般人更好的教育條件與環境,但他的智慧能達到高峰卻是上帝所賜的。
       有一晚,耶和華在所羅門的夢中顯現,對他說:你願我賜你甚麼?你可以求。所羅門說:你僕人我父親大衛用誠實、公義、正直的心行在你面前,你就向他大施恩典,又為他存留大恩,賜他一個兒子坐在他的位上,正如今日一樣。耶和華我的神啊,如今你使僕人接續我父親大衛作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僕人住在你所揀選的民中,這民多得不可勝數,所以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所羅門因為求這事,就蒙主喜悅,神對他說:你既然求這事,不為自己求壽、求富,也不求滅絕你仇敵的性命,單求智慧可以聽訟,我就應允你所求的,賜你聰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沒有像你的,在你以後也沒有像你的。你所沒有求的,我也賜給你,就是富足、尊榮,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沒有一個能比你的;你若效法你父親大衛,遵行我的道,謹守我的律例、誡命,我必使你長壽 (王上3:5-14)
         所羅門要求智慧管理國家百姓,因他沒為自己求富貴榮華,神非常喜悅,於是買一送二:除了智慧,還賜富足(有錢)、尊榮(有地位),若所羅門謹守神的律例,再加送長壽。
        結果呢?聖經記載:所羅門每年所得的金子共有六百六十六他連得(34公斤=1他連得,22644公斤/),另外還有商人和亞拉伯的諸王,與國中的省長所進的金子….所羅門年間,銀子算不了甚麼….王有他施船隻與希蘭的船隻一同航海,三年一次,裝載金銀、象牙、猿猴、孔雀回來。所羅門王的財寶與智慧勝過天下的列王,普天下的王都求見所羅門,要聽神賜給他智慧的話。他們各帶貢物,就是金器、銀器、衣服、軍械、香料、騾馬,每年有一定之例。所羅門聚集戰車馬兵,有戰車一千四百輛(台灣有306架戰機-經國130, 幻象60,F16-150,F16V66),馬兵一萬二千名….在耶路撒冷使銀子多如石頭,香柏木多如高原的桑樹。所羅門的馬是從埃及帶來的,是王的商人一群一群按著定價買來的…..( (王上10:14-29) 看起來以色列國運昌隆,加上大興土木,興建耶和華的殿和皇宮,整個國家看起來欣欣向榮,充滿生氣。所羅門王統治以色列的四十年,在政治、經濟、外交各方面的成就,比父親大衛在位時期有更進一步的發展。所羅門統治時期可以說是以色列民族統一王國存在年代中無可比擬的黃金時代。但從所羅門離世之後,他的兒子爭權奪利,各種問題浮出台面,人民也因工作及稅賦太過沉重而抗議,經濟問題導致所羅門引進外勞將國土割讓給人(把加利利地的二十座城給了希蘭) ,也帶進了外邦的宗教,他的妃七百,嬪三百,聖經說這些妃嬪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不效法他父親大衛誠誠實實地順服耶和華他的神。結果是一位曾帶領以色列邁向富強的所羅門王卻也帶領以色列走向分裂,他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智慧,但這些豐富恩典沒有讓以色列更加堅強與永續,而一路建造的國度最後歸回原點。
生活豐富,心靈卻空虛的所羅門試著用三件事來充實人生:如何用酒使我肉體舒暢….縱情娛樂 (2:3) ;追求成功….建築、園藝、家政、畜牧、財政、音樂…. 所羅門幾乎那行都行,他作箴言三千句,詩歌一千零五首,他講論草木,飛禽走獸、昆蟲水族…. ;尋找智慧,我轉念觀看智慧智慧勝過愚昧,如同光明勝過黑暗(2:12) 
所羅門追求智慧、成功、娛樂,仍覺空虛,他說明了原因:智慧-無論智愚一樣死亡;成功-死後財富不知給誰;娛樂-毫沒有功效。
看到所羅門生活中的無奈,也看到保羅的積極與賣命。保羅一直提到他的服事非常辛苦危險:林後11章提到: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裏;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裏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我若必須自誇,就誇那關乎我軟弱的事便了(23-30)…. 。保羅作了個結論: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4:11-13) 。保羅生活的辛勞,大概也不是我們要追求的,我們可以服事,但不能太累。最近我們去東港短宣,開始時覺的有壓力,年齡這麼大了,還能做什麼?但靠著信心,也靠著同工一起討論、籌劃、禱告,結果是很感恩的。我們沒有像保羅一樣的辛苦,反倒可以透過服事與同工連接,一起配搭,培養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的團隊,也順道退修會,一起旅行。

耶穌卻提出他關心的是我們的生命: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10:10)
我們的生活很重要,但生命更重要,命都沒了,怎麼樣過活?耶穌要我們的生活是可以活出新生命的生活。怎麼樣的帶著新生命的生活?當然答案很簡單:活出神的話語,也就是說聖經說什麼就要做到什麼,但卻不是件容易的事。
有一位在美國雜誌當專欄的作家雅各先生,寫了一本書:我的聖經狂想曲,他要用一年的時間,按照聖經的教導,過著他認為虔誠的基督徒生活。容易不容易?雅各先生條列出聖經的律法、建議與忠告,最後累積出72頁、700多條需要遵守的規範。他不僅買來各種版本的聖經,並在這一年中請教許多牧師、猶太教拉比、天主教神父等,希望豐富自己對於聖經的理解。他也前往各地拜訪仍舊忠於聖經字面意義的團體與教派,與他們一起探討聖經真義。他的聖經根據是傳道書最後-節: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12:13)。
聖經利未記規定栽種各樣結果子的樹木,前三年果子是不可吃的。第四年所結的初熟果子要分別為聖獻給神,要到第五年才可以吃。(19:23-25你們到了迦南地,栽種各樣結果子的樹木,就要以所結的果子如未受割禮的一樣。三年之久,你們要以這些果子,如未受割禮的,是不可吃的;但第四年所結的果子全要成為聖,用以讚美耶和華;第五年,你們要吃那樹上的果子,好叫樹給你們結果子更多,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雅各先生因要守這條律法,他不能吃栽種未滿五年的果樹結出來的果子,他不斷的尋找,果醬公司也無法給他保證,他只好轉而去研究各種水果生長結果的時間,最後發現櫻桃樹需要栽種至少五年到七年才會結果。終於,他可以放心的吃櫻桃了!吃櫻桃的時候他想著:吃每顆櫻桃大約花三秒鐘。吃只花三秒鐘,可是長成起碼要五年,這對辛苦長出果實的櫻桃樹似乎不公平。最起碼我可以做到的事:在這三秒鐘內,注意力全放在櫻桃上,仔細欣賞果皮帶有的酸味。以及咬下時微微的爽脆聲。而他也發現聖經不允許穿混紡的衣服,而在美國還能找到專門分析衣服中是否有混紡的專業人士,可見在美國按照聖經律法過生活的人真的不少。

這本書很厚很長,但很搞笑,所以很快就看完了。不過看完這本書時,也讓我反思自己的信仰。也許我沒辦法如此嚴謹的過生活,但要抓住:「上帝優先、對罪敏感」兩件重要原則,也就是凡事先禱告,看看心裡是否平安,上帝有沒有對我講話?凡做任何事,會不會與罪相連?當然這些原則都得建立在多讀上帝的話語,你越花時間接觸上帝,祂也會更認識你,你也一定會多認識祂。
    所羅門在傳道書一二章用了七個負面的描述生命:虛空、勞苦、補風、憂傷、勞碌、愁煩、厭煩,還做了結論:我見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1:14) 。如何能夠打破所羅門的咒詛?就是傳道書最後一句話: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也是耶穌說的: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2019年6月7日 星期五

感恩與祝福


路加福音628 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

    前兩天過端午節,我們又有三天的連續假期,大家如何過節?
    台灣有四大傳統節日,農曆新年、清明、端午及中秋,這都是跟中華文化有關係的紀念性節日,每個節日都有動人的故事與文化內含,但在台灣的我們幾乎不再談論節日的意義,而是如何消費節日。像農曆新年在推銷年菜,據統計年菜商機市值40億元,今年過年我們要訂王瑞瑤寶師父的年菜還搶不到,限量預約,非常搶手。我們過年吃年榚、清明節吃潤餅、端午節吃棕子、中秋節吃月餅….我們紀念性的節日都變成以吃為主,民以食為天,果然是吃的民族。
    除了吃,我們不再談節日的意義了。農曆新年是趕走年獸、除舊佈新;清明節是紀念介子推忠心晉王重耳被火燒死,慎終追遠、紀念祖先;端午節是屈原為了國家投江自殺的偉大愛國情操;中秋節除了傳說中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外,主要是紀念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對抗當時元朝的殘酷統治,在八月十五夜將「起義」的紙條藏入餅裏傳遞起義抗元消息,從此開啟了中秋節吃月餅的習慣。但如今過這些節日卻是選擇好吃或養生的棕子或月餅,我們將應該好好將這些值得學習與歌頌的歷史視為做人處事的借鏡。但商業行為主導了一切,而媒體又熱衷服務商業,導致社會很多價值觀的混淆。
    我們怎麼樣過節?
    相信大部份的人過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船,敲鑼打鼓,熱熱鬧閙慶祝,是為了好玩,是為了娛樂,我們劃龍舟劃得越來越快,是為了要爭第一名,而不是要把屈原救上來。我們包了那麼多粽子,是為了要嚐一嚐家鄉味,而不是要丟到河裏去,使魚不吃屈原的身體。我們在河邊敲鑼打鼓,是為了表演傳統音樂,展現傳統的樂器,而不是要驅趕魚蝦吃屈原的屍體。我們聽了鼓聲也沒有激起我們學屈原成為一個正直,有正義感的人。

    有學者說這就是「實況與本質脫節」。也就是說外在的形式跟內涵不一致,活動跟它原來的目的和意義已經脫節,沒有關聯。這不僅是社會上的現象,也是在宗教裏面時常發生的現象。馬太福音2325-28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洗淨杯盤的外面,裏面卻盛滿了勒索和放蕩;你這瞎眼的法利賽人,先洗淨杯盤的裏面,好叫外面也乾淨了。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裏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你們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顯出公義來,裏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

    先知阿摩司時代也有同樣現象:我厭惡你們的節期,也不喜悅你們的嚴肅會。你們雖然向我獻燔祭和素祭,我卻不悅納,也不顧你們用肥畜獻的平安祭;要使你們歌唱的聲音遠離我,因為我不聽你們彈琴的響聲。(阿摩司書521-23)
    聖經中先知或耶穌對猶太人有很高的要求? 身為上帝的選民,而我們現在是上帝的子民,上帝要我們如何過節? 我們先來看看猶太人怎麼樣過節。

猶太人過節前的一個星期(逾越節),猶太教徒就開始誦念懺悔禱文,祈求上帝寬恕他們在過去一年所犯下的錯誤。甚至登門拜訪過去一年自己可能在行為和言語上曾經得罪的人,請求饒恕。還有按照習俗,猶太人過節時要去海邊或河邊等有活水的地方祈禱,同時翻抖衣服口袋,象徵式地表示將所有的罪孽拋入水中。在舊約時代,大祭司一年一次進入至聖所,在神面前先為自己贖罪,然後再為全以色列百姓獻贖罪祭。現在他們仍然在過節時認罪悔改,求上帝潔淨,更是求人饒恕。在過年節的初十,是最莊嚴神聖的贖罪日,猶太教徒堅持一天不吃不喝不工作,到猶太會堂祈禱,為過去一年中所犯的罪過贖罪。這一天全國上下幾乎一切活動都停頓下來,所有公共交通停運,沒有電視、廣播,所有商鋪、旅遊參觀、娛樂場所、學校和企業辦公場所全天關閉。

認罪禱告是猶太人最重要的品格要求,要懂得知錯能改、反思、感恩、修復關係…….是很不容易的事,在耶穌最後一個逾越節,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祂先為自己禱告,然後為門徒禱告,最後為全教會合一禱告。在禱告中特別要門徒「要禱告,免得入了迷惑」,「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這都是要門徒遠離罪與迷惑。

猶太人是給自己的心靈作大掃除,接下來就是心靈的重建,就是為所有成就的事感恩,也為將要成就的事獻上祝福,重新建構與上帝的關係。
感恩是我們禱告最重要的一環,聖經很清楚的告知我們: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 5:16~18) 祝福卻不常有的宗教行為,大概只有牧師才有此權柄? 或像以撒這樣德高望重的長者才能給人祝福,希伯來書1:20以撒因著信,就指著將來的事,給雅各、以掃祝福;彼得前書3:9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因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氣。

日本科學家江本勝(Emoto Masaru)「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一書,提出以水結晶()的科學實驗來印證祝福的重要。當水聽到悅耳動人的音樂「平安夜」,它的結晶體會很美,但相反的,如果用很惡劣的話語去咒罵水或讓水聽很吵雜的聲音,水的結晶就變得很醜、甚至根本無法結晶。江本勝的一系列實驗跟他用科學儀器拍下的水結晶圖,證實了喜悅、祝福、讚美、愛、和諧跟感謝這些正面的情緒,對水起了很美好的作用。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的研究發現感恩的七大能量:讓我們更有耐心、生活美滿、更愛自己、幫助睡眠、控制熱量、減輕憂鬱、感恩是快樂的泉源。
那我們要不要在認罪反省後,也很積極的甪感恩與祝福來回應上帝的赦免與愛。

    在美國奧勒岡州的波特蘭有一位牧師和他的太太。他們有個兒子,這兒子帶給他們許多煩惱。不只如此,這兒子離家出走、斷絕音訊三、四年了。牧師於是找了一位心理諮商師,把心中的苦楚告訴他。這位心理諮商師看著牧師說:「你已經咒詛兒子多久了?」這牧師很訝異,他說:「你說我在咒詛兒子,這是什麼意思?」
   
心理諮商師回答說:「所謂咒詛的意思就是,說另一個人的不是。剛才你所說的,都在告訴我有關你兒子的不是。你這樣咒詛兒子多久了呢?」這位牧師低著頭,說:「是的,他一出生我就咒詛他到現在,對他,我從來都不曾說一句好話。」
心理諮商師說:「結果是無效的,對吧?」牧師回答:「是的。」於是心理諮商師說:「我要挑戰你和你妻子,在接下來的兩個月,當你們想到這兒子時,要祝福他,而不是想到他的不好。我要你們禱告,求上天賜福給他。當你們說起兒子時,我要你們記得他好的一面,說他的好話。」

    牧師回家後,把這事告訴太太,他們同意這心理諮商師的意見,也願意這麼做。當他們為這兒子禱告時,他們求上天賜福予他。當他們談起兒子時,他們嘗試記得兒子的優點。他們每天都持續這麼做。大約過了第十天,牧師正在書房念書,電話響了。是的,電話的另一端竟是這位兒子。兒子說:「爸爸,我真的不確定為何我會打電話給你,我只想告訴你過去一個星期,我一直想到你和媽媽,還有我們的家人,所以我只想打電話給你,看看你們好不好。」 
這位父親說:「兒子啊!我真的很高興你打電話來。」他們在電話中聊了幾分鐘,然後父親問:「我不知道你心裡怎麼想,但週六要不要一起吃午餐?」兒子欣然答應。

    週末午餐時間,這對父子見面了。這位兒子穿著很破舊的衣服,留著一頭又亂又長的頭髮。過去,父親肯定會嚴厲苛責兒子,然而這次,父親以接納的態度面對兒子,在心裡祝福他。他問兒子問題後,他就聽兒子的回答。兒子說到一些對的地方,他也給予肯定。午餐約會快結束時,兒子望著父親說:「爸爸!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不過我很享受和你在一起的這段時間。」父親回應說:「兒子,我也很享受和你在一起啊!」兒子說:「嗯!爸爸,我想今晚在家裡過夜好嗎?就今晚而已,我想看看媽媽和家人,還有我那張舊舊的床。」父親說:「當然可以啊!我們很高興你能和我們在一起。」
    那一整天,父親心裡驚覺當他停止咒詛兒子,而以祝福代之時,情況就有了極大的改變。那天晚上,當兒子躺在他自己的床上時,父親來到兒子房間,坐下來對兒子說:「孩子,過去麼多年來我對你很不好,你願意原諒我嗎?」兒子說:「爸爸,我當然原諒你啊!」然後他就抱著父親痛哭,他們的關係從此開始和好。
   
然而這和好的關係真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是從這對父母開始為兒子祝福時開始的。當我們願意祝福他人而不再咒詛他們時,上帝也會看重我們的祝福。

     我身邊也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就是我的侄兒,我唐哥的兒子。我這位唐哥應該是我們家族第一位基督徒,他在星加坡南洋大學讀書時就信主,放棄了學業,成為傳道人。我信主後也因為他的原因讓我父親很反對也很擔心我成為基督徒就會像我唐哥一樣不唸書了,所以我答應父親保證會完成學業才受洗。我大二決志,大五才受洗成為正港的基督徒,也就是說當了三年的地下基督徒。
我到台灣讀大學到畢業,接著工作三十年幾乎沒有跟這位傳道人唐哥聯絡,因為我們住的地方有點距離,加上父親在我大學畢業後兩年就過世,父親不在,就很少和父家的親戚來往,反倒與母親那邊親戚像舅舅阿姨有較多接觸。直到五年前回馬來西亞參加我大姐女兒婚禮時,這位唐哥有出現在現場,喜出望外,跟他要了聯絡資料,隔年回去找他,還拜訪了其他兩位唐哥,其中一位唐哥還成為知名的客家學者,出書演講,還跟台灣清華交大的客家研究所有合作。

    這位唐哥是衛理公會的傳道人,住在一個人口不到三千人的小城鎮,華人52%,經營一間雜貨店,他將之前自己住的平房無償給教會用,自已也不領薪,還自掏腰包支持教會所有的支出,包括設備等,真的很不簡單。上帝也大大的祝福他,讓他的經濟可以支持,物質不缺,事工也有效果。我從網路有找到他們教會弟兄弟姊妹的分享:

感謝主,在其他不懂得我們務邊衛理公會歷史的人眼光看來~我們務邊教會是很失敗(親耳聽到的),只有我們務邊的弟兄姐妹自己才知道我們從來沒有失敗過!我們很多次都是從零開始的,從以前租別人的屋子來聚會,直到被人搬完所有的資產,有一位弟兄(彭北健)重新地再次出錢出力出房子的維持教會,讓我們在過程中更加堅強….. 教會不是靠經營而得來的,乃是靠彼此維持而來的,教會是大家的,而不是屬於一個人的,一個人做到完,做到累,做到糊裡糊塗,這還有意義嗎?人人都有事奉的機會,才像健康的教會,好讓福音的事工在務邊這地方廣傳…. 教會平常聚會大概有三十位,80%都是高中生。
    但這位唐哥卻有一個痛,就是他的兒子,一個高中畢業三年蹲在家裡打電動、吃飯睡覺,卻不跟父母講話的人。我到唐哥家才知道這號麻煩人物,於是跟他談了一下,發現他沒有想法,沒有計劃,已經有點放棄自己的現象,我就鼓勵他不妨換個環境。於是就介紹台灣,因為他是華校畢業,到台灣應該不會有語言的困難,其實他的英文也不錯。結果他對台灣很有興趣,但到台灣要做什麼呢? 於是開始討論台灣的大學教育,馬上上網查看台中的幾間大學。但當時已經是7月,早就結束申請時間。於是我們用詢問的方式電郵過去,沒想到學校很快回覆,只有逢甲大學願意在逾期情況接受申請,也就如此,我的侄兒9月就到逢甲經濟系報到了。

    大一那年每個週末都會到我們家住一兩天,補補身體,也跟著我們去教會或出遊;大二開始參加登山社,就常在週末去爬山,就比較少來家裡住,只是吃個飯就回去;大三當登山社社長,就更忙了,但過節都會來吃飯。大四交了個台灣女朋友,反而常帶回來吃飯,這學期交換到法國,6月畢業,特別為他的家人(父母、兩個在美國的姐姐和他們的家人共9)安排了一趟10天的環島之旅,讓我非常感動。原本不跟父母講話,要放棄自己的人,卻完成學業,還計劃唸研究所,沒有不良嗜好,經常爬山,因為以前沉迷電玩,大學不買電腦,只有在大四下到法國交換時才買。雖然沒有經常上教會,但知道自己是被上帝憐憫救贖回來的。
什麼樣的力量讓他改變? 這四年他的父母和家人將傷心、無助、失望轉回感恩與祝福,結果看到上帝的手親自動工。記得有一次到美國鳳凰城看他姐姐時,她以浪子回頭的故事分享了弟弟的改變,說是奇蹟,實在是上帝的恩典,不願意放棄每一個人。
    我們種的是什麼就收成什麼。如果我們撒下咒詛的種子,我們就收咒詛的果實;若我們撒下感恩的種子,我們的收成就是感恩壘壘;若果我們撒下祝福的種子,我們就收滿滿的祝福。
    過節,當然最好是每天,對神認罪悔改、感恩;對人講祝福,安慰,造就,勸勉的話語!



生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