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我們要出類拔萃還是與眾不同

        馬太福音5:16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出類拔萃,在班上名列前茅,在公司業績最好,在同行中職位最高,在家裡是最被寵愛,或最被家族尊重的一位。       在教會有屬靈的恩賜,很會服事,裡外都是恩典,因為聖經說在教外有好名聲…. 我們都希望如此,也一直努力為此禱告,但事實上是否如此?

       馬太福音5:16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聖經告訴我們要將光照在人前,光是我們的好行為,好行為卻不一定是好成績、或好業績,當然好行為跟得救與否也沒有關係?但好行為可以讓旁邊的人愉悅,哥林多前書13章愛的箴言中都是好行為: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好行為就是很有教養很有禮貌的人。     
  
       耶穌在挑選十二個門徒的標準是什麼? 他們每位都是出類拔萃? 其中最少有四位漁夫,約翰、雅各、彼得、安得烈,他們是最強的漁夫嗎? 聖經說他們出海不一定能補到魚,甚至整夜無功而返,在船上遇到風浪還會害怕喪命,這是什麼漁夫? 海就是漁夫的天地,船就是他們的家。他們竟然怕風浪? 他們晚上補魚,白天也應該很忙,他們要補網,要準備出海的工具與設備,要處理沒賣掉的魚,要做成一夜干? 他們好像也沒興趣拓展漁事業,開一家撒西米專賣店,或成立魚罐頭工廠,或蓋個漁市場,或弄個漁貨拍賣市場。那他們的興趣在那?
       他們好像對追求生命的意義比較有興趣,他們追隨施洗約翰,後來追隨耶穌,他們追求的不是在他們的專業-捕魚,所以在漁夫群中不是出類拔萃,卻是與眾不同。       
       一直到施洗約翰將他們轉介給耶穌,耶穌看到他們的潛力超過他們的履歷。耶穌看到他們付出了代價,馬可福音說:耶穌對西門和安得烈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耶穌又招呼雅各和約翰,他們就把父親西庇太和雇工人留在船上,跟從耶穌去了。這是耶穌要求我們的態度:你捨得嗎? 捨了事業,也捨了親情。          

       聖經提到很多人就是捨不得,年輕的官就是一列。他跑來問耶穌:「良善的夫子,我該作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對他說:「….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那年輕的官說:「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耶穌聽見了就說:「你還缺少一件,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年輕的官聽見這話,就甚憂愁,因為他很富足。意思是他捨不得,也就是不願意付出代價。這個年輕的官的履歷好不好? 少年得志,年輕當官,又有高尚道德:不姦淫,不殺人,不偷盜,不作假見證還孝敬父母,在現今的社會裡,他是出類拔萃,人生勝利者。為什麼耶穌給他這麼的挑戰? 好像很為難他呢? 耶穌給我們每人的挑戰都不一樣,但都是在我們每個人最敏感的神經裡。彼得這些漁夫是對家族事業繼承的挑戰,離開舒適圈吧! 年輕的官是財產,這是他好不容易才賺到的,卻要我放棄,強人所難。       
      耶穌選擇了與眾不同的門徒,幾乎是跌破大家的眼鏡,當時耶穌聲名大噪,他宣佈要選出他的重要幕僚,相信大家都很期待他能選出優秀的團隊,因為當時大家認為耶穌的團隊是要挑戰政府的黨外組織,一定是社會知名人士,有地位有學歷。沒想到耶穌卻選了一群不怎麼樣的人,也有人批評為烏合之眾。但耶穌看到的不是當下的他們,而是有了耶穌付於的新生命之後改變的他們,也就是將來的他們。也許當下他們都不怎麼樣,但他們卻與眾不同,像愛亂說話的彼得,他還三次不認主的見風轉舵主義者;還有脾氣暴躁的約翰,耶穌叫他雷子,還要求天上降火燒滅撒瑪利亞的村莊;疑心很重又個性軟弱的多馬、沒辦法處理耶穌交代五千個人吃飯的任務,他只好求救安得烈…. 這些人真的不是普通人,原本都是魯蛇,卻因認識耶穌成為勇腳,出類拔萃。
       
       彼得成為羅馬教會的第一位主教,也就是第一任梵蒂岡教宗、約翰寫了偉大的約翰福音、三本約翰書信及啟示錄,耶穌也將母親瑪利亞委託他照顧,從一個性情激烈的人轉化成充滿愛心的人。       
        Sir Ken Robinson的「讓天賦自由」一書中提到一位叫茱麗安.(Gillian Lynne)的小女孩故事:她小學時表現很糟,那是1934年的事,學校告訴給她母親說:我們認為茱麗安可能有學習障礙。她無法專心,她總是動來動去。就像我們常被說屁股長了針一樣,也就是現在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後來她母親帶她去看精神科醫生。醫生和母親討論完後,醫生告訴茱麗安,他需要私下和母親談談。於是他打開房間的收音機就走了出去。然後他與她的母親在隔壁的一間隔著玻璃的房間看著正在隨著收音機的音樂跳起舞來的茱麗安。醫生注意到她的身體柔軟,姿勢自然美麗,醫生轉向她母親說:茱麗安沒有病,她是個舞者,帶她去上舞蹈學校。她媽媽真的送她去學跳舞,她說當她走進舞蹈教室,裏面全是和她一樣的人,他們都無法端坐不動的人,這些人都是在舞動中思考的。於是她開始學芭蕾舞、踢踏舞、爵士舞、現代舞等等。她最後去應徵「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一個角色,她成為獨舞者,在皇家芭蕾舞團裡有個很傑出的職業舞者生涯。她最後成立了自己的舞蹈團,認識歌舞劇大師韋伯。她為歷史上最受歡迎的幾齣歌舞劇編舞,像「貓」和「歌劇魅影」。87歲時,她在2014年獲得「大英帝國勳章」。她娛樂了數以百萬的觀眾,在今年71日過世。當時若換成另外一個醫生,可能會叫她吃藥,叫她安靜下來。       
       美國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去一家汽車公司應聘面試,他發現一同去應聘的幾個人都比他學歷高,他排在最後一位,在等待的過程,他看到其他人的態度與能力表現都很好,他對自己已經沒有信心也不抱希望了。當輪到他走進董事長辦公室時,發現門口地上有一張紙,他很自然的撿了起來,看了看,原來是一張廢紙,就順手把它扔進了牆角垃圾簍裡。這一切過程董事長都看在眼裡。他進到董事長辦公室,就說:「我是來應聘的亨利.福特。」董事長就發出了邀請:「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經被我們錄用了。」福特那個不經意的動作撿起一張廢紙,丟到垃圾簍裡,帶給他輝煌的一生,最後公司名字也改為福特。生活中一些很不起眼的小事或細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素質,看出他做人做事的態度。而這會對我們的一生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不要忽視平時的身邊的小事!當時的福特與眾不同,後來卻是出類拔萃。      
       我也有過類似的經驗。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建築師公司上班,當時一星期工作五天半,也就是星期六上午半天。早上八點半上班,工作到十一點就開始清潔環境,除了自己的工作空間要整理,也要清潔公共空間,像會客、會議室、圖書室、材料間、門窗、廁所等,每人可以選擇自己要做的公共空間。但有一個地方一直都沒人填,就是廁所。於是我就每星期六都掃廁所,因為要沖水,會弄濕衣服,所以要帶衣服去換。這對我只是一個習慣性的態度,因為在家裡每天也要洗廁所丟垃圾,是很自然的事。但老闆卻注意到這不經意的行為,就交給我很多重要的案子,我也不負所托,替公司拿到不少案子,也為公司拿了不少獎項。當時暑假有一個月的工作營,我就帶著不行就辭職的必死態度向公司請假,卻意外獲準假期,接著發現薪水照發。後來與老闆成為好朋友,請他到家裡吃過好多次飯,也向他傳福音,雖然到現在他還沒信主。而我在這裡工作了十年,接著自己開業十年,回學校教書二十年,現在我們仍是好朋友。最近還特別請他協助學校新建的新體育館當評審。       
       我們對工作的態度如何? 根據各家人力銀行統計,歸納的結果大概就是:溝通、合作與品格。聖經裡歸納的更簡潔:愛神愛人。      
       東海大學最近十年在推廣博雅教育,重點就是彌補專業教育沒有強化的人格訓練。書院學生必須接受多元知識的課程,也要學習品格、溝通及團隊合作,還有體能與耐力的操練。同學畢業後就業,發現很容易在職場上被看到這些特質,所以有不少同學很快的升任主管和店長。而且不會常換工作,我的經驗也是如此,既使要走,也學會了才走,那可能是好幾年的事了。       
       創世記二15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 這是聖經中的工作神學,我們工作,是為我們的創造主做工,而我們是按照祂的形像造的,為反映祂的榮美。 即使在完美的世界中,人依然要工作。工作是上帝的禮物,而非咒詛。       
       歌羅西三22-24保羅說:無論作什麼,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督為賞賜,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所以我們不只將事情做完,還要將事情做好。      
       馬太福音廿五21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這也是重要的提醒,小事上要忠心,才有大事做。       
       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的河馬教授張文亮說:成功不是不好,而是個機會,為主發光;失敗也不是壞,而是機會,學習謙卑。在失敗裡學的,永遠比成功多。我們在成功的時候,得意時候,所犯的錯,常比失敗時來得大。當一個人自認成功的時候,可能是已經失敗。自認失敗的時候,可能是已踏上升為高的起步,成功與失敗,都不是自己訂的,是上帝說的才算。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一書中說:為什麼有的人成功 (樂業、愉快),有的人失敗(債務、埋怨)? 他相信,成功與失敗的差別,並不光是努力工作的程度或是夠不夠聰明,而在於擁有「延遲享樂」的本事。這是史丹佛大學一個歷經三十多年的實驗。這個實驗把小孩子單獨留在房間裡,給他們一人一塊棉花糖,讓他們選擇是要馬上吃掉棉花糖,還是等十五分鐘就可以再多一塊棉花糖當獎賞。研究人員發現,能夠等待獎賞的小孩,長大以後,全都比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小孩成功。      
        哈佛大學克里斯汀生教授「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每個人要找到人生的目的,過程中需思考要拿甚麼尺度來衡量我們的人生;我們往往在人生下半場才會體會哪些是重要的。從我年過半百,只有兩事最重要:與神同在及與健康同在。       
       要出類拔萃還是與眾不同? 其實你在上帝的眼中是唯一的一個,當然就是與眾不同。但若你將自己交給上帝,衪就成為你的主人,你要相信上帝最在意的就是你,我們是祂用重價買回來的,祂會讓你知道自己就是天使,祂會讓你出類拔萃。

生命4.0